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了民謠的是小眾歌迷的優越感還是大眾傳唱?

今日見兩歌迷博弈:

甲喜愛多年民謠見乙在聽張磊版本的《南山南》甲:你品味好low,這首歌都爛大街了。

乙:我聽過原唱 他唱的給我另一種感覺。

甲:就是你們這些人把民謠聽到越來越商業化越來越俗氣,以前火又不見你們聽。

乙:單純覺得好聽,不會以此標榜自己文藝。

甲:好好的大眾節目非要插足小眾獨立的世界。我們喜歡的東西爛大街了 心裡不舒服。

乙:我愛聽啥聽啥 啥好聽聽啥

唉,以前小時候喜歡五月天和蘇打綠,班上都覺得我奇怪,後來他們紅了,我的感覺是我被認同了,我和開心,他們也出名了,我有更多機會聽演唱會,接觸他們,比如2013五月天第一次來深圳開演唱我終於見到他們。但是另一個朋友感覺像是被奪走了初戀,人的心理好難揣摩。

有心理學的朋友給些定理嗎?


都不是。

能毀一個名詞的通常是無論大眾還是小眾對爛歌的吹捧吧。


民謠沒毀,乙也沒錯,甲這種思維純屬腦子有病


前不久看到謝春花發的如下微博,感覺其實作為音樂人的他們自己也會很無奈的吧。


什麼都毀不了民謠


民謠的情感色彩是豐富的,不管是大眾或是小眾,也許情感變得越來越複雜,但是是發展的進步的,總之民謠不毀。


很多人有「小眾優越感」 ,其實這是病,治不好、屬於絕症的那種。

我也有啊,但我很少在真懂的人面前犯病。

比如三島由紀夫我只是從乙一書中序言有了解,和知乎上有人扒他耳聞,但我就敢在半懂的人面前和黑柴可夫斯基一樣黑他性取向。實際上我連三島由紀夫的書都沒看過,川端康成還會拼成川康端成,也不知道他的死因到底和三島由紀夫有關否,柴可夫斯基除了聽過天鵝湖知道他是金牛座外其他一概不知。

所以知道那些小眾獨立(民謠)音樂人也並沒有什麼優越感,況且很多獨立音樂人其實就是沒有錢的音樂人。所以「小眾優越感」——

如同回字的四種寫法。


這是三個事情。

小眾的優越成就了民謠的驕傲。

大眾的傳唱促進了民謠的普及。

可以說這兩者相愛相殺,共同拓展了民謠的深度和廣度。

毀民謠的只有音樂人的不純粹。


請先理解什麼是民謠,其實大家現在爭論的,在我看來都不屬於民謠範疇。


推薦閱讀:

民謠
春夏to陳粒:萬物都愛我,也恨我不爭氣
民謠|今年的八月就快要結束了
李雨用兩年驗證了自己30年難得一遇
晚睡的姑娘,你聽我講

TAG:音樂 | 民謠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