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雀巢斥資五億收購藍瓶咖啡?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雀巢公司將斥資五億美元收購精品咖啡店blue bottle coffee的68%股權。這個動作對咖啡業來說有什麼影響?未來速溶咖啡的地位會越來越低嗎? @咖啡胖
速溶咖啡是第一波咖啡文化的代表,藍瓶子這樣的咖啡館是第三波精品咖啡文化的代表之一,所以這很正常,雀巢看到了自身問題所在,就像當年的柯達膠捲一個道理。還好雀巢的反應不像柯達那麼遲鈍,速溶咖啡遲早要被 現磨咖啡所取代的,別說你速溶咖啡的技術多牛,能鎖住咖啡風味,你再牛再鎖住風味,就是沒有現磨的咖啡新鮮,香氣豐富,所以說這只是時間問題,起碼我身邊的人已經沒有喝速溶咖啡的習慣了,最差也是去樓下的麥噹噹或者肯德基買一杯外帶咖啡,其實這也是一個過程,速溶 ,咖啡拿鐵,美式咖啡 ,單一產區的咖啡,都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所以雀巢的這次收購是正確的,憑藉他的財力,我覺得會加快藍瓶子開店的步伐,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藍瓶子一定會進軍中國市場,搶佔中國的精品咖啡市場
突然想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雀巢作為第一次咖啡浪潮的代表,看到了精品咖啡的未來與發展,也意識到了,傳統灌裝咖啡以及速溶類飲品,哪怕技術再好,鎖住新鮮鎖住風味等等,都無法和現磨的新鮮的精品咖啡去比較。畢竟每個時代的人都在嚮往精緻化。
講個前幾天去青島咖啡展會時候看到的事情,90+咖啡豆什麼編號227什麼的已經賣出天價了,還是供不應求,導師帶領的杯測活動圍滿了精品咖啡愛好者,幾近朝聖的現場哈哈哈(此處為誇張)
此外某奶茶飲品品牌(此處匿名)門店改頭換面,咖啡進駐,甚至還包圓了levelup,你能說level up從此就不是精品咖啡了嗎。
事實上不是商家推動精品咖啡市場,而是人們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人們對咖啡的認知升級導致了,不管是傳統灌裝飲品零售商還是現在做投資的投資方,不得不更加看重這一塊市場。雀巢這麼做有點意思啊,早晚知道速溶很有可能被擠出去,所以早早地收購藍瓶,不管是傳統型收購還是防禦型收購,既在大環境下當了一把精品咖啡的推動者,也把這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牢牢地掌握在了手裡。
謝謝邀請 這跟我們周圍的業態太遙遠真的不用想那麼多做好當下 才是最關鍵的
天兒天兒的被一群胡扯蛋的知乎咖啡客洗腦永遠都只能是行業的炮灰
好事,雀巢可能會推出自己的咖啡實體店了。
9 月 15 日,雀巢集團宣布以不低於 5 億美金(約 33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 Blue Bottle 68% 的股份(其餘 32% 由 Blue Bottle 管理層持有),Blue Bottle 估值高達 7.35 億美元(約 48 億元人民幣)。被這個消息小刷了一下屏,寫一些自己想寫的,蹭一個不太熱了的熱點。
咖啡界的 Apple:Blue Bottle 藍瓶咖啡
攝影 | 井沅
Blue Bottle 2002 出生在加利福尼亞灣區奧克蘭,靠著舊金山、伯克利、矽谷。因為店面白色的極簡設計風格,而又同出生在灣區,Blue Bottle 一直被稱作「咖啡界的 Apple」。
目前,Blue Bottle 在灣區、紐約、洛杉磯、華盛頓、東京都有自己的門店,其中在美國國內有 35 家,在東京有 6 家門店。
攝影 | 井沅
因為沒有去過 Blue Bottle,所以採訪了幾位去過店裡或者買過豆子的同學。喜歡喝但是不會對咖啡有太多研究的同學會覺得味道還不錯,再加上風格清新,對整個店印象很好。對咖啡比較挑剔的同學會覺得豆子雖然不難喝,但缺少讓人印象深刻的獨特風味,還有位老克勒指出雖然手沖還行,但是 SOE(single origin espresso,單品 espresso)特別難喝。大概 Blue Bottle 瞄準的,就是對咖啡和整個環境有一定追求,但又不會對味道那麼挑剔的人。
