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為個人經歷,如未經本人允許,或未有引用出處,切勿轉載。敬請尊重原創。)
自從月初某香港醫療中心爆出HPV針水貨後,我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評論。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本地人,很想跟大家分享如何用本地人角度「嗅」一下一家公司或醫療機構有沒有貓膩。
五一假期間,內地朋友拉我陪她去一家「紅遍大淘寶」的醫療機構打HPV。我一聽就警鈴大響,讓她別去,還不如跟我去本地診所,我讓相熟婦科醫生幫她打。好說歹說她還是信不過「診所」兩字(香港跟內地制度不一樣,下面會詳述),結果得到很大教訓,現在還是驚魂未定。
貓膩點一:沒有香港顧客,只有一卡車內地人
進了這家醫療中心,人山人海,除了櫃檯個別文職人員(當然還有我),其他人清一色內地人。當我擠到櫃檯詢問用粵語詢問哪裡登記的時候,櫃檯人員明顯鬆一口氣地跟我說,今天電腦系統壞了,請到後面排隊耐心等候。
貓膩點二:工作人員不是香港人,也不像香港新移民
事出突然,大家亂成一團,有人等了一個小時還沒登記,開始鼓噪。忽然閃出幾個「工作人員」安排顧客排隊,手寫了牌號給每一個人。搞笑的是,給我朋友的號碼,跟排在我們後面的人是一樣的(也是醉了),還是我提醒「工作人員」寫錯了。「工作人員」不穿制服,而是便服,胸前別一個小小的金色標誌襟章。她們都會說普通話,個別會講粵語,但是一聽口音就知道不是香港人(講的不是港普,哈哈,也不是港粵)。後來我才知道她們是這家醫療中心HPV針的中介。
貓膩點三:櫃檯資料核對懶散
我的朋友來港前已經提供了所有個人資料,通過中介預約打HPV的。打第一針前就要清繳三針的費用,櫃檯應該仔細核對所有個人資料才收費的。結果打針之前,醫生循例再閱通行證號碼和姓名的時候,發現少登記了一個數字。即使是香港人接受任何注射前,醫生也要很小心確認個人身份的。萬一爆出什麼大型醫療事故,這份記錄對於政府收集人口資訊非常重要,比如誰打過什麼疫苗,誰沒打,需要安排哪些人隔離。正統的醫療機構會非常小心處理這些資料,不會草草了事的。
貓膩點四:傳銷式介紹「業務」
無論如何,我們打完針還是乖乖去前台改資料了。一旁站著的中介人會聽粵語,迎上來說針既然打了,資料改不改無所謂。當下我就煩躁了,醫療記錄都能搞錯,那針也能打錯吧?還剩下兩針沒打呢!中介人才勉強說可以改,結果櫃檯花5分鐘就改好了。
在等待改資料的時候,中介人自我介紹:「我是醫療中心的業務經理,最高級的,專業的。」我朋友立刻問,什麼高級經理?中介人脫口就說:「傳銷的呀。香港傳銷是合法的。」我心裡疑問四起。雖然傳銷在香港沒有明文說不合法,但是香港人自從90年代爆發倫敦金和傳銷風波後,對「傳銷」概念也是有成見的,所以一般不會用「傳銷」二字,可能叫推薦計劃或其他。高級經理雖然會講粵語(當然不是港粵啦,有一點口音),但是明顯不太了解香港本地文化,不是老香港,也不是新移民。
貓膩點五:"業務」方式鼓勵越多顧客越好
我終於忍不住問這位中介人,為何我朋友的收據上寫著陌生介紹人的姓名,我們根本不認識這個人,更不是當初給朋友訂針的中介啊!這位中介人說:「那應該不是中介本人,應該是中介的親戚朋友。因為每個中介都有介紹限額,限額到了只好用其他人的名字。」我的心瞬間沉了一下,這針八成不是行貨(循合規途徑入口香港的貨品)。原因稍後一併解說。
終極貓膩點:想招客戶「做業務」
中介人知道我是香港保險從業員,一定認識很多人。當場加了我的V號,說要「合作」。我心裡也想找辦法證明一下她們的真實性,就加了她問價(我是不是很壞,哈哈)。結論一句話概括,這水真的深。
當天我還開宗明義問他們用的是不是水貨。對方回答說「醫療機構在香港有幾十年歷史了,如果用水貨,董事會允許嗎?想想都不可能。」我暗自腹誹,錯了,越想越可能!我在香港也混二十多快三十年了。看了這麼久的香港醫生,竟然在今天以前沒聽過這「老字號」?而且清楚HPV針來源和計量方法,就知道「沒有不可能」了。如果說她的說辭能夠騙倒誰,一定是因為信息不對稱。看後面的解釋大家就能懂了。
不過我得聲明不是每一家香港醫療中心都有問題,也有認真做生意的。具體怎麼分辨,我只能說「靠經驗和常理」,而常理的標準當然是以本地人的經驗為準啦。
如何驗證疫苗真偽?
說時遲那時快,隔天就爆出水貨醜聞了。我忍著沒跟朋友講,我怕她焦慮(都說讓我跟我去相熟婦科醫生那裡打的啦!)。後來我朋友當然也看到新聞了,想要回去驗證第一針的真偽也沒辦法了,只好第二、三針精明一點。所以大家打HPV針記得要核對紙盒跟裡面膠盒上的條碼是否相同,也要注意盒面字眼有沒有一字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