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提升人類的智商水平嗎?

換句話就是 智商的提升可以依靠後天的教育嗎


初中生物課本上講過先天基因+後天環境。

初中思想政治課本上寫過量變積累產生質變。

未來初中計算機課本上會有機器學習訓練依賴輸出反饋經優化策略演算法和耗時訓練修正可獲得逼近目標值的結果。

You cannot design it, but you can train it. 你無法設計更改你的大腦,但你可以去訓練它。

知乎名句:「以一般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沒到拼天賦的程度。」

同理,很多人的笨,是因為他們沒有正視自己不足的勇氣和不斷努力的毅力。


廢話不說,上論文

結果提示.提高母親的文化素質、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重視幼兒早期教育,對智能發展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國華,余淼,曹建平,翁文孝.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智商影響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1995(12):537-538.

影響兒童智力的主要因素有父母親文化程度、兒童與父母關係、母親分娩情況和孩子成績不良時父母態度等.

參考文獻:

[1]俞倩儀,李晶,李松,劉玉芬,范來富,王海蘭,姚華.6~8歲兒童智商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1994(05):210-211.


謝邀!上升到人類的角度,答案是肯定的。不討論抽象的智商定義,但必然是使人更適應生存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和更具備競爭力。教育能傳遞先賢與成功者處理事務的高效率經驗,經過大量練習,能使年輕人更快更廣的達到成年人的平均水平,這是一種整體的批量的提升。然而,站在個人以及物競天擇的角度來說,你在被教育的群體中,感受不到這種提升。因為,首先,沒有因材施教,你在接受教育的群體中,未必能取得競爭優勢;其次,你花在接受教育的時間裡,未接受教育或者接受教育相對少一些的人,他們的時間用於適應環境與社會,具備實用性競爭優勢。所以,教育只是第一步,而後是不斷修正自己接受教育的方向和效率,最後還要學以致用,不屈不撓儘可能把更多學到的東西,以最合適的方式融入生活與工作。

另,分數不代表智商水平,一本書能打100分,考完幾年一個都記不住一個都用不上;而別人也許分數不及格,但是就能用上這裡面的兩三個點在生活中,在時間中積累下來,誰的智商水平高?

另,不要覺得教育一定要花錢去課堂上學,那或許只是批量生產技術人才的工廠。網路的時代,教育無處不在。莫以被教育多而優越,或許你只是「被」一族,早已成為了他人智商的奴隸;莫以讀書多而自滿,不會轉化書本上過時的經驗,紙上談兵只會成為智商的負擔!


瀉藥。智商應該是從中學開始就不會有太大變化了,但人的智力確實是可以通過教育不斷提升。這也就是教育的偉大意義。我記得在哪看過這麼一段話:曾國藩說,人一生的命運要看他的骨相,骨相是從生帶來的,極難更改,而唯一能改變骨相的辦法就是讀書。


知識是可以傳承的,教育就是手段之一。每一代人,沒從石器時代重新開始,也是有教育一部分功勞的。教育不能提高人的智商,但是可以磨練人的大腦,傳承知識,避免走前輩走過的路,節省探索成本。


智商是智力的商數,所謂提高智商就是教育學中所謂育智的概念了。

是否可以提高以及提高的途徑,是本來就在智育問題的研究範圍內。具體的可以看看在心理學領域提到已經出現的很多智力理論,有二因素論,群因素論,多因素理論,三層智力理論,多元智力理論等等。

無論是那種理論,也許從簡單到複雜得解釋智力的各個方面組成和影響因素,這些因素無一不是有其規律性,比如隨年齡,身體狀態,社會經驗,甚至學習方法而變化著的。而提高育智的水平,當然是盡量去找尋更優科學方法來達到更高智育水平。

智力一直被認為是腦神經活動的結果,是一種先天的素質。當然應該承認先天因素對智力的影響,但這是否意味著提高並無他法,很多研究結果發現並不是。而教育在育智方面的作用,顯然是非常關鍵的。


教育不是智力培養,而是思維方式的延續,世界觀的基礎培養。教育專業基礎灌輸到個體,並將這些基礎知識或經驗作為智力應用的出發點。即將個體智力引導至某一領域。比如古代殺手冷血教育,教育只是教他們殺人,智力引領他們如何巧妙利用殺人技巧。再比如以前流傳的放羊娃的故事。他的父母教育他放羊和生孩子,他的世界就只有這兩件事情,干好這兩件事情就是智力範疇。


推薦閱讀:

智商高,情商就低?
我有個朋友能控制風,請問意識與世界到底是什麼關係?
開車技術是否與智商(情商)掛鉤?
男朋友喜歡智商低的女孩子為什麼?怎麼辦?

TAG:教育 | 社會現象 | 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