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香港打HPV針一定要跟本地人?

(此文章為個人經歷,如未經本人允許,或未有引用出處,切勿轉載。敬請尊重原創。)

自從月初某香港醫療中心爆出HPV針水貨後,我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評論。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本地人,很想跟大家分享如何用本地人角度「嗅」一下一家公司或醫療機構有沒有貓膩。

五一假期間,內地朋友拉我陪她去一家「紅遍大淘寶」的醫療機構打HPV。我一聽就警鈴大響,讓她別去,還不如跟我去本地診所,我讓相熟婦科醫生幫她打。好說歹說她還是信不過「診所」兩字(香港跟內地制度不一樣,下面會詳述),結果得到很大教訓,現在還是驚魂未定。


貓膩點一:沒有香港顧客,只有一卡車內地人

進了這家醫療中心,人山人海,除了櫃檯個別文職人員(當然還有我),其他人清一色內地人。當我擠到櫃檯詢問用粵語詢問哪裡登記的時候,櫃檯人員明顯鬆一口氣地跟我說,今天電腦系統壞了,請到後面排隊耐心等候。

貓膩點二:工作人員不是香港人,也不像香港新移民

事出突然,大家亂成一團,有人等了一個小時還沒登記,開始鼓噪。忽然閃出幾個「工作人員」安排顧客排隊,手寫了牌號給每一個人。搞笑的是,給我朋友的號碼,跟排在我們後面的人是一樣的(也是醉了),還是我提醒「工作人員」寫錯了。「工作人員」不穿制服,而是便服,胸前別一個小小的金色標誌襟章。她們都會說普通話,個別會講粵語,但是一聽口音就知道不是香港人(講的不是港普,哈哈,也不是港粵)。後來我才知道她們是這家醫療中心HPV針的中介。

貓膩點三:櫃檯資料核對懶散

我的朋友來港前已經提供了所有個人資料,通過中介預約打HPV的。打第一針前就要清繳三針的費用,櫃檯應該仔細核對所有個人資料才收費的。結果打針之前,醫生循例再閱通行證號碼和姓名的時候,發現少登記了一個數字。即使是香港人接受任何注射前,醫生也要很小心確認個人身份的。萬一爆出什麼大型醫療事故,這份記錄對於政府收集人口資訊非常重要,比如誰打過什麼疫苗,誰沒打,需要安排哪些人隔離。正統的醫療機構會非常小心處理這些資料,不會草草了事的。

貓膩點四:傳銷式介紹「業務」

無論如何,我們打完針還是乖乖去前台改資料了。一旁站著的中介人會聽粵語,迎上來說針既然打了,資料改不改無所謂。當下我就煩躁了,醫療記錄都能搞錯,那針也能打錯吧?還剩下兩針沒打呢!中介人才勉強說可以改,結果櫃檯花5分鐘就改好了。

在等待改資料的時候,中介人自我介紹:「我是醫療中心的業務經理,最高級的,專業的。」我朋友立刻問,什麼高級經理?中介人脫口就說:「傳銷的呀。香港傳銷是合法的。」我心裡疑問四起。雖然傳銷在香港沒有明文說不合法,但是香港人自從90年代爆發倫敦金和傳銷風波後,對「傳銷」概念也是有成見的,所以一般不會用「傳銷」二字,可能叫推薦計劃或其他。高級經理雖然會講粵語(當然不是港粵啦,有一點口音),但是明顯不太了解香港本地文化,不是老香港,也不是新移民。

貓膩點五:"業務」方式鼓勵越多顧客越好

我終於忍不住問這位中介人,為何我朋友的收據上寫著陌生介紹人的姓名,我們根本不認識這個人,更不是當初給朋友訂針的中介啊!這位中介人說:「那應該不是中介本人,應該是中介的親戚朋友。因為每個中介都有介紹限額,限額到了只好用其他人的名字。」我的心瞬間沉了一下,這針八成不是行貨(循合規途徑入口香港的貨品)。原因稍後一併解說。

終極貓膩點:想招客戶「做業務」

中介人知道我是香港保險從業員,一定認識很多人。當場加了我的V號,說要「合作」。我心裡也想找辦法證明一下她們的真實性,就加了她問價(我是不是很壞,哈哈)。結論一句話概括,這水真的深。

當天我還開宗明義問他們用的是不是水貨。對方回答說「醫療機構在香港有幾十年歷史了,如果用水貨,董事會允許嗎?想想都不可能。」我暗自腹誹,錯了,越想越可能!我在香港也混二十多快三十年了。看了這麼久的香港醫生,竟然在今天以前沒聽過這「老字號」?而且清楚HPV針來源和計量方法,就知道「沒有不可能」了。如果說她的說辭能夠騙倒誰,一定是因為信息不對稱。看後面的解釋大家就能懂了。

不過我得聲明不是每一家香港醫療中心都有問題,也有認真做生意的。具體怎麼分辨,我只能說「靠經驗和常理」,而常理的標準當然是以本地人的經驗為準啦。


如何驗證疫苗真偽?

