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與性格上的缺陷是不是讓周圍所有人無限包容的理由?

很多罪犯犯罪後會道出很多悲慘的人生經歷,比如父母關係不和,幼年遭受母親虐待,或者說自己性格內向周圍人給的關愛不夠多等等,比如當年馬加爵案,請問這些可以成為犯罪的理由嗎?


謝邀

按佛法來說,家庭是業感召的。我們不明白因果,就會抱怨家人對我們不好,其實一切都是因果定律支配的,就連性格什麼的也都是。

與其橫豎說自己就是這個脾氣,讓別人包容自己,不如把脾氣放下,包容別人。包容讓人快樂,讓人量大福大。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必須跟一個壞脾氣的人相處的,緣聚緣散,無常生滅,人與人的交往都是短暫的,而且在已經這樣短暫的交往中,所有的人都喜歡跟能容人的人交往。

如果願意遭受被遺棄的痛苦,願意孤獨和被人厭倦,盡可以保留自己的壞脾氣,保留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可是這些人中,絕大部分恐怕只是願意因懶惰而保留不好的因,但不願承受不好的果吧。


以柔軟慈悲的心看待,以嚴歷的律法對待。

慈悲,為的是幫助改變錯誤的心和行為,為了使其改變,關懷是方法之一。

慈悲出下流,是因為沒有智慧處理,而非慈悲有錯。

不要從極端歧視走向極端溺愛。


可以可憐,但不是包容


不能啊,你說的那些是造成他們犯罪的一部分原因,別人說出來也不只是同情更別說包容,媒體這樣報道是工作和作品風格,可能含有一點警示的創作意圖。

所以他們被刑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不是。

理解跟包容是兩碼事。

我們可以理解事出有因,但是我們不能揮霍自己的包容心。

理解是我們跟這個世界和解,讓自己的心更加舒服一些。

包容的前提是要犧牲一部分自己的心,犧牲一部分自己的堅持。

這不公平。


以下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不管這些是不是理由,該判的刑還是要判,該坐的牢還是要坐,作為群眾有時也不用太在意他們在被抓之後說了什麼。

另外一方面,這樣的案例倒是可以給很多父母做一個警示:父母沒那麼好做的。做父母不是因為性衝動然後有了副產品就拉扯大那麼簡單,做父母是要學習的。不單單是學習如何餵養和照顧孩子,還需要學習如何愛孩子感受孩子的成長。而且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傳宗接代,或者自身沒有完成的夢想才存在的,孩子是要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長大的。如果父母、准父母們對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的話,無論對整個社會還是對自己的家庭和睦都會很有幫助。所以我更多看到這類案件中罪犯的懺悔,可以當做一個寓言,讓更多人能對人的心理成長有興趣,並去學習它。

——————————————————————————————————————————

喜歡電影和心理學的小夥伴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影心理,如果有任何和心理或電影相關的問題,可以在分答提問,賬號名是:心理諮詢師賈睿。也可以收聽我們的分答,獲得更多心理學資訊。想預約心理諮詢,請聯繫助理,微信號:xinliwanka


謝邀

當然不

如何選擇是個人的意志

發奮圖強做一個成功的人還是報復社會覺得自己被辜負了

你覺得呢?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會時常感到孤獨?
為什麼現在有的年輕人都不給老人讓座了?
記第二次看心理醫生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