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怎麼看待老師批評自己的孩子?你希望老師重視孩子還是不管不問呢?
南勻山解密學校教育:
如果老師當著你的面,對你說孩子的缺點,你會怎麼想?
惱怒?怪自己的孩子不爭氣?
羞辱?怪老師不留情面?
失望?怪老師沒有發現孩子的優點?
擔心?怪老師只看到孩子的缺點?
也許,事情遠遠不是想像的這樣,而是
老師希望,你,作為家長,能和他共同努力,讓孩子有更好的進步!
有一個孩子,在課間打鬧,被值班老師批評,孩子氣得把書扔了一地,值班老師擔心他有過激行為,就告訴了班主任;同樣是他,在宿舍里參與戲弄同學,被老師撞見,老師嚴厲地問了他幾句,他就臉色大變,再也不搭理人,恰逢他宿舍衛生值日,值班老師過來督促他,他躺在床上,無論值班老師怎麼說,他也一聲不吭,惹得值班老師到班主任那裡告狀。
這個孩子對「過錯」反應過於敏感,情緒化很嚴重,受不得一點委屈,班主任覺察到了這些,於是給孩子的媽媽QQ留言,本意是反映孩子的情緒化問題,旨在提醒家長要平時多注意和孩子溝通,釋放孩子的情緒,增加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但是,班主任卻收到了家長充滿情緒的留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不能老盯著孩子的缺點!班主任望著這些留言,一時反應不過來!
其實,老師在說孩子缺點的時候,是一種溝通,表明老師希望家長和老師一起,調整教育策略,幫助孩子全面發展,但是,一些家長往往很緊張,覺得這種溝通是一種批評,是老師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是一種告狀,覺得自己的孩子在老師眼裡都是缺點,擔心孩子受到不公正對待,這讓往往家長會做出不恰當的反應,反而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甚至讓老師不敢再和家長做溝通。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從老師的嘴裡聽到對自己孩子的誇獎,都希望聽到孩子的優秀表現,但是如上位家長的過度反應,卻也要警惕,因為家長以後可能只會聽到老師一個勁兒誇獎孩子了,那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很可能是老師不敢再和家長溝通孩子的真實情況了,對孩子的誇獎,可能僅僅是一種客氣話。
那麼,家長在聽到老師批評孩子的缺點時,該怎麼做呢?
一、要信任老師,不要輕易懷疑老師的教育目的;
二、要詳細了解老師所說的情況,從而判斷孩子行為的原因,便於和老師從孩子的個性特點去做解釋,老師才可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
三、要和老師商量促進孩子發展的方法,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努力,並因此形成很好的家校合作,促進孩子更好地進步。
「老子管教孩子,老師管教學生。可現如今,老師批評學生,怎麼那麼容易「惹禍上身」呢?批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藝術化的手段使學生變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諦。」
不知從何時開始,老師批評學生成了個「事兒」。不信,你看最近的新聞:河南省信陽市某高中老師,因批評學生上課帶手機,被學生家長毆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師,批評了一位逃課去網吧的學生,結果學生離家出走,老師苦尋6天才將其找回……
老子管教孩子,老師管教學生,自古以來天經地義,初會學話的小兒都會念「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現如今,老師批評學生,怎麼那麼容易「惹禍上身」呢?
應該看到進步的一面。那就是,「教與學」的關係越來越擺脫原來「天地君親師」的唯上論、唯師論,越來越追求「教學相長」的境界、師生平等的關係。近一年多來,教育界發出越來越多這樣的聲音:教育也要「供給側改革」,要貼近「學生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即使是選拔錄取,也不能「見分不見人」。
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贏得越來越多的重視和尊重,也就成為大勢所趨。那些原來見怪不怪的體罰陋習,已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上有師德「紅線」,下有自媒體遍地開花、「捂蓋子」越來越難的社會監督,一些品行不端的老師受到了懲罰,敢於觸碰底線的人越來越少。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學生做得不對,老師自然要批評,假若是非不分,如何稱之為「教育」呢?問題似乎就出在這裡。今天的孩子,都是每家每戶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圍著轉,不但習慣了對長輩呼來喝去,長輩還一副「很受用」的模樣。試想,這樣的孩子進入了學校,面對老師的批評,怎能坦然接受?一遇批評,孩子往往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麼「揭竿而起」、離家出走,要麼向家長「告狀」。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後往往是「熊大人」,一聽孩子受了「委屈」,心裡便老大不痛快:我都捨不得批評,你竟敢批評,那還了得?