說時遲那時快,隔天就爆出水貨醜聞了。我忍著沒跟朋友講,我怕她焦慮(都說讓我跟我去相熟婦科醫生那裡打的啦!)。後來我朋友當然也看到新聞了,想要回去驗證第一針的真偽也沒辦法了,只好第二、三針精明一點。所以大家打HPV針記得要核對紙盒跟裡面膠盒上的條碼是否相同,也要注意盒面字眼有沒有一字之差!

水貨就是假貨嗎?

不過即使條碼編號相同,還是不能確保疫苗沒問題的。水貨跟假貨都是次貨,但有分別的。

所謂「水貨」,意思是「沒有通過正常報關途徑進入香港」的貨品。HPV針本身有可能是真的,但是運送過程沒法確保運送方式,無法保證一直處在適當溫度。入境以後,注射時是否已經失效,無從驗證。

相對「水貨」,「假貨」就「簡單」多了,根本就不是真的HPV針。幸運的話是沒效,不幸運的話就等急救吧。

疫苗是受特別管制的物品,必須報香港海關(所以從香港買疫苗帶回內地打也是犯法的),也要有香港衛生署批准,證明其合法性和運送方式,確保質量,列明貨品批次,知道出了問題找哪家公司調查問責。對於運送數量也是有限制的,不是想運多少就能運多少。如果不具備儲藏規格和能力,香港海關和衛生署不會給予綠燈的。

這幾年很多人見有利可圖,從境外針源相對充足的地方(如日韓台等)把針運過來。但量太多,沒有足夠數量的許可證明,只能「走水貨」了。針可能是真的,但在五花八門的「高招避關」過程中也可能失效了。


「診所」對香港人的意義

為什麼香港人寧願到診所去打HPV針?我知道內地說「診所」,會聯想到簡陋的、不規範的醫療場所;但在香港不一樣的。我想花比較多篇幅講講「診所」在香港是什麼樣的存在。

香港醫療體制基本分兩種 - 公家跟私家。公家顧名思義是可以享受政府津貼的地方;私家也想當然是醫療費自付的地方。公家跟私家都分別有「醫院」跟「診所」。

公家診所:俗稱「看街症」,多用於看感冒等小病,醫生處方的藥物也比較有限。早年很多市民(尤其老人)需要坐在長椅上等幾個小時才能輪到自己。很多時候人多到長椅一直延伸到街道上,所以名副其實看「街症」。當然現在有智能預約,這種情況不復見了。

公家醫院:規模比診所大N倍,有急症,也有普通科、專科、物理治療、住院部、復康部等,但全部要幾個月前預約好的,除了急症不能即場看病(人太多了將就下)。個別大學附屬醫院(比如香港中文大學附屬醫院是威爾斯醫院,香港大學附屬醫院是瑪麗醫院等)也設有私家部,收費是私家醫院的價錢。

私家醫院:跟公家醫院一樣,但人流少很多。環境清幽,服務良好,醫生護士資質、經驗都比較好,當然收費也比公家醫院貴很多倍。

小型私家診所:私家診所的醫生有分普通科(看感冒等常見小病比較多)和專科(比如兒科、皮膚科、婦科、骨科等等)。一般香港人家附近的私家診所醫生都是看著社區小孩長大的,看醫生多了都變成街坊鄰里了。不過私家診所就是一個字,貴,好處是比公家醫院快看到醫生,用藥比公家診所好。

為什麼有錢的話,香港人還是喜歡到私家醫院或私家診所?

