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是一個怎樣的作家?
原諒我孤陋,工作以後就沒怎麼看過小說。看到遲子建是用kindle追了一下芳華——你觸碰了我,發表在十月上。感慨了許久,隔天繼續往下,就看到了《最短的白日》。寥寥幾頁紙就把我看的驚為天人。這麼樸素的文字描述著你身邊的一切。主人公就好像很久沒見的老熟人,一切都自然無奇卻那麼動人。芳華里不停有人標註著我認為沒什麼可標註的內容。遲子建的作品那麼多值得回味語句卻沒有一個人標註?遲子建到底是怎樣一位作家?
這是當代文學史通用教材里的評價。
遲子建是個高產作家,很早就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還史無前例地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這足以說明她的作品中規中矩,得到了絕大多數人認可。
由於生長於黑龍江漠河,寫作風格類似於俄國文學,充滿了樸素的氣韻和滄桑的情感。她雖然不到二十歲就成名了,但最親的人卻相繼離她而去,這大概也是她喜歡刻畫細膩的親情的原因吧。
在格非眼裡,她是個對各種文學流派和作家們的奇談怪論不感興趣的人,大約是不喜歡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特別喜歡她筆下的北極村。特別特別喜歡。
謝邀。只看過她的一本散文集和《額爾古納河右岸》,資料沒怎麼搜過,只知道得過獎,是黑龍江人。
就我看過的這兩本給我的印象來說,感覺只有一個,自然。
就像剛融的春水一樣,汩汩地就下來了。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意外、災禍都像春去秋來一樣自然,一切都是生命最原始的樣子。
同樣是百年滄桑,帶魔幻成分,《白鹿原》厚重、冰冷,《額爾古納河右岸》卻靈動、質樸,是不同與深牆大院的另一種存在方式。一個長年輾轉于山林和積雪的古老游牧民族,被時間和時代的車輪滾滾碾壓而過,並不覺得悲涼只覺得自然,塵埃落定,都歸於來處。
其他文章也是一樣,格里格海的細雨黃昏真的是溫柔出水了。遲子建筆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你能看出她對生命最原始的尊敬和崇拜,很難得。
有思想有情懷的女人
讀過她的散文集和一些小說,推薦《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額爾古納河右岸》,這兩本都非常的精彩。「我想把臉上塗滿厚厚的泥巴,不讓任何人看出我的悲傷」很誅心的一句話,遲子建的文風淳樸,通俗易懂但卻帶著一層悲傷的底色。
遲的文筆是優美的,語言帶著溫柔的蒼茫,她的故事是有她出身的民族性的,對於漢族的我而言北極村和額爾古納河是很遙遠和神秘的地方。連續閱讀散文與小說後,我只能說她的格局比較小,想來她也不追求多麼深刻的人性反思,故事的結構總是有點虎頭蛇尾。比較而言,我更喜歡妥思托耶夫斯基,當然,把他倆比較對遲子建是不公平的。總而言之,遲子建是優秀的中國女作家,蕭紅的小說還是比她出色不少。
謝邀。驟然看見遲子建三個字,在子夜半點,眼前的燈光暗下去,一摞厚厚的書卷,鐫刻作家的歷歷磨難,載著曾經少人可比的榮耀,一張年輕時秀美,年長時溫潤的容顏出現眼前。是的,我喜歡她,如同熱愛閻連科,畢淑敏一樣,儘管並非當代熱議人物,她的作品,有歷史的厚重感和質樸生活的原味,謝謝題主,像是拾撿到多年前我丟失的愛物,交還與我,謝謝。
我還挺喜歡遲子建的,初中的時候聽名字一度認為她是男人。。她描述的場景很北方,總感覺很親切,小說還是散文都帶著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也有女性的細膩。
與莫言同在魯迅文學院學習過,是校友,黑龍江作協主席。獲得過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和樓上一樣,高中時候看遲子建我以為他是男的。後來在一篇她寫的。不怎麼了解遲子建的人品,不過至少我沒聽說過有人罵她的人品不行。至於作品,題主你題目上標的《遲子建散文》我是看過的。還有她的一些中短篇和《群山之巔》。怎麼說呢,遲子建的文字總是給人一種很漂亮的感覺。散文中的大部分和《群山之巔》到現在我差不多都忘完了,只還記得《清水洗塵》中那個孩子不願意用父母用過的洗澡水的故事。還有某一短篇中一個俄羅斯老太太安靜的生活。遲子建對我的意義大概是類似於散文啟蒙吧。因為她在某一篇散文中說,「只要一天寫夠一千字,堅持一兩年散文就能達到二流水平。」具體的話我忘了,不過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本來準備寫的更詳細一點的,不過太晚了,宿舍信號又不好,所以就算了,題主見諒,答的有點水了)
以上謝邀。沒看過她的作品所以不能評價。可能後續會關注一下。
這個我還沒看過等我看了再來回復
打算今天看下芳華電影,然後回來回答你的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