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輩和一些人總覺得不喝酒談不成事?
本人山東沿海人,豪爽大氣是我們的地方特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在國外生活過很多年,回國之後特別不適應那種所謂的酒文化,父親也因為經常喝酒導致身體很多毛病,身邊的童年好友也經常喝酒到天亮,啤酒紅酒成箱的上,所以總是相勸少喝點,但總是效果甚微,跟我說不喝酒就成不了事?大家覺得我應該怎麼相勸才能起到作用?而且怎麼去在那種酒文化中生活?
作為一個年紀不上不下的80後。以下純屬個人意見,勿噴:
首先,在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獲取酒和獲取食物(肉、菜、海鮮等)比起來,顯得更容易一些,因為酒的原材料相對更容易獲得。然而,飯桌又是一個聚會、談事、交際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了增加飯桌談事的時間,喝酒比起吃菜就比較價美物廉了,也不顯得局促。(弄一桌大菜容易還是弄一些酒配幾個小菜容易)
其次,喝酒在飯桌上對於一些生意人來說,也是一種博弈。酒量好的更容易保持清醒,那麼在談事上就更容易佔有利形勢,因為喝醉而不小心簽了不該簽的生意,事後後悔都來不及的比比皆是。
然後,酒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影響了幾代人,主要問題也在於酒品看人品。酒桌是一個小社會,形形色色的人,言行舉止性格脾氣,都可以在酒桌,甚至「酒後吐真言」中暴露出來。一場酒下來,老狐狸可以摸透大部人的性格,甚至打下烙印,這個人以後要不要合作。至於酒文化,酒桌禮儀,言談舉止這個就太多了,不能深究。一大長篇講不完,中國各地還有差異。
關鍵中的關鍵,文化!
酒文化也是文化,為什麼酒文化在中國尤其甚行?(我也在國外生活過,國外也有酒文化,其實不見得比中國來的「溫柔」)中國講究一個字——情。什麼是情,在酒文化中提現的玲離盡致。「感情深,一口悶」「喝了這杯酒,今晚我們一起走」「幹了這瓶,合同我簽了」「來來來,我敬你一杯」等等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透過酒,來表達一種意向,一種情。中國人含蓄,酒能激發內心的慾望,能壯膽,能讓原本含蓄的中國人在酒桌上「瘋狂」,能「正常」表達自己。(當然喝多了舌頭大瞎胡來的也是滿地跑)所以,國人需要通過這個來抒發來表達情懷。
你有見過談生意的人,兩個原本不熟,喝了酒以後勾肩搭背的。但是你有見過沒喝酒就勾肩搭背的嗎?
酒文化是一種交際手段,你不會沒關係,只是少了一種手段而已。
不過,我覺得樓主的重點是指那些喝酒沒度,不能把控的酒桌文化。這個其實我也很厭惡。但是如同你小時候厭惡父母無止盡的勸你讀書,勸你長進等等一樣,你內心排斥,但是真的能改變些什麼的只有靠自己。所以我想說的是,樓主的題目並不在於酒文化,更在於不知道如何拒絕「酒文化」,問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然後把握那個度就行了。對於不喜歡的,大膽說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