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同名母縣的城市中的市民和縣民,分別如何看待對方?
例如:西安市長安縣、長沙市長沙縣、南昌市南昌縣等
重點是和其它縣市不同的體驗
上海。
以前上海縣和閔行區沒有合併的時候,上海縣的本地人稱自己為「本地人」,或者「xx(鄉鎮)本地人」,雖然浦西部分的本地人操「上縣松江話」,但不太有人會說自己是「松江人」。
92年以前上海縣本地人對於閔行人的認識多是「住在閔行、吳涇的上海人」,但有時候也指「住在閔行的本地人(持松江話)」。因為原閔行區(閔行、吳涇)的居民壓倒性地以上海市區居民為主,而今天「閔行人」這個稱呼反而不太被提及了。
ps:當年的「吳涇街道」是一塊沿江小地方,後吳涇街道和縣內塘灣鄉合併,降級成吳涇鎮,塘灣鄉內有不少本地人。
浦東部分的上海縣多稱「浦東本地人」。
92年合併之後大量上海人導入原上海縣地界,許多原上縣本地人後代被滬化,尤其是劃入市區(徐匯區、長寧區)的漕河涇、新龍華、龍華、梅隴本部以及留在新閔行區的交界處(梅隴邊角地、朱行、莘庄等)的部分,但是對於老一輩和中年人來說仍然會稱自己是本地人,年輕一代的認同開始出現模糊,我遇到這樣的朋友他們會說「我們家裡/爸爸媽媽是本地人」而不會直接說自己是本地人。
科普一下上海居民的認同辭彙:
上海人:以移民後代為主,移民二代開始原生說上海話,主要分布於市區和近郊、老閔行、吳涇、金山衛、吳淞。原松江府上海縣城周圍的本地人也被移民潮同化成上海人。此外祖輩是本地人的後代長期居住在市區被滬化也算是上海人。「上海人」全體為城市人口,僅從事二、三產業。
本地人:原松江府其他地區以及原太倉州除太倉本部(因為太倉州被拆,只剩太倉本部留在江蘇,其他嘉定寶山劃給上海,崇明是先劃南通最後划上海)的居民,移民比例較低。本地人長期務農為主、其他產業次之,近年來大量從事二、三產。持當地方言
(嘉定寶山:(廣義上的)太倉話;
松江金山青浦上海縣以及西部奉賢:(廣義上的)松江話;
浦東(地理上)絕大部分地區(除中環內和南外環部分地區)以及東部奉賢:浦東話;
崇明三島、浦東寶山的北角:沙地話;
澱山湖以西的青浦使用吳江話),
統稱「本地人」。
有時候金山方言會把金山和西部奉賢獨立出來單獨設置次方言區。(因為太難懂了)
有關原閔行區的相關內容,參見我的知乎回答:有哪些關於上海的冷知識? 閔行區以前屬於市區,但只含有老閔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328369/answer/132527084?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我是長沙縣的,來回答。古代長沙縣的縣城就是長沙城,長沙城即是長沙縣的縣城,也是長沙府的府城。後來民國時長沙城切塊單獨設長沙市,長沙縣的縣城也沒有搬遷,一直到1995年才從市區搬到原長沙縣望新鄉,後來改名星沙鎮。今後長沙縣有可能整體撤縣改區,這不會太久。這體現了中國的市這個行政級別的內容在逐漸擴大。原來的市就是古代的城是從屬於縣的,民國時市與縣平級,現在的市反而包括了縣。但是台灣省和日本,它們的縣還是包含市的,他們的縣城叫XX市,級別同我們的鎮、街道。
對於長沙縣人來說,長沙市其實一直就是他們的縣城,就是現在,長沙縣很多鄉鎮的人去市區也比去縣城星沙更方便。
還有曾經的地區,市,縣同名的,2000年之前,江西上饒地區有上饒市,上饒縣,小小的上饒被信江和豐溪河劃成了水南片,主城區,三江三個城區,上饒縣政府就駐水南,上饒地委和上饒市政府都擠在老城區,到80年代的時候,三套班子感覺實在是擠的受不了, 於是就先把上饒縣趕了出去,上饒縣被趕到了城西的旭日鎮建新縣城,之後又一腳把縣級上饒市政府(現在信州區)給踢到了三江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或許當時地委就是這個意思。
發展了近30年後,上饒縣在城西已經打下了一片天地,甚至和市區無縫對接融合,信州區(原縣級上饒市)窩在三江隨著機場的建成和320國道的改線總算脫離以前死角的交通地位,或許是近在眼前的肥肉不著急吃,上饒市把20公里以外的上饒首強縣廣豐給划了區,上饒縣倒是還能再存在年把,不過廣信區的牌子是跑不掉了。原來趕出去的孩子打下了一片天地現在又收了回來,上饒市舒舒服服的就有了三個區,廣豐區,信州區,廣信區
江西萍鄉有個安源區,安源區有個安源鎮,安源鎮有個安源村,村裡老支書叫李安源。
說一個冷門的,甘肅慶陽建國後有慶陽地區,下轄的有慶陽縣,但是地區行署設在慶陽縣的西峰鎮(慶陽縣縣城在慶城鎮),後來80年代,把西峰鎮切出來,設了縣級西峰市。2000年地改市,西峰市也改成西峰區,慶陽縣改名慶城縣。不過至今本地人也沒人把市區那塊叫慶陽,還是叫西峰,慶城縣依然叫慶陽。走各地的大巴也都是西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