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父母會老是想著為孩子攢錢,花自己的錢給孩子買房、結婚?

國內的父母似乎寧可自己很節儉,但是一生都想著攢錢給孩子。國外這種情況也很多麼?給孩子花錢會比給自己花錢更能帶來心裡上的寬慰么?


我能搜索到這個問題說明我現在對這個問題關注,我的現在認知:

1.虐待我的母,在我高考送我考試路上,我讓她給我買個帶帽沿的遮陽帽子,來防風,

她就不高興,差點吵起來,

那時吵起來,我高考也就玩了。

(帽子10塊錢左右)

2.在我大學畢業後,多次給我安排相親,

而且她是一臉歡喜的。

(結婚總花費大概不少於50000)

以上,第一種只要10塊錢,她就不高興,

而第二種要至少50000,她十分積極,

Why?

經過這幾年對社會現實的認知和認知升級,來分析這樣的對比:

前提認知

1.孩子是父母的消費品,

所以現在城市父母少生,因為孩子的撫養成本很高,另外娛樂生活多,可以部分替代生孩子的樂趣。

2.人是經濟動物,

下面進入正題

1.上面的1隻對我有利,

而且一旦上大學,我就脫離了她的控制,對她是損失,

2.上面的2,對我有利,

如果這樣理解那就有邏輯和常識矛盾了,

那矛盾出在哪?

出在第二,

她願意花幾萬給我置辦婚事,一定是對她有非常大的好處!!!

那這個好處是什麼?

她可以繼續控制成年的我!

她可以繼續控制成年的我!

她可以繼續控制成年的我!

總結:

給我花10塊錢買個遮陽帽去參加高考她都一臉不快,

而花幾萬塊給我置辦婚事,她這樣的十分積極,

對她沒有極大好處,她是不會幹的,

而這個好處就是繼續控制成年的孩子。

父母給孩子買房辦婚事,這樣的付出,是為了獲得繼續控制成年孩子。


不安全感 覺得孩子欠了自己的錢就可以左右孩子孩子以後就得「還」 這樣家庭成員之間就有了親情紐帶之外的利益紐帶 更加牢靠 「一家人」的感覺 甚至不惜犧牲家族中老人的積蓄 但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方式 不但不能維護親情紐帶 反而因為利益為家庭造成更大的裂痕 進而家庭會陷入更大的潛在危機 家人情感信任價值觀凝聚力的損失 但在過去 這樣做是封建家族維繫下去的方式 因為過去的家族是依靠勢力和影響力活著的 就算大觀園裡人各一辭 但大家族還是會有一定影響 但這一點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與人內心對於平靜的追求相違背 是舊有觀念在新社會的遺留


我認識個男生每天不停刷朋友圈,家裡不知道給了他多少錢,但是他反正每天閑著沒事。我看過他的盤不差有能力的。有時候啊,家裡拿了不該拿的以為對孩子是好的,減輕他們壓力,實際上呢,你的孩子本來可以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就被這些錢廢掉了,空虛無聊來自失去了完成自己天命的成就感,會越來越LOW。

另外一種情況,父母什麼也不給也逼不出來的。教育是一件特別要遵循天道法則的事。我見過本來這個家很有錢但是生兩個孩子的時候家道開始敗落,生意開始做不下去。那是什麼?兩個孩子是富二代的盤結果家裡卻沒錢了,兩個人不會讀書也沒能力,只空有野心和抱負,也很虛榮,都懶。這家悲劇了。


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付出」也是一種獲得快樂的途徑,而且有時比「得到」收穫的快樂更大。這種「快樂」至少包括:

1、對自己能夠實現對子女責任的滿意感。生了孩子就要對他們負責,而能夠並且確實承擔這種責任的父母會比較心安,對自己能夠完成此項天然義務感到滿意。

2、對子女將來願意並能夠回報自己的期待。雖然父母表面上可能很少或從不對子女提出回報的要求,但是如果付出與得到相差過於懸殊,那麼家庭關係是很難長久和睦的,矛盾必然會存在。只不過這種對於子女回報的期待並不明顯表現在外,而是主要會留在潛意識中,並對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曆來重視家庭關係的穩固,並以此保全家庭中各方利益,滿足各方需求。這應該是更深層的原因吧。


私有財產的繼承!


我一直反對父母特地給我花錢娶老婆…一說結婚不急就說我不孝(?_?)


我就不是這類人。我父母是個體戶白手起家,現在雖然事業走下坡路,但也不是揭不開鍋的生活。我上學時父母不捨得花「高價擇校費」;找工作了父母沒有給予擇業指點和他們那一輩人的人脈幫助;快結婚時,沒有打算過幫助孩子首付買房(我自己擔負還貸);婚禮要求簡單節約,婚禮份子錢他們都拿著沒給我。現在家庭談話都是談些不痛不癢的新聞話題,涉及家庭發展的類似買房、買車等需要開銷的話題會立即得到反駁和排斥,或是憤怒的撇開話題。不解中。。


孩子生活輕鬆點父母也開心,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家庭離異對孩子會有多大影響?
孩子自己帶還是長輩帶?
有沒有一件事或一個瞬間讓你覺得家庭教育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這種環境成長的孩子會更幸福
陪伴不夠就被取消爸爸稱號?孩子的話讓人淚奔

TAG:心理學 | 人性 | 親情 | 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