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只能說明一件事:家裡有不懂事的大人。 自古以來都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越懂事就越容易被人忽略自己的需求。並且當「懂事」成為標籤以後,就會不自覺的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你說受傷不受傷? 因為這種所謂的懂事的孩子經常是在委屈自己的情況下去迎合甚至是取悅別人,也許是不忍心,也許是怕得罪人等等原因,其實只要在不侵犯別人的情況下改拒絕還是要拒絕的,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請問不要委屈自己,當然我也不提倡唯我主義。 越懂事的孩子,所了解的越多,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自己理解中所應該做的事也就越多,當某天沒有做到時就會受到不同的傷害,但 這又恰恰是變成熟的不可缺少的原因,當然你可以裝作不懂,只不過這些問題終將來臨,終要面對。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受傷?我覺得並不盡然。或許我們可以改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越容易受傷的孩子越懂事?」那麼再反過來說「很懂事的孩子會受很多傷嗎?」那可不一定。說起懂事,我們或許可以先參詳一下它的本意 (圖源百度)如圖,了解別人的意圖或一般事理即為懂事。而一個孩子,你希望ta能了解到什麼東西呢?貌似屈指可數吧。 但是被大眾稱為懂事的孩子,他們一般都知道什麼呢?弟弟妹妹們太小了需要照顧了,玩鬧只是因為頑皮;爸爸媽媽每天很累,所以我要幫他們分擔一些事情;外面的叔叔阿姨們都是陌生人,不要隨便接觸;ect。這都是誰教ta的,當然是家裡人啊。我還記得大冰的書里寫了一個人,叫白瑪。白瑪的哥哥為了照顧他的弟弟,書沒讀成,話也說不來(書裡面是這樣說的,現在具體是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這貌似就是人們眼中「懂事」的孩子吧,敢問這樣真的值得嗎?顯然不值得。為了比自己小的孩子而放棄了自己,這根本就不是懂事不懂事的問題了,這分明是態度的問題。所以說就我剛剛說的那一種懂事的孩子,他們真的懂事嗎,怕不是思想被禁錮了罷。弟弟妹妹們欺負ta,朝他吐口水扔玩具,這顯然是熊孩子的行為,但是他害怕被父母責備,於是便一聲不吭(或者ta根本不覺得那在欺負);父母回家後為了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於是就丟了一些家務活給了那個「懂事」的孩子……這還不是可怕的地方,可怕就是即便這樣,ta們還自以為自己多懂事。為什麼,因為ta們也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在親朋好友面前,ta們或許還會說幾句俏皮話,讓那些沒見過ta們幾次的人綻開笑顏。但ta們估計也就風光這一會兒,因為ta們要懂事,ta們認為自己很懂事,他們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但是這樣反而讓人們忽視了ta們。……當那些親朋好友們誇ta們的弟弟妹妹們懂事時,ta們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明明我才是那個懂事的孩子啊為什麼被誇的是ta們,為什麼! ta們想瘋,但他們不能瘋,因為——TA們從來沒有懂事過。以上的這種,我們可以歸納為「自以為是的懂事」。現在我們來說說另外一種「本身就很懂事」。這種本事就很懂事的孩子,ta們根據家庭背景,形成本事就很懂事的這種思想的成因也就各有不同。若是家境並不樂觀的家庭里的孩子,從小就被培養出了一種挑起家裡的擔子的責任感。那麼無論有沒有弟弟妹妹,那都不會是什麼障礙。因為ta們為的是家庭的昌盛,而不是父母的誇獎。在這途中他們會受很多傷,但他們不怕。因為他們覺得沒什麼,或者覺得那根本不叫傷,不過就是一種歷練。所以我們還可以得出越懂事越容易受傷這個事情完全就是相對於而來的,在沒有明確標準的前提下,不能說你覺得ta受傷就是受傷了,關鍵還在於ta覺得ta受傷了沒有。而還有一種孩子,ta們性格溫順,笑容溫暖。比如說書香家庭里出的知書達禮的孩子們。他們自然會成為人群的焦點,ta們由表及裡透露出的才氣讓人們覺得ta們「很優秀」。而ta們的才氣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家庭教育來的。這種容易受傷嗎,那可不一定,但是一定受過。這種一般來自家教嚴的家庭里。而在家裡規矩自然也會很多。但什麼樣的家庭里養出什麼樣的人,這種孩子可以在家裡因為行為上的一些差錯而被罰。但在社會上,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受委屈的理由,因為家庭教育已經讓他足夠優秀。 