我想如果人群按照對咖啡味道的追求呈現一個鍾型曲線,那麼大概雀巢(麥斯威爾)、星巴克(Costa、太平洋,還可能也包括 Nespresso)、藍瓶(Stumptown、Seesaw、質館)、和獨立咖啡館的目標客戶群體大概就呈現以上這麼一個分布。
當然,人們選擇一家咖啡館,往往不僅僅是因為味道,Blue Bottle 成功,背後還有很強大的 branding 的力量。針對咖啡本身,他們所採取的只出售烘焙 48 小時以內的咖啡豆、Espresso 只提供堂食等措施,保證了他們咖啡的質量,向顧客做了一定的咖啡知識的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自己的逼格。而店內小清新又帶點 Geek 的風格,很好地抓住了追求清新、與眾不同(甚至不喝咖啡只是來拍個照)的群體。
攝影 | 井沅
ps:這裡插一句,我看了一下 Blue Bottle 的網站,他們所說的 48 小時是指在店內出售的一包包的咖啡豆都會保證是 48 小時以內烘焙的。雖然咖啡需要一段時間去慢慢發展他的風味,賞味的最佳時間可能要到烘焙一兩周後,但只出售 48 小時以內的咖啡豆可以讓顧客自己去發現最佳的賞味期。有人會理解為店內只使用烘焙 48 小時以內的咖啡豆,這對藍瓶是一種誤解。
數據來源:crunchbase
藍瓶不俗的成績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在被雀巢收購之前,藍瓶一共獲得了 3 輪融資,總額高達 1.2 億美金,投資方多為 True Ventures、Google Ventures 這樣的知名矽谷高科技風投,也不乏 Morgan Stanley 這樣的老牌投行。
食品工業巨無霸:雀巢集團
雀巢咖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29 年。1929 年的華爾街股災之後,雀巢集團受託解決巴西咖啡產量嚴重過剩的問題。在經過長期的研發之後,雀巢在 1938 年 4 月 1 日(官網就是這麼寫的,應該不是愚人節笑話吧)正式推出了速溶咖啡並量產,在二戰時期,雀巢咖啡還曾經被當作過美軍的戰時補給。從那以後,雀巢就逐漸奠定了咖啡界的霸主地位,如今每秒大概有 5500 杯雀巢咖啡在世界各地被不同的人享用。
而(曾經的)世界最出名單身王老五代言的膠囊機 Nespresso,則是在 1976 年,由雀巢的工程師 Eric Favre 發明,他也是 1986 Nespresso 公司正式成立後的第一任總裁。
根據雀巢集團的年報,雀巢咖啡、Nespresso、Dolce Gusto(小企鵝膠囊咖啡機)、雀巢伴侶在 2016 年實現了 90.72 億瑞士法郎(約 620 億人民幣)的銷售收入,星巴克在 2016 年 10 月 2 日結束的一個財年,收入是 213.2 億美元(約 1400 億美元)。當然星巴克以門店銷售為主,跟雀巢咖啡沒有,參考性不是特別大。
不過咖啡相關的收入,也只佔到整個雀巢集團收入的 10.14% 左右,整個雀巢集團在 2016 年收入 894.7 億瑞士法郎(約 6100 億人民幣),妥妥地佔著世界第一大食品飲料集團的寶座。排名第二、三的分別是百威英博(2016 年收入 455.6 億美元,約 3000 億人民幣)和可口可樂(2016 年收入 418.63 億美元,約 2800 億人民幣)。
除了以咖啡、Nestea 為主的飲料之外,雀巢還有健康、營養(包括奶粉等)、護膚(沒錯還有護膚)、乳製品(包括冰淇淋等)、調味品、寵物食品、零食、水等 8 個大類,我數了下一共 76 個牌子。
這裡面還有一些你沒想到屬於雀巢的牌子,比如絲塔芙(便宜好用大碗的洗面奶)、哈根達斯和 Movepick(爭了那麼久原來是一家)、聖培露和巴黎水(還是爭了那麼久原來是一家)、徐福記和銀鷺。
當文藝青年碰上工業巨頭
我覺得這次收購,無論是對藍瓶、對雀巢、對咖啡從業者、還是對愛喝咖啡的我們,應該都算是一件好事。
對藍瓶來說。我一直覺得,工業化、標準化不應該是和高品質相矛盾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喜歡在淘寶買什麼所謂手作化妝品等等),相反精準的配料、時間控制、極高的衛生要求,對品質來說會有一些提升。相信藉助雀巢的食品研發、生產,Blue Bottle 可以讓精品咖啡以更多樣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中(港不定就有 Blue Bottle 膠囊呢),而雀巢遍布全球的銷售渠道,對其推廣將起到很大的幫助。
