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到底什麼才算是善,什麼算是惡?為什麼這個世界往往讚頌的是善,是因為善是所謂的主流嗎?如果主流變成惡呢?那為什麼往往當善良的人做了一件惡事哪怕很小很小都會被人詬病?而惡人做了一件善事反而被大肆讚揚、誇耀?這個世界是不是非黑即白?當一件事的一半是黑一半是白那這件事情應該是什麼顏色的?


善,符合整體,

惡,不符合整體,

故而善是整體的選擇,

善惡是人類的區分,非天然存在,

主流變成惡是可能的,但不符合整體利益,故而最終被拋棄……


善惡的概念是可以在主觀規定下相對客觀的。

如果一個社會把「讓這個社會繁榮,並保證社會裡的成員安全」這個條件最為主觀規定,那麼善惡就是相對客觀的。

任何對社會有壞處,或對社會成員安全有威脅的行為就是惡。

於社會繁榮無關,對社會成員安全無影響的行為則是中性行為,無善惡。

對於社會繁榮有好處,對社會成員安全有益的行為則為善。

判別這些行為也很簡單,只要把單個行為想為社會性行為,然後構想一下結果,就知道了。

舉個例子,殺人這個行為,如果社會中每個人都殺人,那麼社會就不復存在,每個人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可以判斷殺人為惡。

施捨窮人食物這個行為,如果社會中每一個人都能施捨給比自己窮的人一些食物,飢餓會更少,每一個社會成員的人身安全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所以可以判斷施捨窮人食物這個行為為善。

打個比方,就像下棋,如果在棋局開始之前就寫好了規則,那麼每一步棋都是可以判斷是非合乎這個規則的,但實際上這個規則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是下棋的人設定的。

社會也一樣,如果以某些目標為規則,則每個行為的善惡中性都是可以判斷的,但是這些規則其實並不真實存在,是一個社會決定的。

但是和下棋一樣,規則有問題,這個棋下起來就很麻煩,如果一個社會的規則定的有問題,那麼分辨善惡就很難。

但是一個不把「社會繁榮和社會成員安全」作為追求的社會,一般也不會持續太久,隨意絕大多數的社會都是以次為準則。也就導致了絕大多數社會的善惡是跨社會通用的。


善惡標準,必須人人承認才是正確的。

最基本的條件:利益他人的是善;自私自利是惡。

無論什麼人,你無私的幫助他,他都認為你這是善。

如果一個人自私自利,沒人會認為他好的。


應邀

1、普通人認為,損人利己、損人不利己、損人害己的都是惡。

樂於助人、布施、濟苦、救人的都屬於善。

當然,有利己目的的,又當別論。

2、佛法認為,持守五戒的是善,違犯五戒的是惡。

佛法中還有「十善業,十惡業」。

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金剛三昧耶戒。這些戒,持守屬於善,違犯屬於惡。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

何為善與非善?在理解上也有分層次深淺之說。以我個人的理解,無我即大善,執我即非善。

對於人世間的善惡觀,推薦一本網路小說《老衲要還俗》裡面的橋段,裡面講述的觀念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同的,如下:

「那我就好人做到底,這次賺的錢都捐了,咋樣?」李雪瑛道。

方正一愣:「都捐了?都捐了,你以後怎麼辦?」

李雪瑛道:「努力工作唄,反正我現在身價也不低,多接些片子就是了。」

李雪瑛說的輕鬆,不過看過李雪瑛拍電影的方正可不這麼認為,或許有些明星拍電影很輕鬆,露個面,摳個圖就行了。但是李雪瑛是那種凡是能自己上陣的絕對不會用替身的那種,拍戲到半夜也是經常事。所以說,她的錢和名聲也不是憑空得來的,也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結果。

如果有錢,誰願意把工作排滿自己的生活?

不過李雪瑛的選擇,方正也不好說什麼,只是笑了笑。

「法師覺得我這麼做,不好?」李雪瑛問。

方正道:「施主認為什麼是善?」

「幫助人就是善吧。」李雪瑛道。

「什麼程度的幫助是善?」方正再問。

「當然是越多越好了。」李雪瑛理所當然的道。

方正搖頭道:「貧僧並不這麼認為,每個時代,善的定義都在變化。貧僧說的或許不對,但是貧僧認為,一個人不做對社會有害的事情,不去損人利己,就是善。如果這個人能夠幫助別人,則是大善。如果這個人可以為社會做些事情則是更大的善。」

「這個我理解,可是跟我說的越多越好,有關係么?」李雪瑛納悶了,她覺得她犧牲自己的全部金錢去行善,怎麼著也是一個最大的善了吧。

方正笑道:「施主,貧僧並不主張犧牲自己的善,貧僧認為,在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人生目標追求的情況下,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人的善,才是真的善。否則為了幫助別人,自己喪失了一切,甚至變成了需要被幫助的對象,這隻會讓社會不斷退步,而不是進步。

你砸鍋賣鐵,將一切都砸了進去,一無所有,再去努力打工賺錢並非是一件好事。或許你的身價高,賺錢快,但是同樣的,你用錢的地方也多,也大。

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能力不同,他們行善的角度也不同。例如你,你是國際大明星,單純的捐錢或許你比任何人都多。但是那效果真的好么?

幫助貧困的人,可以幫助他們物質的,也可以幫助他們精神的。

如果可以,貧僧希望你賺更多的錢,然後用來拍出更多的好電影,精神上的拯救,有時候比物質上更重要,同樣的錢,你可以選擇捐出去幫助固定的少數人,也可以選擇拍電影,幫助無數的人。如果你沒錢,你拿什麼去拍這些?將一切交給資本,那麼你就無法主宰命運,選擇去拍什麼。

當然,貧僧說的並非絕對,面對一些急需金錢救命的人,他們還是排在前面的。畢竟,人活著,才能去思考精神上的追求。」

「我有點懂了……」李雪瑛若有所思的道。


推薦閱讀:

「我死我有理」!是該重樹中國道德了!
什麼樣的女生是好女孩?
假如殺掉一人便可挽救全體人類的性命,該不該殺這個人?
道德和法律二者誰的約束性更強?
誰是未來的聖人——道德真源

TAG:人性 | 道德 | | 人性善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