最後一種「太過於懂事」。這種人一般都是社會上的弱者。ta們和前面提到的有修養的孩子一樣,比起別人更注重禮節。但這種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太過於循規蹈矩,設身處地,於是變成了被人欺負的對象。比如說A去找B要錢,顯然A是在理的一方。但是B又說自己最近窮得叮噹響,差點連飯都沒吃起。於是A心生憐憫,饒了B一次。在這件事中,A是被欺負的一方。並且如果有人知道了這件事,A可能還會被路人冠上一個稱呼,叫「聖母婊」。ta們懂事嗎?懂事。但物極必反,一單懂事超過了限度,思想照樣會被禁錮。因為ta們很懂事,很善良,所以這樣發展下去,善良會逐漸固化成為軟弱。而造成這事的原因是什麼,當然還是家庭。這種家庭和上一種知書達禮的家庭並不一樣。為了管住自己的孩子,他們不會用言傳身教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在即便情況不樂觀的情況下,也不惜花大錢去讓孩子讀一些聖賢書,上國學課,一天到晚學到都是什麼尊老愛幼,仁義道德。教出來也好讓自己的孩子出去被大家誇讚。但這種孩子在接受了這種思想之後,就怕自己覺得自己有文化底蘊,而瞧不起那些欺負他們的人,讓為他們惡毒,而我純潔如初(此段話概括自一篇知乎回答)。而這樣照樣墨守成規的性格,照樣會成為弱智。這其實也很像第一種「自以為是的懂事」,但真的要把這兩種孩子比較起來,後者的更注重傳統的培養,而前者則是徹頭徹尾的無知。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幾點:1.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家庭教出什麼樣的人。一個人懂不懂事,怎麼懂事,為什麼懂事會不會受傷,和家庭脫不了干係。2.受不受傷與懂不懂事無關。不懂事的人可以受傷,懂事的人照樣可以受傷。而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懂事的人容易受傷?一種可能ta的懂事可能只是表面功夫,或者是因為ta懂事過了頭,而忽略了自己。懂事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它是一種精神上的素質。祝生活順意,一切平安。(轉載請標明出處,筆者:@素素) 越懂事的孩子越害怕惹麻煩,越會隱藏自己的需求和對愛的渴望。 什麼是「懂事」?我覺得得先把這個定義說清楚先。在中國的家庭裡面,大人要是說這個小孩子懂事,大多數的原因就是,這個孩子「聽話」 「服從命令和滿足要求」。 再說回「懂事」。你說的是什麼「事」?因為這個直接會影響到,「受不受傷」。中國社會喜歡把「聽話」和「懂事」化成對號。但「聽話」會把人說的有點像傻子,所以「懂事」就相對貌似是個褒義詞。但這裡的「事」是指什麼呢?答案就是,「不讓父母生氣,聽大人的話,不給添亂。」所以,言下之意就是,「你的要求不可以提出,要以大人的立場為前提。」這從小就被灌輸得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思想,這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能不受傷嗎????別再用「懂事」來要求孩子了。我自己有2個小孩,當孩子願意接受我的要求的時候,我是感激她們的。有的時候要讓她們被迫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才能讓我和她爸去做一些事情,我也是很感謝她們的。我會告訴她們,媽媽和爸爸很感謝她們願意這樣做。中國社會上面有太多的毒雞湯和「聖母」光環。講的難聽點,明明就是綠茶婊,硬是要戴上聖母光環上街。 誰叫你懂事呢,活該唄 要把大梨讓給別人吃;要做個不吵不鬧的乖孩子;懂事的孩子別人才喜歡……「懂事」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達到別人眼裡的「標準」,而把一部分的真實自我暫時按了下去:那個「其實我也想吃大梨」的自己 那個「很傷心也要憋回去」的自己那個「為了討好大人」才被接納的自己我們需要為別人著想但是別忘了也要時常卸下「懂事」的包袱,照顧照顧好久不見陽光的自己。受傷,大多數時候是那些個被按得太久的自己在吶喊。 孩子越懂事,就越會有不懂事的大人在給你貼上「懂事小孩」的標籤以後對你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舉個栗子 「知道你這孩子最懂事了,玩具就送給弟弟吧,弟弟還小,你長大了,懂事了,阿姨知道你最乖」諸如此類…我小時候就是內向膽子小,很聽父母的話,也不願意讓其他人不高興,於是成為了長輩嚴重「懂事的孩子」,但是真的寧可是一個調皮霸道的皮小孩,想怎麼鬧怎麼鬧,大人只會一句「小孩嘛,正常」,而不是「她特別懂事,你多說說她 她就肯讓了」面對這麼多長輩圍觀,長輩的道理一條條壓過來,懂事的孩子自己就算不願意讓,也會衡量,不願意讓大人不悅,最終只能委屈自己。