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怎麼正確處理?不擅長這方面?
不懂得處理任何人際關係,總是感覺沒朋友,若即若離,患得患失,總是沒安全感,擔心未來,害怕沒朋友
一個人如果想和別人進行交流,必須有自信。自信來源於有一個完整的自體。
舒婷在《致橡樹》這首詩中寫到: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一棵樹想要和另一棵樹交流,你必須也是一顆腳踩大地的樹木。
一個人如果想要和別人做朋友,自己必須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
感覺沒朋友,處理不了人際關係,源於自己內心的不完整。沒有安全感,擔心未來和害怕,也是因為內心裡沒有一個完整的成熟的架構,這也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核心自體。
而一個個體的核心自體的形成是需要一個良好且漫長的過程。從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來講,題主目前的這個心理狀態可能還處於沒有自立起來的嬰幼兒時期。而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長到交朋友的階段,需要的是一個母嬰環境,需要的是媽媽的角色,或者說是養育者的角色。
這時尋找的朋友不是社會意義上的朋友,而是一個養育者的角色,具有滋養意義的角色。
而在社會層面上,很難找到這樣的「朋友」,因為沒有人願意充當這樣的角色。
我覺得應該先關注到你需要一群怎樣的人做朋友上,然後才是怎麼和他們做朋友。
此類回答我已有很多,詳見我的一些已有評論。建議有時間的話別怕麻煩來我的評論里看一下。包括我的自身經歷和待人處事的原則。希望對你能起借鑒作用。
通常來說,活潑開朗的人,很容易交到朋友,原因是這類人和他人接觸交流比較多,而交流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最佳方式。當然不是說不善表達的人就找不到朋友,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而且心態要擺正,朋友不會因為瑣碎的小事而跟你鬧翻,你越患得患失,就越容易失去,保持平和,做自己該做的,或認為自己該做的。
另外與他人交往,可以真誠以待,但不要毫無保留,最大的前提是尊重自己。委屈自己,而換取他人的好感,可以稱之為軟弱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你不需要和所有的人都成為朋友,有些人,並不值得你付出真心。
還有就是,不要單方面的給予或索取,友誼本身就是一場交易,拿真心換真心。如果天平傾斜了,那友誼,便不存。你不僅僅是要對方在遇到困難時想到你,得到好處時也會想到你。
另外,盡量遠離那種傾訴型朋友,一次兩次還可以,但如果他她把你當成垃圾桶了,你的生活就會充斥很多負面情緒。而他她找到傾訴對象,就會元氣滿滿。
總之,宗旨就是,在自己不做出重大改變的同時,讓他人接納你。
首先,你要先能知道自己想交的是什麼朋友,人分好多種,朋友也是,在我看來大致分這麼幾種:酒肉朋友,知心朋友,摯友。而且要想與一個人成為朋友,你要了解他。
酒肉朋友就是表面意思,單純的能夠互相享樂的朋友,你只能分享你的趣事,但不要提及傷疤,彼此之間只有利益的往來,若是夾雜真實的複雜的情感,你只會給對方落下把柄,使自己被動,這種朋友也就是所謂的塑料朋友,在足夠的利益面前可以毫不猶豫的把對方賣掉,因此,對於這種人不要投入太多的感情,也不要考慮能否維繫持久,這種人只是某一時段的快樂分享者,得到無需興奮,失去也不必惋惜,而我們朋友的95%都是這種人,無需過於操心。
知心朋友,正常只有1個,這種朋友和兄弟情,哥們情不同,這種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所有的秘密,尤其是那種羞於與他人提及的秘密,你無需擔心對方泄密,因為你們不是一個圈子的人,你們只是分享彼此的心事,互相求解,沒有感情糾紛,沒有利益糾紛,彼此可以放飛思想,無需擔心語言不當造成彼此的傷害。這種人得來不易,多為性格,經歷,背景極度相似方可形成,所謂緣分。
摯友,也就是男生的兄弟,女生的閨蜜,這種朋友,可能是題主想要的朋友,首先我們要考慮彼此的三觀,三觀主要受環境的影響,而現在的我們主要受家庭環境,教育環境,以及工作環境,處於不同的環境,所養成的三觀也定然不同。比如:富裕的家庭走出來的人必然會有些高傲,貧困家庭走出的人也定然自卑。你可能會反駁有的人有錢,但是不傲氣,貧困的人,並不自卑,甚至會自負,這一點後面我會提到,這是受教育環境的影響。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也會很大程度影響教育環境,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一生。從小灌輸良好教育的人無論富貴貧窮都知道如何的待人接物。而從小受到病態教育的人則會難以認清現實,認為自己天下第一。容易滋生嫉妒,自私,貪婪,膽小的心態。而工作環境便是同事對彼此的影響。三觀相似,容易成為摯友,三觀不同,很難成為朋友,如果三觀相悖,那麼很有可能成為敵人。三觀在朋友中所佔的比例說大也大,所小也小。受主要影響的就是習性,眾所周知,自私的很難擁有朋友,因為要想交到一個值得的朋友,首先是觀察是否合適,其次就是行動,也就是付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朋友也不是免費的,你要能夠付出,方可獲得別人的認可,你付出了,別人看到了你的真心,才可能會和你成為朋友。不要認為不公平,別人想成為你的朋友,也會對你付出,只是你可能不知罷了。朋友就是彼此付出,彼此幫助,只有互相付出才能成為朋友,付出不一定是能看到的,可能是精力這些難以捉摸的。
做好你自己,會有別人來適應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