對雀巢來說,這次收購讓雀巢在零售之外,補全了咖啡系列不同層次的品牌,可以借 Blue Bottle 的名聲,來進一步拉高雀巢咖啡的檔次,推出一些更高端的產品,也可以藉助 James Freeman 在精品咖啡業的經驗,進一步提升雀巢咖啡系列產品的品質。
對咖啡行業和咖啡從業者來說,資本的進入將推動精品咖啡行業的發展, 精品咖啡的概念將越來越多被廣大消費者所熟知。當然,利用信息不對稱、大眾對精品咖啡的不了解輕輕鬆鬆賺錢的日子過去了,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但短時間內還是會在良性競爭中向前發展。
對愛喝咖啡的我們,將有更多的機會、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去獲得一杯高品質的咖啡。總之,這應該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當然,唯一要哭的,可能就是星巴克了。
相關文章
咖啡迷的聖誕禮物指南
在家衝出好咖啡 | 線上能買到的好咖啡豆
年終大盤點 | 我去過的 26 家上海咖啡館(下)
老克勒記憶中的上海咖啡
日本咖啡編年史
瀉藥 我專欄有寫 不過我覺得藍瓶子賣給雀巢 也告訴我們 精品咖啡不好做 網紅店沒有底蘊內涵 也不好生存
上半年的時候,我就寫過關於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咖啡)的文章。發展史我就不再說了,藍瓶咖啡101點這裡。作為一個剛起步的咖啡愛好者,對精品咖啡的關注就是從藍瓶咖啡開始的。
1
7個億的估值值得歡呼嗎?
9月14日,雀巢公司宣布已通過收購獲得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咖啡)公司68%的股權。根據TechCrunch的報道,藍瓶咖啡的估值約在7億美元,而雀巢為這68%的股份付出了約5億美元的收購價。
而在過去幾年,藍瓶咖啡獲得的總投資額已經達到了1.2億美元。
credit @ CrunchBase
對於過往投資人來說,從這次收購中賺的也不多嘛。
對於藍瓶咖啡來說,想要達到星巴克的高度,靠這樣一輪一輪的融資顯然速度太慢。從2003年加州奧克蘭的第一家門店到2017年全球範圍內的41家,藍瓶咖啡走了14年。然而在被收購後,雀巢發布聲明中提到:藍瓶咖啡計劃在2017年底將門店擴張到55家。
新開14家門店這樣野心勃勃的計劃,完成時間只剩下3個月了。
2
咖啡的三次浪潮
大家都說,雀巢收購藍瓶咖啡是為了抗衡星巴克。我倒是覺得不全是。反而是星巴克為了抗衡藍瓶咖啡這樣的精品店而開始擴張自己的典藏店(就是快倒閉的梅西百貨二樓那間還有香檳賣的Starbucks Reserve Store)。首先看看2017年上半年雀巢的財報。
可以看出,我們記憶中紅杯子的雀巢咖啡沖劑早就不是雀巢最賺錢的品類了。最賺錢的前兩類是雀巢飲用水和營養品,而Other Business主要的構成為:Nespresso和保健品。單純的速溶咖啡沖劑早就榮光不在。
- 咖啡的第一次浪潮就是雀巢引領的咖啡速食化。除了我們最早接觸到的以包或罐為單位的速溶沖劑以外,其實雀巢更看重Nespresso膠囊咖啡機。這個咖啡機非常便宜,但是只能用雀巢的膠囊。我們公司曾經用過一陣子,真的是:此處省略200個呵呵。客戶公司用的是另一個牌子的機器+綠山膠囊,此處省略100個呵呵。
- 咖啡的第二次浪潮是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精品化。加入了門店體驗元素的星巴克絕對是把速食咖啡做到了極致。尤其是現在在美國,用星巴克App是可以直接點單的,我的節奏基本是,公交準備進站的時候用App點單,五分鐘後在車站的星巴克取單。(有一個非常好的用戶體驗是,指紋認證Apple Pay:想像一下沒有座位還好多轉彎的進站過程,一手抓著扶手,另一隻手可以通過拇指完成所有操作。)如果說速溶咖啡只有快這一個優點,星巴克作為精品咖啡的代表,不僅優化了咖啡豆品質和烘焙方式,還很好的解決了速度問題。
- 咖啡的第三次浪潮可以說是以藍瓶咖啡為代表(之一)的咖啡美學化。好了,現在雀巢又回到了浪潮的中心。這才是雀巢的目的呀!