學校的校風、校紀、學風也因此走了下坡路。筆者幾次聽到老師私下感慨,「現在這世道,都不敢批評學生了。」
老師不敢批評學生,受害的首先是學生本身。比如,面對校園暴力,老師如果不敢大膽出手,及時批評制止,一方面會縱容施暴學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會使受欺凌學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傷害。同時,這也是對雙方學生家庭及社會的不負責任。
老師不敢批評學生,絕非小事。學生如同樹苗,如不及時修枝剪杈,極易長成「歪脖子樹」。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讚美聲中長大,適宜的批評有百利而無一害。很多人長大後對老師充滿感激,就是因為老師及時給出批評,「懸崖勒馬」,避免了更嚴重的後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師感慨,畢業後真正感恩老師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評多的學生。
在這裡,有必要提醒家長一句:溺子如弒子。大多數老師是為了孩子好,很多老師的批評是「愛之深、責之切」。只要批評得對,家長就應該支持老師。況且,孔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尚且推崇「聞過則喜」,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做得不對、做得不好,怎麼就批評不得了?反之,如果一個孩子上學時對校紀校規無所畏懼,對老師批評難以接受,等將來長大成人走向社會,能不被社會狠狠「教訓」嗎?能成長為有用之才嗎?
當然,作為教師,還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畢竟,批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藝術化的手段使學生變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諦。
我是一個老師,也是孩子的家長
我覺得家長首先要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一個老師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的批評孩子,也少有那種誠心和孩子過不去的老師。所以老師批評孩子,還是從幫助孩子的角度出發的。
另外,要分清是哪一種批評,是小毛小病那種。比方:上課和其他同學講話,沒有認真做完衛生,遲到了等等。還是大的問題,比方說最近一段時間學習習慣不好,結交了不好的朋友,打架了等等。要是前者,家長應該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小毛病。要是像遲到這樣,真的是有原因的,可以跟老師說明情況,明理的老師是不會不依不饒的。要是後者,一般老師都要和家長約談的,一起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共同度過難關。
有些家長喜歡聽孩子回家學話,往往孩子受了批評,情緒一般是負面的,回家跟爸爸媽媽說肯定不夠客觀,如果家長只聽孩子這樣說,就覺得老師錯怪了孩子,去學校跟老師理論,就不妥了。
還有一些家長,約來談話,說明孩子的問題,家長首先的反應是,我孩子沒有問題,是人家的孩子影響了我的孩子。這樣似乎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可也讓老師覺得,和這樣的家長很難溝通,老師的本意是想和家長一起幫助解決孩子的問題。可這樣以來,似乎成了告狀會。孩子的問題還是很難解決。所以,我覺得,即使孩子有委屈,可一般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先看看自己的孩子確實有哪些需要改的,在提出似乎有些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有影響,這樣的談話更容易解決問題。如果真的是錯怪了孩子,我想,家長跟老師說明情況比較好。比如,這孩子平時在家都是注意力很難集中,在課堂上,注意力能集中半節課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雖然和其他的孩子比起來還是有差距。但要是老師知道這些,肯定就不會老是批評自己的孩子了。
如果老師想要孩子好,會批評他,如果老師真的是很煩這個孩子,用什麼辦法這個孩子就是不願意改正,一般老師的做法都會是不管不問的。所以不管不問一定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了。
還有,我感覺,這個世界上沒有願意和孩子過不去的老師。哪個老師上課都是帶著好心情去的,誰願意每天批評學生,每天都板著臉,自己找氣受呢。
當然,我是老師,我從自己的角度說了很多,也許不夠客觀,也想聽聽其他的家長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只誇一個孩子而另外一個也同樣在進步努力卻得不到認可,這樣的話一定會特別傷害孩子學習積極性,他有可能會自暴自棄不再努力。
如果在班裡兩個孩子同時在進步,而老師只是經常表揚其中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的進步就跟看不到一樣,這樣又該讓家長怎麼理解呢?我的理解是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信的。
做老師的家長回答比較理性,不做老師家長看問題就不客觀了
推薦閱讀:
※一年回家一次,一生還能見爸媽幾次?
※和男朋友同居,沒讓父母知道,怎麼辦?
※在你的人生中,有哪些擺脫不了的性格、標籤,是原生家庭帶給你的?
※歷史智慧與中國道路:《國家人文歷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論壇」即將開幕
※女友要求以後生兩個孩子一個跟她姓,而我父母極力反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