私家醫院或診所裡面執業的醫生,大部分都是從公家醫院熬過來的。

對於醫生來講,公家醫院因為人流多,可以給予新手醫生很多學習病例和實操機會,但必須「熬更抵夜」,36小時on call(隨時待命)。熬夠了一定年數,想工作得舒服一點,就會選擇去私家醫院執業。這也是為什麼私家醫院醫生護士都比較和藹,說活比較溫柔,因為壓力小很多。

(此文章為個人經歷,如未經本人允許,或未有引用出處,切勿轉載。敬請尊重原創。)

醫生個人開立私家診所

其中不少有經驗、出色、有錢的醫生,會選擇自行開設私人診所(個人無限公司)。甚至會連同其他專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開立合夥公司(合夥無限公司)。

因為根據香港公司法,執業醫生、律師及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如果要在港提供專業服務,只能用個人名義。這些職業承擔的公眾責任非常大,不能利用有限公司「負債不上身」的特點逃避社會責任。簡單來說就是醫生醫壞了人要傾家蕩產負上法律和巨額財務責任的。留意的話就會發現這些診所都是直接用醫生名字命名的。不是他們想不出好名字,而是香港公司法規定執業醫生必須、只能用個人名字開立診所

所以「診所」在香港人心目中是很可靠,很有地位的存在。醫生是用個人聲譽、品格及花至少6年讀書、熬夜實習得到的執業資格行醫的。

醫療中心是什麼?

醫療中心一般是私家的。不同於醫院,醫療中心沒有住院部,沒有大型治療設備,就是規模比較大的診所而已。但醫生對於醫療中心來說就是「僱員」,而不像小型診所是自己的生意。而且醫療中心的股東不一定是醫生,可以選擇以有限公司模式營運。所以有醫療事故,很可能只是公司破產了事,股東個人財產受到保護,醫生個人也未必需要附上責任。

了解「內情」以後,聰明的大家應該知道「小診所」里的醫生其實賺得比「大醫療中心」的醫生賺得多。診所醫生個人冒的風險也比較大,這樣病人反而對醫生更加有信心。如果小診所醫生用水貨HPV針,他堵上的成本是一生的專業、無底洞的賠償數字和法律責任。而且香港這麼小,一旦登報了就「出名」了,根本不可能翻身。所以在打HPV針這件事上,香港人找小診所醫生沒有太多顧慮或糾結。

HPV針源和針量限制

說到底,基本上可靠針源只有一個 - 直接跟默沙東藥廠拿HPV針。每個執業醫生(在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了的醫生)的牌照,只可以限量取貨,比如一個月30套針。對於一個或幾個醫生合夥的私人診所,一個月最多只有幾十到一百多套針。

如果說醫院貨源比較多,也是因為執業醫生人頭多。但也不可能做到在淘寶上大肆宣傳,讓中介盡量拉客,甚至一團一團地帶人來打針。所以傳銷式的醫療中心貨源是怎麼來的呢?

走水貨針對診所醫生的成本

香港有個都市傳說,說醫生都有「月球」或「星球」。粵語「一球」是指「一百萬」。「月球」就是一個月賺一百萬。有更勤奮的醫生,不眠不休可以做到「星球」,也就是一星期賺一百萬。可想而知當醫生是真的富(不過也是拿時間和命換的啦,不幹活一天虧6位數,放假也會內疚的)。

如果診所醫生一個月只能拿30套針,每套針普遍市價是七千到九千。一套針賺的可能只有兩千,即一個月賺六萬。還沒扣除診所的醫療用品消耗、水、電、人工等花費。其實從HPV針賺的還不及聘請「姑娘」(護士)的薪水。對於月球或星球醫生而言,這6萬容易嗎?值得賠上他們努力大半人生的專業牌照,還有行醫多年的經驗和口碑嗎?


還是可以來港打HPV針的

來香港打HPV針還是可以的,只是要警惕,有認識的本地人帶路更好。通過收費中介訂針有風險,自己要聰明地洞悉當中利益關係。

希望以上的資訊能夠幫助大家。所謂猛虎不及地頭蛇,在香港做什麼,問香港人就最清楚。若是各位有需要,我非常樂意幫忙。無論購物、旅遊、景點、打針、香港有趣歷史等等都可以交流交流。希望日後我到其他城市出差、旅行也能有朋友接應,給我「地頭蛇」的好建議!

關 注 utenter

(此文章為個人經歷,如未經本人允許,或未有引用出處,切勿轉載。敬請尊重原創。)


推薦閱讀:

宮頸癌篩查在中國
HPV病毒不可怕:分享消滅HPV並且不複發的典型案例
宮頸癌患者六脈皆沉遲無力,為陰寒獨盛,真武湯
癌症千萬種,但宮頸癌是你最不該得的一種

TAG:HPV | 宮頸癌 | HPV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