可以說,第三次浪潮下的美學精品咖啡最被人詬病的缺點—慢。慢嗎?慢嗎?慢嗎?
說的好像省出來的這幾分鐘你不會拿來玩消消樂一樣。反正我等得了,畢竟上班也不用打卡。(自從把微信運動關了以後,我就是懶得走那麼遠了。所以制約藍瓶咖啡發展的,不是滴濾慢,是門店覆蓋不夠密集啊!)
3
我為什麼愛藍瓶咖啡
藍瓶咖啡可以說是我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藍瓶咖啡會時常推出新產地的咖啡豆,比如我最近非常愛的盧安達咖啡豆,第一次嘗試就是在藍瓶咖啡。
優秀的咖啡豆會讓人更願意嘗試簡單的沖泡方式。比如就我個人而言,在喝以濃縮咖啡為底的拿鐵的時候,高溫加壓萃取後的咖啡粉加入了大量奶泡,產生了更複雜的化學反應,讓人對咖啡豆的產地及品質就變得沒有很敏感。顯然,使用越好的濃縮咖啡機器就越能彌補咖啡豆的不足。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我是不喝美式的,畢竟美國的咖啡豆是各國同事都在吐槽的東西。而藍瓶咖啡改變了我對濃縮咖啡機的執著。試過一次盧安達滴濾咖啡後,我又在星巴克典藏店嘗試了一個盧安達冷萃咖啡(Cold Brew),可以說是非常驚喜。
所以美學化的精品咖啡的精髓在於豆。產地、乾燥方法,烘焙程度、研磨到沖泡的時間等等因素都會影響最後的成品。而速溶咖啡是什麼鬼?速溶咖啡甚至看不到咖啡豆本人啊。
那些猜想精品咖啡速溶化的人,給你個大白眼。
4
反正我不信有精品速溶這種鬼
在雙方官網的聲明中,都提到了藍瓶咖啡將藉助雀巢的資源,但是繼續獨立經營。而雀巢能夠提供的資源正是現在制約藍瓶咖啡擴張速度的原因之一:獲取更優質的咖啡豆。(我倒是很樂觀的覺得,被收購後,藍瓶擴張到中國的速度應該更快了,畢竟雲南咖啡是雀巢近年最想講好的故事之一了。)
之前有很多分析說,最該收購藍瓶咖啡的是亞馬遜。亞馬遜在美國主推Amazon Prime Fresh服務,也是亞馬遜收購whole Foods (全食超市)的原因之一。全食超市是一個著名的中產超市,它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有機咖啡豆:就是幾大麻袋咖啡豆放在那裡,寫明了產地和烘焙程度,然後消費者可以自己去選了放進罐子,拿到旁邊的研磨機磨碎,或者直接帶原豆回家,現磨現喝。同樣走高端路線的藍瓶咖啡在產量鋪不大的階段,是只在全食超市有賣利樂包裝冷萃咖啡的。
像全食超市這種中產超市連可樂都沒有的賣,也不會賣速溶咖啡的。速溶咖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膠囊也蹦躂不了多久了。
雀巢這生意真的做的太值了。雀巢的目標是進入高端咖啡市場,絕不是把精品做low。藍瓶咖啡如果沒有現場滴濾,變成沖劑或者膠囊,那就不是藍瓶咖啡了。但是藉助雀巢的優勢,藍瓶咖啡現在主推的家庭使用的研磨咖啡粉和超市線的利樂包裝冷萃一定會大有作為。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CallItADay (筆芯)
※速溶咖啡與現磨咖啡的區別
※喝咖啡時我們喝的是什麼?
※速溶咖啡是否可以媲美咖啡館的口味?
※泡一杯咖啡我們再談
※為什麼沒有人在《權力的遊戲》里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