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茉莉的精美詩詞擷拾賞析

枯木在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中,茉莉花未上榜,大概是因為一則是舶來品,再則是花朵較小。然而茉莉花卻和我們日常生活最密切,茉莉精油、茉莉花茶等被廣泛應用於生活飲食當中,是國人比較喜歡的花卉品種之一。茉莉花,木犀科、素馨屬常綠灌木,原產波斯,漢代引進國內,《南方草木狀》「那悉茗花與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愛其芳香,競植之。」《群芳譜》、《本草綱目》、《花經》等著作,也都持有這種說法。今人有考究說是起源中國,卻是沒有實際證據,從名字來看,應該來源於西域無疑。據李時珍考據,茉莉在《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胡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楊慎《丹鉛錄》雲∶《晉書》都人簪柰花,即今末利花也。茉莉花葉色青翠,四季常綠,花色潔白,聖潔高雅,香味清新,沁人心脾,雖然和百花相比,略顯平凡,然而一花兼多花之優點,既有玫瑰之甜郁、梅花之馨香,又有蘭花之幽遠、玉蘭之清雅,因此,古往今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偏愛,關於茉莉的詩詞也是不勝枚舉,我們就擷取幾首前人並未譯註的詩詞,簡單賞析。山西臨汾姑射山神居洞

唐詩當中,關於茉莉的詩詞不多,先查到兩首半,最早的是唐太宗的「冰姿素淡廣寒女,雪魄輕盈姑射仙」半首,該詩句對仗工整,用月宮嫦娥和莊子筆下的姑射仙女來形容茉莉,看得出李世民對茉莉的推崇程度。(《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姑射( yì)山,有解釋認為念(yè),現山西省臨汾市西南。)《檀口》唐代:趙鸞鸞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曾見白家樊素口,瓠犀顆顆綴榴芳。註:

檀口:指女性紅艷的嘴唇;樊素:詩人白居易的姬妾;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瓠犀:指瓠瓜的子,因排列整齊,色澤潔白,所以常用來比喻美人的牙齒。出自《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是唐代長安城裡平康坊名妓趙鸞鸞作的艷詩,用櫻桃紅、茉莉香、瓠犀白、石榴齊來形容美人的嘴唇,描繪生動形象。趙鸞鸞傳世詩詞六首,都是和身體有關的艷詩,用詞細膩入微,風格鮮明大膽,唐代娛樂場所的繁花可見一斑,也是如今那些所謂用身體寫作之類「網紅」的前輩吧,不過趙鸞鸞更加有文采和藝術特色,而不是赤裸裸的肉慾展示,令人作嘔的做作姿態。《法性寺六祖戒壇》唐代:李群玉初地無階級,餘基數尺低。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這是唐代詩人李群玉瞻仰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戒壇遺迹的詩詞。大意是:戒壇的地基很低,只有幾尺,夯實的基礎沒有台階,頗顯樸素儉陋,然而就像平凡的茉莉散發天外清香,菩提子從樹上墜落,令人醍醐灌頂,使得俗人體會到佛學的真諦,恰如蓮花從淤泥中綻放,要問是誰得到佛學的心法,那就是六祖慧能,在曹溪領會到佛門的無上宗旨,得到正宗心傳衣缽。以上兩首半,無不是描述茉莉的香氣清遠,猶如天香,沁人心脾。到了宋代,關於茉莉的詩詞急劇增多,看得出宋代茉莉已經進入千家萬戶,除了觀賞,還增添了其他功效,比如簪花、製作花茶、提煉香料等等,因此,茉莉詩詞俯拾皆是,不少著名詞人文學家都有關於茉莉的詩詞,比如蘇軾、辛棄疾、柳永、劉克莊、范成大、江奎等等,皆有佳作。《小重山》(茉莉)宋代:辛棄疾倩得薰風染綠衣,國香收不起,透冰肌;略開些子未多時,窗兒外,卻早被人知。

越惜越嬌痴,一枝雲鬢上,尋人宜;莫將他去比酴醾,分明是,他更的些兒。註:

薰風:初夏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冰肌: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雲鬢:形容女子鬢髮盛美如雲。《木蘭詩》:"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荼蘼:又作酴醾,落葉小灌木,花白色,有香氣。的些兒:方言俚語,應該是山東方言,更帶勁兒的意思。這是大詞人辛棄疾關於茉莉的佳作,辛棄疾是豪放派代表詩人,然而這首茉莉卻展現出婉約的風格。詞人運用樸素的詞語。以及方言俚語融入到詩詞中,更顯得茉莉的嫵媚嬌麗,清香怡人。大意是:初夏的東南風溫暖和曛,茉莉葉片青翠,猶如風吹把茉莉催的著了一身綠衣(想像豐富),風力吹來了茉莉的清香,可惜無法收囊起來,卻透入肌膚,滲出絲絲寒意,茉莉花開沒多久,然而不需要出去看,就知道,因為香味早就飄了過來。越看越憐惜,摘一朵插在頭上,找人更容易,一眼就可以看出,千萬別將她和酴醾相比,分明是茉莉更加略勝一籌。《茉莉》宋代:劉克莊一卉能薰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野人不敢煩天女,自折瓊枝置枕旁。 《淵鑒類涵·茉莉》宋代:許梅屋荔枝香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夜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魂猶覺鬢邊香。以上兩首都是描寫宋代人們在盛夏,把茉莉花採摘下,放置枕旁,茉莉之香氣甜郁、清雅、幽遠,沁人心脾,可以消除暑天之煩悶。茉莉的詩詞很多,而對茉莉愛到極點甚至有點崇拜的當屬宋代詩人江奎,他有幾首關於茉莉的詩詞,我們選其兩首:《茉莉花》宋代:江奎雖無艷態驚群目,幸有濃香壓九秋。應是仙娥宴歸去,醉來掉下玉搔頭。 《茉莉花》宋代:江奎靈種傳聞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蠻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註:

