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交界處為什麼很不顯眼?

從初中地理課上時就很疑惑這個問題。這張中學地理課本上最常見的全球板塊構造圖上,只有它是「未定邊界」。當然,這個是很粗略的圖,後來也看到了更詳細的。這些圖裡亞歐和美洲板塊的邊界都有這樣的問題:其他邊界處要麼是洋中脊,要麼是陸地上火山、地震多發地帶,然而亞歐和美洲板塊的邊界處好像很少見到有火山地震活動的情況。怎麼這條邊界這麼不起眼呢?


東西伯利亞那塊我不清楚,但是我很清楚的是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在日本的分界線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日本的中央地溝帶。

第二島弧鏈最北的伊豆諸島與日本列島正好垂直,與其平行的就是日本中央的中央地溝帶。

這條線就是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的邊界線,它正好通過東京附近的駿河灣,所以那裡經常發生地震。

PS:日本被中央地溝帶撕成南北兩端這種題材經常出現在日本動漫中。不知道日本人是受虐狂發作還是懷念歷史上的南北朝,不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統一,總想體驗一下朝鮮人、中國人和越南人的痛苦。


北半球大陸多,對地幔流起了很強的限制作用。


實際上 日本的東北地區 北海道 以及關東部分地區已經是北美板塊了。


日本坐落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潑.根據題意.故選:C.


①坐落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附近的山脈是落基山脈
②印度半島歸於歸於印度洋板塊
③索羅門群島歸於南半球
④索羅門群島坐落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鴻溝,地殼活動頻頻,多火山地震。
⑤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構成的。


「不明顯」的直接原因是:那裡是虛線,比較細,畫粗點就「明顯」了。

根本原因(也就是為什麼是虛線)就如圖上所說,尚未明目前認知中的三大板塊邊界類型中的一種。現在認識中的板塊邊界有,離散型的洋中脊,匯聚型的俯衝帶,以及剪切型的轉換斷層。


推薦閱讀:

TAG:地球 | 地質學 | 地球板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