湧泉穴對各種疾病的防治方法及操作
帝裔康穴位精解:
足少陰腎經穴,別名地沖穴,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溫熱水氣,由天部橫向傳於然谷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湧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該穴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
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聯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故名。
臨床上常有以下配伍:
1. 配然谷穴治喉痹;
2. 配陰陵泉穴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
3. 配水溝穴、照海穴治癲癇;
4. 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項痛。
推搓湧泉穴俗稱「搓腳心」,它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養生保健按摩療法之一。推搓湧泉穴能防治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病效果較明顯。
利用刺激湧泉穴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歸結起來可分為三類:
一是用藥物烘烤、熏洗;
二是用灸療、膏貼;
三是用各種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
下面是幾種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
1. 用熱鹽水浸泡雙側湧泉穴。熱水以自己能適應為度,加少許食鹽,每日臨睡覺前浸泡15~30分鐘。
2. 用艾灸或隔藥物灸,每日一次,至湧泉穴有熱感上行為度。
3.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
4. 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做前後反覆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5. 取自然體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雙腳作相互交替的對搓動作,可也用腳心蹬搓床頭或其他器械。
湧泉穴的主治疾病及操作方法:
1. 慢性咽炎:取吳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細末,加少許麵粉與醋調和,做成麵餅,將葯餅蒸微熱敷雙側湧泉穴,敷後安睡3小時。若半夜腳心發熱,則火氣下行。每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 急性扁桃腺炎:取黃連30克、吳茱萸20克,共研細末,混勻貯瓶備用,貼敷時取上藥適量,加火醋調成糊膏狀,晚上睡前敷於雙側湧泉穴,然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貼敷一次,3次為一療程。
3. 牙齦炎:生附子30克,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水調成糊膏狀,敷於雙側湧泉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本方對腎陰虧損型牙齦炎療效較好。
4. 小兒腹瀉:取苦參、蒼朮各30克,共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敷於雙側湧泉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方用於濕熱型小兒腹瀉療效較好。
5. 高血壓病:取吳茱萸100克,龍膽草60克,土硫黃20克,硃砂15克,明礬30克,將上藥共研細末,每次用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於雙側湧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兩日一換,1月為一療程。
6. 風熱感冒:取白芥子9克、雞蛋清1個,將白芥子研成細粉,然後用蛋清調勻,分成兩份,敷於雙側湧泉穴,1小時後取下。本方有較好的退熱效果,適用於高熱者。
7. 口瘡:取吳茱萸30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每次取上藥適量,用醋調成膏狀,敷於雙側湧泉穴,再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解剖】有趾短屈肌腱,趾長屈肌腱,第二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有來自脛前動脈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內側神經支。
【功效】益肝調便,平肝熄風。
【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位準確位置】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盆腔炎的早期癥狀
※賽諾菲在蘇州設立全球研究院,聚焦於腫瘤、免疫類疾病前沿研究
※歷史人物有哪些有趣的死法?
※系列科普 | 基因治療與罕見病
※孩子身體出現這些癥狀,盡量少吃魚油
TAG: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