九秋:指秋天。晉張協《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宋謝靈運《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杜甫《月》詩:「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玉搔頭: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種首飾。《西京雜記》:" 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 ;唐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越裳:亦作「越常」,「越嘗」。古南海國名。《後漢書·南蠻傳》:「交趾之南,有越裳國。」。第一首,江奎認為茉莉雖然沒有驚艷的色彩,然而茉莉香卻可以力蓋全芳,茉莉不是人間俗品,大概是王母娘娘設宴時,仙女吃醉了掉下的玉搔頭吧。第二首指出茉莉是從海外引進的品種,不知道是誰把她攜帶而來,他年若是我修花史的話,一定將茉莉列為天下第一香。由此可見江奎對茉莉之香的推崇。由於篇幅有限,因此只好打住,其實關於茉莉的精美詩詞還有很多,難以一一列舉,有興趣可以翻閱唐詩宋詞書籍,然而最好不要在網上搜尋,疑問筆者發現網路不少詩詞的題目和字詞有錯誤遺失之處,而且以訛傳訛,詩詞不全,令人對詩詞感到疑惑不解,希望那些編寫和收錄詩詞的作者以及平台,能夠秉著負責任的態度進行編修,切莫隨意為之,這樣久之就會誤人子弟,貽害無窮,切記。2018.5.10榆木齋茉莉的精美詩詞擷拾賞析

枯木


在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中,茉莉花未上榜,大概是因為一則是舶來品,再則是花朵較小。然而茉莉花卻和我們日常生活最密切,茉莉精油、茉莉花茶等被廣泛應用於生活飲食當中,是國人比較喜歡的花卉品種之一。

茉莉花,木犀科、素馨屬常綠灌木,原產波斯,漢代引進國內,《南方草木狀》「那悉茗花與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愛其芳香,競植之。」《群芳譜》、《本草綱目》、《花經》等著作,也都持有這種說法。今人有考究說是起源中國,卻是沒有實際證據,從名字來看,應該來源於西域無疑。

據李時珍考據,茉莉在《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胡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楊慎《丹鉛錄》雲∶《晉書》都人簪柰花,即今末利花也。

茉莉花葉色青翠,四季常綠,花色潔白,聖潔高雅,香味清新,沁人心脾,雖然和百花相比,略顯平凡,然而一花兼多花之優點,既有玫瑰之甜郁、梅花之馨香,又有蘭花之幽遠、玉蘭之清雅,因此,古往今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偏愛,關於茉莉的詩詞也是不勝枚舉,我們就擷取幾首前人並未譯註的詩詞,簡單賞析。

山西臨汾姑射山神居洞

唐詩當中,關於茉莉的詩詞不多,先查到兩首半,最早的是唐太宗的「冰姿素淡廣寒女,雪魄輕盈姑射仙」半首,該詩句對仗工整,用月宮嫦娥和莊子筆下的姑射仙女來形容茉莉,看得出李世民對茉莉的推崇程度。(《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姑射( yì)山,有解釋認為念(yè),現山西省臨汾市西南。)


《檀口》

唐代: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

咳唾輕飄茉莉香;

曾見白家樊素口,

瓠犀顆顆綴榴芳。


註:

檀口:指女性紅艷的嘴唇;

樊素:詩人白居易的姬妾;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瓠犀:指瓠瓜的子,因排列整齊,色澤潔白,所以常用來比喻美人的牙齒。出自《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是唐代長安城裡平康坊名妓趙鸞鸞作的艷詩,用櫻桃紅、茉莉香、瓠犀白、石榴齊來形容美人的嘴唇,描繪生動形象。趙鸞鸞傳世詩詞六首,都是和身體有關的艷詩,用詞細膩入微,風格鮮明大膽,唐代娛樂場所的繁花可見一斑,也是如今那些所謂用身體寫作之類「網紅」的前輩吧,不過趙鸞鸞更加有文采和藝術特色,而不是赤裸裸的肉慾展示,令人作嘔的做作姿態。