希望大家能善待懂事的孩子 再懂事,也是個孩子 越懂事就越會替別人著想,別人以為你這樣是應該的,長期積累,自己很累,可以懂事,但是要學會表達很重要,一起改變,我和你一樣。 因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通情達理,善解人意,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認為這是挺平常的事了,但凡有一次你疏忽了,犯了個錯誤,就會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甚至就會受到指責。 因為人有慣性思維,人們就覺得你懂事,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懂事所以壓抑自我。 正是因為有人不懂事所以你才需要懂事 怎樣定義懂事 因為會叫的娃有奶喝 就是因為懂事啊,親愛的,沒關係啊,我們這樣的人可以肆無忌憚的對自己任性啊 懂事,意味著不能自私的任性…… 因為懂事的孩子都比較會包容,會忍讓,會不在意吃虧,從暫時來看,似乎越懂事的孩子會容易受傷,受傷越深,但是從人生長遠來看,孩子早點受挫折教育對孩子是好事兒,因為懂事的孩子懂得包容,不怕吃虧,不怕受傷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更有可能成才,成為人上人。 推薦閱讀:
懂事的孩子只能說明一件事:家裡有不懂事的大人。
自古以來都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越懂事就越容易被人忽略自己的需求。並且當「懂事」成為標籤以後,就會不自覺的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你說受傷不受傷?
因為這種所謂的懂事的孩子經常是在委屈自己的情況下去迎合甚至是取悅別人,也許是不忍心,也許是怕得罪人等等原因,其實只要在不侵犯別人的情況下改拒絕還是要拒絕的,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請問不要委屈自己,當然我也不提倡唯我主義。
越懂事的孩子,所了解的越多,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自己理解中所應該做的事也就越多,當某天沒有做到時就會受到不同的傷害,但 這又恰恰是變成熟的不可缺少的原因,當然你可以裝作不懂,只不過這些問題終將來臨,終要面對。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受傷?我覺得並不盡然。
或許我們可以改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越容易受傷的孩子越懂事?」
那麼再反過來說「很懂事的孩子會受很多傷嗎?」
那可不一定。
說起懂事,我們或許可以先參詳一下它的本意
(圖源百度)
如圖,了解別人的意圖或一般事理即為懂事。
而一個孩子,你希望ta能了解到什麼東西呢?
貌似屈指可數吧。
但是被大眾稱為懂事的孩子,他們一般都知道什麼呢?
弟弟妹妹們太小了需要照顧了,玩鬧只是因為頑皮;爸爸媽媽每天很累,所以我要幫他們分擔一些事情;外面的叔叔阿姨們都是陌生人,不要隨便接觸;ect。
這都是誰教ta的,當然是家裡人啊。
我還記得大冰的書里寫了一個人,叫白瑪。白瑪的哥哥為了照顧他的弟弟,書沒讀成,話也說不來(書裡面是這樣說的,現在具體是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
這貌似就是人們眼中「懂事」的孩子吧,敢問這樣真的值得嗎?顯然不值得。為了比自己小的孩子而放棄了自己,這根本就不是懂事不懂事的問題了,這分明是態度的問題。
所以說就我剛剛說的那一種懂事的孩子,他們真的懂事嗎,怕不是思想被禁錮了罷。
弟弟妹妹們欺負ta,朝他吐口水扔玩具,這顯然是熊孩子的行為,但是他害怕被父母責備,於是便一聲不吭(或者ta根本不覺得那在欺負);父母回家後為了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於是就丟了一些家務活給了那個「懂事」的孩子……這還不是可怕的地方,可怕就是即便這樣,ta們還自以為自己多懂事。為什麼,因為ta們也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
在親朋好友面前,ta們或許還會說幾句俏皮話,讓那些沒見過ta們幾次的人綻開笑顏。但ta們估計也就風光這一會兒,因為ta們要懂事,ta們認為自己很懂事,他們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但是這樣反而讓人們忽視了ta們。
……
當那些親朋好友們誇ta們的弟弟妹妹們懂事時,ta們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明明我才是那個懂事的孩子啊為什麼被誇的是ta們,為什麼!
