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南昌紅谷灘女孩子大街上被陌生人殺害時,我們在恐慌什麼?

在南昌紅谷灘女孩子大街上被陌生人殺害事件中,一個名詞被反覆提及——

「無差別殺人犯罪」

這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名詞,人們總是對來源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所以很多人在事發後對事情的真相以及背後動機進行探究。在不足24小時的時間內,僅在知乎上該問題便得到了近千萬瀏覽量與5767萬熱度的討論。

數據還在持續上漲

在無數分析研究中,一個名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病症與犯罪分子逐漸吻合。

「反社會」一詞突出反映了他們對社會的危害,這類人在監獄和勞教機構占相當大比率(40%-78%),不少是累犯或慣犯,往往因發生反應狀態而送精神病機構要求醫學鑒定。之所以用病症來定義,並不是為了犯罪者開脫,而是在現有的情況下去分析事件成因同時追尋避免措施。

反社會型人格的特點主要集中為以下四點:

  • 高度攻擊性
  • 無羞慚感
  • 行為無計劃性
  • 社會適應不良

簡單來說,此類人具有高度的衝動性和攻擊性,無羞慚感,缺乏與焦慮相關的自主神經反應(包括皮膚直流電反應)。精神病態患者的行為大多受偶然動機、情緒衝動、或本能願望所驅使,缺乏計劃性或預謀目標,也就是所謂的「無差別殺人犯罪」。

其犯罪動機主要來源於社會適應不良,反社會人格障礙常因其行為與公認的社會規範有顯著背離而引人注目。由於對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從經驗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種持久和牢固的適應不良行為的模式。

事實上這些看起來遙遠的名詞,距離我們的生活十分接近。根據數據顯示,反社會型人格患病率在發達的國家為4.3-9.4%,我國台灣地區為0.3% 。在影視作品中更是極為常見,甚至絕大多數是備受喜愛的角色……不過發生在現實中,就只剩下了恐懼。

從病理生理的角度來說,病患攻擊行為與中樞五羥色胺功能呈負相關,即中樞五羥色胺功能不足是攻擊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有研究認為,五羥色胺系統可能是通過五羥色胺1A受體或1B受體來調節攻擊行為。

此類人通俗表現為:

  • l 幼年往往學習成績不良、逃學、被開除、漫遊、反覆飲酒、性放蕩、說謊、破壞公務、偷竊、違紀、對抗長者、攻擊人等表現。
  • l 成長後情感膚淺而冷酷,脾氣暴躁,自我控制不良,對人不坦率,缺乏責任感,與人格格不入;
  • l 法紀功能較差,行為受本能慾望、偶然動機和情感衝動所驅使,具有高度的衝動性和攻擊性;
  • l 自私自利,自我評價過高,狂熱但不動人的行為;
  • l 對挫折的耐受力差,遇到失利則推諉於客觀或者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為自己開脫,或引起反應狀態;
  • l 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經常更換職務;
  • l 缺乏良知,對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覺知;
  • l 缺乏悔恨感與羞慚,不能吸取經驗教訓;
  • l 多種形式的犯罪,趨向伴發藥物或乙醇濫用。

他們一般不情願尋求醫生幫助,因此門診極為少見。往往因違犯社會法紀而被監禁或投入勞教。有時他們被迫來就診,其實大多表現緊張、抑鬱、認為周圍對他歧視、遭人憎恨。

我們恐懼的是,這類事件不可防範。

更害怕的是這類問題無法期冀於立刻解決,只能加強防範,呼籲制度法案的健全。

再一次重申:病症分析的意義並不在於為犯罪者開脫,而是讓社會警戒。

我們需要正視問題,然後面對問題,最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黃悅勤,董問天,王燕玲,等.美國人格診斷問卷(PDQ-R)在中國的試測(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8,12(5):262~264.

2.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社,1999,161~167.

3. 劉秀芬,黃悅勤,李立明.父母教養方式與人格障礙關係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1,15(3):209~210.

4. 譚釗安,張建平,曾彥英,等.中國漢族反社會人格障礙人群SLC6A基因啟動子區基因多態性的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4,24(6):630~632.

5. 李慧民.犯罪青少年父母養育方式及與自身文化程度的關係(J).健康心理學雜誌,2003,11(1):20~21.


推薦閱讀:

講座一瞄 | 社會學如何觀察社會?以單位製為例
[雜想] 空虛的弒神者們
青木陽子:95年在中國辦盲校的日本盲人,她相信盲人跟普通人一樣
什麼叫強共識?比如:數學特別有趣 | 科技袁人
第六章 生存之道【43-立華再現】

TAG:社會 | 心理健康 | 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