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訓培養的軟肋:如何培養「性格球員」

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國安青訓總監帕特里克·拉德魯指出了中國足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缺少「性格球員」。當然他也隨即解釋到這種「性格球員」並未飽含這種場上或者脾氣暴躁、或是過分否定自我的球員,真正的「性格球員」是在貫徹球隊戰術執行的同時能對足球和場上局勢有自己的判斷,能夠發揮想像力,保持著求勝的慾望。就像是我們常說的德國青訓在近些年走下坡路,但無論是國內青訓基數,還是青訓球員出品,德國青訓不能被全盤否決,但事實上以整體足球為基點進行球員培養的德國青訓存在著系統化、工廠化的特點,會發現德國後輩們素質優異,有著極高的戰術素養,但似乎總是少一個能夠在逆風時刻挺身而出的天生領袖,德國足球理念偏整體而忽視個人能力的塑造。

(一)

或許是前些年傳控之風的影響,一度紛紛以整體足球為標榜,甚至在年輕球員的培養上也過分機械化,優秀的球員千篇一律,但能力足夠獨當一面的球員屈指可數。這便是「性格球員」的缺失。

培養「性格球員」首先必然要建立在對球員正確價值觀的塑造,縱觀全世界範圍內的青訓理念,無不是將體教結合擺在首要位置。享譽全球的拉瑪西亞青訓,也是將文化課內容放在首位,在拉瑪西亞的青訓計劃中,小球員每天的文化課時間至少7小時,這其中不僅包含文學、數學、外語等主修課程,還涉及了聲樂、繪畫、演說、思想品德等全方面教育,尤其是對球員人格的塑造,拉瑪西亞更是全力貫徹,因為能成為頂級運動員的往往只是少數,更多人會在將來走上社會另謀他路。作為運動員不應該只是體魄健壯的人,更應該是散發著人格魅力的人。

(二)

擺脫冥頑不化的教育模式,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情況,但凡涉及教育,無論是古時的學堂私塾,還是如今的學府院校,都處處散發著「教授」氣息,即傳教與接受。在青訓中這種現象並不新鮮,教練教給你的這種動作必須按照規定的要求來做,譬如某些教練日常在指導球員時,總會一味按照戰術整體,要求面對防守時以傳球或者是保證球的安全為主,而放棄讓球員自我發揮採取一對一過人,日積月累,球員在長期接受下,喪失了自我思考的習慣,在實際比賽中很難過人成功,甚至畏於做動作。這種單方面灌輸式教育久而久之,使得球員培養更像是產品輸出,有著精美的包裝,但實際上已然失去了特色和靈氣。

我們常說中國足球缺少基層教練,更應該說缺少有思想的優秀基層教練,畢竟職業教練等級證書更多的只是一紙空憑。就像是日本國內校園足球火熱,當然也有相當多日本教練來到中國從事青少年足球,從這些日本教練中,我們能發現不少不同於本土教練的特質,即懂得如何鬆弛有度,日本教練在培養球員中不會太重視身體優勢等硬性指標,而是一再強調獨立思考和承擔責任,尤其是對小球員提出凡事親力親為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日本教練又不是只會大喊大叫的嚴師,反倒鼓勵教育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段,日本球員的自尊心頗為強烈,在各級比賽中也常常能看到輸球後日本球員痛哭流涕的鏡頭,對於輸球和失誤,日本教練更樂於以鼓勵代替苛責。這也是對我們本土教練提出的一點借鑒,專業水平提高是必要前提,而教練的情商更是決定上限的關鍵要素,如何培養性格球員?糾正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陷能否切實可行,便要求每一位教練不在單純以技術為教育的重心,從小重視組織能力的開發,刻意培養個人的獨立精神,更重要的是不要讓傳統的「否定教育」消磨了成長中岌岌可危的自信。

(三)

此外,既然我們普遍將「中國沒有性格球員」掛在嘴邊,自然也要知道性格球員往往是一把雙刃劍,好的時候驚鴻一現,壞的時候或許自捅一刀,幾名性格球員的典例:韋世豪在場上時常控制不好脾氣,而這個無謂的壞脾氣對於主隊而講幾乎每每都得不到任何好處;李瑋峰球員時代多次參與場上鬥毆,即便是鎖喉日本球員,仍很難將他和好球員聯繫起來;毛劍卿在打架鬥毆、目空一切等負面行為中漸漸沉淪。當性格偏於極端後就不能稱之為「性格球員」,而是「問題球員」。以法國球星納斯里為例,作為曾經的法國87四小天鵝,天賦和性格在納斯里童年時期便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小納斯里即便是在比他更強壯、年齡更大的孩子面仍不落下風,因而所有人將他看作是將來必成大器的天才,甚至有人將納斯里與齊達內相比較。無論是在馬賽,還是在阿森納,少年成名的納斯里風光無兩,或許當年拿著高薪轉會至曼城時的納斯里眼裡滿是趾高氣揚。結果很明了,自滿的法國人在曼市並沒有想像中那般順利,在曼城逐漸邊緣化、身價持續走低、多次違規禁賽、場外花邊不斷……失去了像溫格一樣庇護的納斯里,在遭遇挫折時受到的影響卻遠遠超過其他人,職業生涯初期的納斯里絕對算是個成功的「性格球員」,然而在走出溫室卻後難經風霜洗禮。

培養「性格球員」是當下中國足球需要走出的一步,但不意味著過度的放縱呵護就一定保護球員的個性,保持鬆弛相宜似乎不太容易,或許不妨學習一下波波維奇打造的馬刺團隊:馬刺的團隊精神和整體性在NBA堪稱模範,波波維奇的建隊理念從不是圍繞一個人為核心,在隊內「平等對待」是團隊核心要素,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追求數據華麗,贏球是目的但不是取決於幾個人,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份子,隊友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這便是馬刺團隊的成功之道。

培養「性格球員」是一門值得深入摸索的學問,而「性格球員」是諸多運動員中的佼佼者,我們常把「一代不如一代」掛在嘴邊,這其實也是對很難有令人驚艷的年輕球員橫空出世的一聲嘆息,或許只有搞清楚了這條道路才會是中國足球的轉折點罷。


推薦閱讀:

哪位球員退役對你的影響最大?
墨爾本城vs紐噴氣機分析 墨爾本主場不懼
阿賈克斯的功勛主帥,為何迷失在威斯特法倫?
如何看待「親哥哥支持高拉特逃離恆大:回巴西就可以進國家隊,去歐洲踢球」這件事?
馬加特一根筋,佩萊累死,球迷急死,魯能是在沖亞冠嗎?

TAG: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