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人們為什麼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在回答問題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緒:喜、怒、哀、抑鬱、焦慮、恐懼……這些情緒是的出現屬於正常表現,我們不是神仙,自然會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請不要因為你對某些事物有所恐懼而覺得可恥,請不要因為自己出現抑鬱和焦慮的情緒而覺得煩惱,請不要因為自己容易悲傷與哀愁而覺得軟弱。(回答中只會舉幾個例子來看,而不是全部情緒都涵蓋)。 好,知道一些常見的情緒後,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理由,會讓我們在通常情況下,選擇壓抑情緒。 理由1:主流文化的影響正如我們所知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傳統且具有深厚文化積累的環境。傳統且深厚的文化帶來許多保守的思想。於是我們變得保守和內斂,認為處事要穩重,待人要謙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名言也不在少數。於是在這樣的主流文化影響下,我們不僅不擅於表達情緒,也不擅於表達愛和思想。不擅於表達,就選擇忍受和壓抑。變成一種「逆來順受」的狀態。周圍的人可能會誇你脾氣好,但你要知道,這可能是再說你:「沒脾氣!」理由2:教養方式的影響如果讓我們來評選「從小到大,最常聽到的父母的口頭禪是什麼?」我相信,「你不能哭」、「你生什麼氣」、「不要在客人面前笑成這樣,這樣不禮貌」等等會出現在榜單中的前排。是的,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指90後及90以前)父母的「教育」讓我們至今朗朗上口,甚至已經有些人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了。這就是在中國社會中常見的「家庭遺傳」。強烈的家庭關係紐帶,不僅讓家庭成員之間的優點可以相互影響,成員之間的問題也會得到傳播。就像我們知道有「五子登科」的故事,同樣我們也知道有「上樑不正下樑歪」的故事。家庭,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方式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就像上面的例子:」你不能哭「,首先「哭」是情緒,但是父母告訴你「不能」,那麼長期以往,你就可能失去「哭」這個選項。當你悲傷時,沒有「哭」的選項,也就意味著你可能得壓抑內心的悲傷。理由3:一種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提到這個,可能會讓人費解了。首先是防禦機制。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聽說過,「否認」、「隔離」、「升華」、「理想化」、「退行」、「壓抑」等等名詞。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防禦機制(不詳細說,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百科) 我們看到其中有兩個辭彙是:「壓抑」、「隔離」。是的,我們通常情況下壓抑自己的情緒,很可能就是這兩種機制正在運行導致的結果。比如,當我們因為某件事情而感到生氣、憤怒時,我們的防禦機制(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就會跳出來,壓抑住我們自己的情緒,以防止「憤怒」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良結果。這種「不良結果」可能是預設的,比如你憤怒後會讓你有生命危險;也可能是有過往經歷的,比如你曾經因為憤怒而導致了一些不好的結果。這都會讓我們自身面對類似情況時,產生自我防禦的機制。再比如,當我們面對親人的離去,我們極度的悲傷,悲傷得不能自已。那麼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我們的防禦機制就會出現,並保護我們。可能就會是「隔離」,讓我們與悲傷的情緒隔離,以免無法控制。(其實這種情況,是可以合理且科學的解決的,詳見:你是怎麼接受你的父母親老去或死去的?) 至此,我舉了三種可能的原因。也是比較常見的,壓抑情緒的原因。但是心理學上我們認為每個人的行為舉止、情緒、意識、認知都有其獨特性。是沒辦法拿著一個理論或技術去解決所有問題的。比如壓抑情緒的理由可能是「俄狄浦斯情節的代償」等。作為諮詢師,我們會去了解每個來訪者的故事,陪來訪者一起去探索個中緣由。作為普通人,我們要及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方式宣洩情緒,才是正確的道路。(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確宣洩,或者無法做得,那你應該去尋求諮詢師的幫助,這很常見,請不要覺得可恥或者認為是有病!)這裡是聆雲心理,我們致力於將專業的心理諮詢帶進到中國的千家萬戶之中,讓大家都擁有健康的心理。歡迎關注我們,更歡迎隨時提問哦!你可以搜索「聆雲心理」找到我們的公眾號,了解貼近生活的心理學知識你也可以通過「聆雲心理」app,得到專業的線上心理諮詢服務愁啥?就來聆雲心理吧!作者:聆雲心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實際上,人對情緒本能的反應是施放,而不是壓抑,此結論以我個人對嬰幼兒行為的觀察為論據。而人之所以會慢慢的轉為,去「壓制」自己的情緒波動,我覺得,主要是因為父母長輩的「管教」。比如說小時候最常聽到的話:「不哭不哭~」再比如說,超市裡,孩子想買什麼東西,父母不給孩子買,孩子撒潑,挨了揍。很快,孩子就會學會「肆意發泄情緒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於是就慢慢的趨向克制。同樣的,那些從小被溺愛慣壞的孩子,就學不會這一點,於是就經常的「撒潑」,發泄自己的情緒。我個人認為,在現代社會,遏制自己情緒波動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情緒的波動,往往會干擾人們理性的判斷,比如愛渣男到死去活來的女生,比如遊戲玩不好全賴隊友的男生。這種波動,往往不能解決使人產生該情緒的「問題」或「事件」,正相反,它干擾了理性判斷,使狀況越發的失控,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滑向當事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對本能的適度克制,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啊。 因為釋放了情緒也不見得有人在意你 因為通常沒法爆發出來。 因為並沒有人可以傾訴阿 推薦閱讀:
通常情況下,人們為什麼會壓抑自己的情緒?