ta們想瘋,但他們不能瘋,因為——
TA們從來沒有懂事過。
以上的這種,我們可以歸納為「自以為是的懂事」。
現在我們來說說另外一種「本身就很懂事」。
這種本事就很懂事的孩子,ta們根據家庭背景,形成本事就很懂事的這種思想的成因也就各有不同。
若是家境並不樂觀的家庭里的孩子,從小就被培養出了一種挑起家裡的擔子的責任感。那麼無論有沒有弟弟妹妹,那都不會是什麼障礙。因為ta們為的是家庭的昌盛,而不是父母的誇獎。在這途中他們會受很多傷,但他們不怕。因為他們覺得沒什麼,或者覺得那根本不叫傷,不過就是一種歷練。
所以我們還可以得出越懂事越容易受傷這個事情完全就是相對於而來的,在沒有明確標準的前提下,不能說你覺得ta受傷就是受傷了,關鍵還在於ta覺得ta受傷了沒有。
而還有一種孩子,ta們性格溫順,笑容溫暖。比如說書香家庭里出的知書達禮的孩子們。他們自然會成為人群的焦點,ta們由表及裡透露出的才氣讓人們覺得ta們「很優秀」。
而ta們的才氣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家庭教育來的。
這種容易受傷嗎,那可不一定,但是一定受過。這種一般來自家教嚴的家庭里。而在家裡規矩自然也會很多。但什麼樣的家庭里養出什麼樣的人,這種孩子可以在家裡因為行為上的一些差錯而被罰。但在社會上,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受委屈的理由,因為家庭教育已經讓他足夠優秀。
最後一種「太過於懂事」。
這種人一般都是社會上的弱者。ta們和前面提到的有修養的孩子一樣,比起別人更注重禮節。但這種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太過於循規蹈矩,設身處地,於是變成了被人欺負的對象。比如說A去找B要錢,顯然A是在理的一方。但是B又說自己最近窮得叮噹響,差點連飯都沒吃起。於是A心生憐憫,饒了B一次。在這件事中,A是被欺負的一方。並且如果有人知道了這件事,A可能還會被路人冠上一個稱呼,叫「聖母婊」。
ta們懂事嗎?懂事。但物極必反,一單懂事超過了限度,思想照樣會被禁錮。因為ta們很懂事,很善良,所以這樣發展下去,善良會逐漸固化成為軟弱。而造成這事的原因是什麼,當然還是家庭。這種家庭和上一種知書達禮的家庭並不一樣。為了管住自己的孩子,他們不會用言傳身教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在即便情況不樂觀的情況下,也不惜花大錢去讓孩子讀一些聖賢書,上國學課,一天到晚學到都是什麼尊老愛幼,仁義道德。教出來也好讓自己的孩子出去被大家誇讚。但這種孩子在接受了這種思想之後,就怕自己覺得自己有文化底蘊,而瞧不起那些欺負他們的人,讓為他們惡毒,而我純潔如初(此段話概括自一篇知乎回答)。而這樣照樣墨守成規的性格,照樣會成為弱智。這其實也很像第一種「自以為是的懂事」,但真的要把這兩種孩子比較起來,後者的更注重傳統的培養,而前者則是徹頭徹尾的無知。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幾點:
1.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家庭教出什麼樣的人。一個人懂不懂事,怎麼懂事,為什麼懂事會不會受傷,和家庭脫不了干係。
2.受不受傷與懂不懂事無關。不懂事的人可以受傷,懂事的人照樣可以受傷。而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懂事的人容易受傷?一種可能ta的懂事可能只是表面功夫,或者是因為ta懂事過了頭,而忽略了自己。懂事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它是一種精神上的素質。
祝生活順意,一切平安。
(轉載請標明出處,筆者:@素素)
越懂事的孩子越害怕惹麻煩,越會隱藏自己的需求和對愛的渴望。
什麼是「懂事」?我覺得得先把這個定義說清楚先。在中國的家庭裡面,大人要是說這個小孩子懂事,大多數的原因就是,這個孩子「聽話」 「服從命令和滿足要求」。
再說回「懂事」。你說的是什麼「事」?因為這個直接會影響到,「受不受傷」。中國社會喜歡把「聽話」和「懂事」化成對號。但「聽話」會把人說的有點像傻子,所以「懂事」就相對貌似是個褒義詞。但這裡的「事」是指什麼呢?答案就是,「不讓父母生氣,聽大人的話,不給添亂。」所以,言下之意就是,「你的要求不可以提出,要以大人的立場為前提。」這從小就被灌輸得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思想,這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能不受傷嗎????