《法性寺六祖戒壇》

唐代:李群玉

初地無階級,餘基數尺低。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

這是唐代詩人李群玉瞻仰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戒壇遺迹的詩詞。大意是:戒壇的地基很低,只有幾尺,夯實的基礎沒有台階,頗顯樸素儉陋,然而就像平凡的茉莉散發天外清香,菩提子從樹上墜落,令人醍醐灌頂,使得俗人體會到佛學的真諦,恰如蓮花從淤泥中綻放,要問是誰得到佛學的心法,那就是六祖慧能,在曹溪領會到佛門的無上宗旨,得到正宗心傳衣缽。

以上兩首半,無不是描述茉莉的香氣清遠,猶如天香,沁人心脾。到了宋代,關於茉莉的詩詞急劇增多,看得出宋代茉莉已經進入千家萬戶,除了觀賞,還增添了其他功效,比如簪花、製作花茶、提煉香料等等,因此,茉莉詩詞俯拾皆是,不少著名詞人文學家都有關於茉莉的詩詞,比如蘇軾、辛棄疾、柳永、劉克莊、范成大、江奎等等,皆有佳作。

《小重山》(茉莉)

宋代:辛棄疾

倩得薰風染綠衣,

國香收不起,透冰肌;

略開些子未多時,

窗兒外,卻早被人知。

越惜越嬌痴,

一枝雲鬢上,尋人宜;

莫將他去比酴醾,

分明是,他更的些兒。


註:

薰風:初夏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冰肌: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雲鬢:形容女子鬢髮盛美如雲。《木蘭詩》:"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荼蘼:又作酴醾,落葉小灌木,花白色,有香氣。

的些兒:方言俚語,應該是山東方言,更帶勁兒的意思。


這是大詞人辛棄疾關於茉莉的佳作,辛棄疾是豪放派代表詩人,然而這首茉莉卻展現出婉約的風格。詞人運用樸素的詞語。以及方言俚語融入到詩詞中,更顯得茉莉的嫵媚嬌麗,清香怡人。大意是:初夏的東南風溫暖和曛,茉莉葉片青翠,猶如風吹把茉莉催的著了一身綠衣(想像豐富),風力吹來了茉莉的清香,可惜無法收囊起來,卻透入肌膚,滲出絲絲寒意,茉莉花開沒多久,然而不需要出去看,就知道,因為香味早就飄了過來。越看越憐惜,摘一朵插在頭上,找人更容易,一眼就可以看出,千萬別將她和酴醾相比,分明是茉莉更加略勝一籌。


《茉莉》

宋代:劉克莊

一卉能薰一室香,

炎天猶覺玉肌涼;

野人不敢煩天女,

自折瓊枝置枕旁。

《淵鑒類涵·茉莉》

宋代:許梅屋

荔枝香里玲瓏雪,

來助長安一夜涼;

情味於人最濃處,

夢魂猶覺鬢邊香。

以上兩首都是描寫宋代人們在盛夏,把茉莉花採摘下,放置枕旁,茉莉之香氣甜郁、清雅、幽遠,沁人心脾,可以消除暑天之煩悶。茉莉的詩詞很多,而對茉莉愛到極點甚至有點崇拜的當屬宋代詩人江奎,他有幾首關於茉莉的詩詞,我們選其兩首:

《茉莉花》

宋代:江奎

雖無艷態驚群目,

幸有濃香壓九秋。

應是仙娥宴歸去,

醉來掉下玉搔頭。

《茉莉花》

宋代:江奎

靈種傳聞出越裳,

何人提挈上蠻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

列作人間第一香。


註:

九秋:指秋天。晉張協《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宋謝靈運《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杜甫《月》詩:「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玉搔頭: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種首飾。《西京雜記》:" 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 ;唐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越裳:亦作「越常」,「越嘗」。古南海國名。《後漢書·南蠻傳》:「交趾之南,有越裳國。」。

第一首,江奎認為茉莉雖然沒有驚艷的色彩,然而茉莉香卻可以力蓋全芳,茉莉不是人間俗品,大概是王母娘娘設宴時,仙女吃醉了掉下的玉搔頭吧。第二首指出茉莉是從海外引進的品種,不知道是誰把她攜帶而來,他年若是我修花史的話,一定將茉莉列為天下第一香。由此可見江奎對茉莉之香的推崇。

由於篇幅有限,因此只好打住,其實關於茉莉的精美詩詞還有很多,難以一一列舉,有興趣可以翻閱唐詩宋詞書籍,然而最好不要在網上搜尋,疑問筆者發現網路不少詩詞的題目和字詞有錯誤遺失之處,而且以訛傳訛,詩詞不全,令人對詩詞感到疑惑不解,希望那些編寫和收錄詩詞的作者以及平台,能夠秉著負責任的態度進行編修,切莫隨意為之,這樣久之就會誤人子弟,貽害無窮,切記。

2018.5.10榆木齋


推薦閱讀:

除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你還可以這樣說秋天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對話中國詩詞大家葉嘉瑩
【子夜詩集】七律·181002
一城一景一詩詞

TAG:詩詞 | 古詩詞 | 茉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