在回答問題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緒:喜、怒、哀、抑鬱、焦慮、恐懼……這些情緒是的出現屬於正常表現,我們不是神仙,自然會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請不要因為你對某些事物有所恐懼而覺得可恥,請不要因為自己出現抑鬱和焦慮的情緒而覺得煩惱,請不要因為自己容易悲傷與哀愁而覺得軟弱。(回答中只會舉幾個例子來看,而不是全部情緒都涵蓋)。
好,知道一些常見的情緒後,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理由,會讓我們在通常情況下,選擇壓抑情緒。
理由1:主流文化的影響
正如我們所知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傳統且具有深厚文化積累的環境。傳統且深厚的文化帶來許多保守的思想。於是我們變得保守和內斂,認為處事要穩重,待人要謙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名言也不在少數。
於是在這樣的主流文化影響下,我們不僅不擅於表達情緒,也不擅於表達愛和思想。不擅於表達,就選擇忍受和壓抑。變成一種「逆來順受」的狀態。周圍的人可能會誇你脾氣好,但你要知道,這可能是再說你:「沒脾氣!」
理由2:教養方式的影響
如果讓我們來評選「從小到大,最常聽到的父母的口頭禪是什麼?」我相信,「你不能哭」、「你生什麼氣」、「不要在客人面前笑成這樣,這樣不禮貌」等等會出現在榜單中的前排。
是的,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指90後及90以前)父母的「教育」讓我們至今朗朗上口,甚至已經有些人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了。這就是在中國社會中常見的「家庭遺傳」。強烈的家庭關係紐帶,不僅讓家庭成員之間的優點可以相互影響,成員之間的問題也會得到傳播。就像我們知道有「五子登科」的故事,同樣我們也知道有「上樑不正下樑歪」的故事。
家庭,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方式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就像上面的例子:」你不能哭「,首先「哭」是情緒,但是父母告訴你「不能」,那麼長期以往,你就可能失去「哭」這個選項。當你悲傷時,沒有「哭」的選項,也就意味著你可能得壓抑內心的悲傷。
理由3:一種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
提到這個,可能會讓人費解了。
首先是防禦機制。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聽說過,「否認」、「隔離」、「升華」、「理想化」、「退行」、「壓抑」等等名詞。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防禦機制(不詳細說,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百科)
我們看到其中有兩個辭彙是:「壓抑」、「隔離」。是的,我們通常情況下壓抑自己的情緒,很可能就是這兩種機制正在運行導致的結果。
比如,當我們因為某件事情而感到生氣、憤怒時,我們的防禦機制(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就會跳出來,壓抑住我們自己的情緒,以防止「憤怒」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良結果。這種「不良結果」可能是預設的,比如你憤怒後會讓你有生命危險;也可能是有過往經歷的,比如你曾經因為憤怒而導致了一些不好的結果。這都會讓我們自身面對類似情況時,產生自我防禦的機制。
再比如,當我們面對親人的離去,我們極度的悲傷,悲傷得不能自已。那麼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我們的防禦機制就會出現,並保護我們。可能就會是「隔離」,讓我們與悲傷的情緒隔離,以免無法控制。(其實這種情況,是可以合理且科學的解決的,詳見:你是怎麼接受你的父母親老去或死去的?)
至此,我舉了三種可能的原因。也是比較常見的,壓抑情緒的原因。但是心理學上我們認為每個人的行為舉止、情緒、意識、認知都有其獨特性。是沒辦法拿著一個理論或技術去解決所有問題的。比如壓抑情緒的理由可能是「俄狄浦斯情節的代償」等。作為諮詢師,我們會去了解每個來訪者的故事,陪來訪者一起去探索個中緣由。作為普通人,我們要及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方式宣洩情緒,才是正確的道路。(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確宣洩,或者無法做得,那你應該去尋求諮詢師的幫助,這很常見,請不要覺得可恥或者認為是有病!)
這裡是聆雲心理,我們致力於將專業的心理諮詢帶進到中國的千家萬戶之中,讓大家都擁有健康的心理。
歡迎關注我們,更歡迎隨時提問哦!
你可以搜索「聆雲心理」找到我們的公眾號,了解貼近生活的心理學知識
你也可以通過「聆雲心理」app,得到專業的線上心理諮詢服務
愁啥?就來聆雲心理吧!
作者:聆雲心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實際上,人對情緒本能的反應是施放,而不是壓抑,此結論以我個人對嬰幼兒行為的觀察為論據。
而人之所以會慢慢的轉為,去「壓制」自己的情緒波動,我覺得,主要是因為父母長輩的「管教」。
比如說小時候最常聽到的話:「不哭不哭~」
再比如說,超市裡,孩子想買什麼東西,父母不給孩子買,孩子撒潑,挨了揍。
很快,孩子就會學會「肆意發泄情緒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於是就慢慢的趨向克制。
同樣的,那些從小被溺愛慣壞的孩子,就學不會這一點,於是就經常的「撒潑」,發泄自己的情緒。
我個人認為,在現代社會,遏制自己情緒波動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情緒的波動,往往會干擾人們理性的判斷,比如愛渣男到死去活來的女生,比如遊戲玩不好全賴隊友的男生。
這種波動,往往不能解決使人產生該情緒的「問題」或「事件」,正相反,它干擾了理性判斷,使狀況越發的失控,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滑向當事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對本能的適度克制,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啊。
因為釋放了情緒也不見得有人在意你
因為通常沒法爆發出來。
因為並沒有人可以傾訴阿
※膽子大,心態好,戰勝癌症是遲早!靶向葯,放化療,心理支援不可少!※拜金女後來變成什麼樣了?後悔嗎?※喜歡上自己的仇人怎麼辦?※什麼時候你會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東西?
TAG:心理學 | 心理 | 情緒 | 情緒管理 | 負面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