別再用「懂事」來要求孩子了。我自己有2個小孩,當孩子願意接受我的要求的時候,我是感激她們的。有的時候要讓她們被迫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才能讓我和她爸去做一些事情,我也是很感謝她們的。我會告訴她們,媽媽和爸爸很感謝她們願意這樣做。
中國社會上面有太多的毒雞湯和「聖母」光環。講的難聽點,明明就是綠茶婊,硬是要戴上聖母光環上街。
誰叫你懂事呢,活該唄
要把大梨讓給別人吃;
要做個不吵不鬧的乖孩子;
懂事的孩子別人才喜歡
「懂事」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達到別人眼裡的「標準」,而把一部分的真實自我暫時按了下去:
那個「其實我也想吃大梨」的自己
那個「很傷心也要憋回去」的自己
那個「為了討好大人」才被接納的自己
我們需要為別人著想
但是別忘了也要時常卸下「懂事」的包袱,照顧照顧好久不見陽光的自己。
受傷,大多數時候是那些個被按得太久的自己在吶喊。
孩子越懂事,就越會有不懂事的大人在給你貼上「懂事小孩」的標籤以後對你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
舉個栗子 「知道你這孩子最懂事了,玩具就送給弟弟吧,弟弟還小,你長大了,懂事了,阿姨知道你最乖」諸如此類…
我小時候就是內向膽子小,很聽父母的話,也不願意讓其他人不高興,於是成為了長輩嚴重「懂事的孩子」,但是真的寧可是一個調皮霸道的皮小孩,想怎麼鬧怎麼鬧,大人只會一句「小孩嘛,正常」,而不是「她特別懂事,你多說說她 她就肯讓了」
面對這麼多長輩圍觀,長輩的道理一條條壓過來,懂事的孩子自己就算不願意讓,也會衡量,不願意讓大人不悅,最終只能委屈自己。
希望大家能善待懂事的孩子
再懂事,也是個孩子
越懂事就越會替別人著想,別人以為你這樣是應該的,長期積累,自己很累,可以懂事,但是要學會表達很重要,一起改變,我和你一樣。
因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通情達理,善解人意,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認為這是挺平常的事了,但凡有一次你疏忽了,犯了個錯誤,就會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甚至就會受到指責。
因為人有慣性思維,人們就覺得你懂事,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懂事所以壓抑自我。
正是因為有人不懂事所以你才需要懂事
怎樣定義懂事
因為會叫的娃有奶喝
就是因為懂事啊,親愛的,沒關係啊,我們這樣的人可以肆無忌憚的對自己任性啊
懂事,意味著不能自私的任性……
因為懂事的孩子都比較會包容,會忍讓,會不在意吃虧,從暫時來看,似乎越懂事的孩子會容易受傷,受傷越深,但是從人生長遠來看,孩子早點受挫折教育對孩子是好事兒,因為懂事的孩子懂得包容,不怕吃虧,不怕受傷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更有可能成才,成為人上人。
※《延禧攻略》大結局:媽媽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啊」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如何才能看得懂孩子的手?※小孩子為什麼會耳鳴※被標籤的孩子需要什麼才能改變?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