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學裡花錢太多了,怎麼教育孩子呀?
謝邀。
我家三歲多的孩子,節日里吃了一根很「貴」的棒棒糖。
他長這麼大,大約吃過兩三根棒棒糖吧。那天一起去了超市,我應他要求,給他買了一根。
我拎了很多東西,讓他過會兒請姨夫幫他剝。
姨夫剝的時候,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大人們笑出眼淚,姨夫立即掏錢讓他再去買一根。
他還不太真正有錢的概念,我請他把找零鄭重交到姨夫手上。
買回來一根後,剛進嘴裡沒一會兒,還沒舔出味道,這次是他自己小意外掉在地上。
大人們又笑抽了,這下怎麼辦呢?(姨夫又立即掏出了錢讓他再買一根)
小朋友完全蒙掉了,似乎知道這次是自己的責任,並不接錢,而是可憐巴巴先對我說:媽媽,我還想吃,棒棒糖好甜,我喜歡這個味道,可我還沒吃到呢。我和他約定道:
沒吃出味道真是可惜,我們可以再買一根,但這一次說好了,不管是什麼原因掉地上,你的原因或是他人的原因,都是最後一根了。
他同意了。
這一次他拿得格外小心,成功地吃掉了四分之一根,帶著無比陶醉的表情。
然而過了一會兒就放鬆警惕了,又掉地上了!
(大人們怎麼又都笑了……)
這時候我什麼也沒有說,只哈哈笑著看著他,他主動說:
媽媽,我不買了。我也吃好了。
這根棒棒糖在我們大人的眼裡很「貴」,因為一根用了三倍的價。
三根棒棒糖的實際貨幣價值是1.50元。
實際時間成本未計入。實際情緒成本未計入。
但是小朋友「也許」學會了幾件事:
1? 錢是有主人的,姨夫給的錢的找零是要還給姨夫的。
2? 要對姨夫的慷慨和喜愛說「謝謝」。
3? 行為和結果是有一定相關性的:小心一點,能減少錯誤發生。
4? 自己需要承擔個人行為的後果的。
5? 覺得不合理或未被滿足,是可以合理申訴的,申訴聲音會被大人聽到。
6? 棒棒糖的味道是可以自己挑選的,但離開櫃檯後就不便後悔了。
……
有一個我這樣的媽,吃個棒棒糖居然這麼複雜。
但是我看到題目,不知道為什麼,立即想到我讓孩子把五角硬幣交到姨夫手上的用意(姨夫也有自己的孩子們,立即鄭重配合了)。
這一次是我引導的,下一次或再來幾次他就會自然去做。
題主的孩子是大學生了,也許是剛剛獲得自由,處於興奮狀態。也許是剛剛獨立生活,還在學習各種自我生活管理技能。也許是不知柴米油鹽貴。也許有些青春的豪爽仗義(甚至是不自覺的攀比心)。也許是有意外的必需支出。也許是當地消費確實比家鄉高……
題主需要與孩子溝通,但溝通的出發點和方法,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孩子消費的實際用處。
2? 孩子自己怎麼想的,聽他自己說說。
3? 教孩子一些記帳知識。
4? 陳述你的想法,聽聽孩子的反應,徵求孩子的意見。
5? 你們之間達成約定。
6? 鼓勵他勤工儉學,通過社會刺激學習更多知識,更快成熟。
7?肯定他後續在此事上的努力和進步。
……
我上面舉棒棒糖的例子是想說:其實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要借生活小事給親子教育打下基礎,滲透各種態度和理念,培養規則感和責任心——不是通過空洞說教或亡羊補牢的方式。
我可能做得也不夠好,我們都是在摸索前進。 但有一些長遠意識,有時候是有幫助的。
口水話,見笑了。
哪個城市,學校學生平均消費水平多少,有沒有額外學習或者耗材資料消費,這些都不說哪裡來的評判。
知乎現在每天都有這種問題。一群孩子過來反串,另外一群自詡專家的孩子振振有詞。
這位山西太原的姑娘。玩戶外是需要很多錢的。雖然中北不是頂尖的學校,也希望你有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就這麼直接教育好了。
國際上建議孩子十歲左右開始財商教育,我國因為獨生子女政策,一家老小往往對唯一的孩子傾其所有,小時候覺得孩子不懂事,到了中學孩子學習壓力大,更加不好在錢上委屈孩子,以至於孩子對花錢沒有概念——到了大學所有錢自己支配,就更加隨心所欲,毫無節制了。
竊以為這不只是花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界限感」——考上大學一般就滿18歲了,應該獨立了,法律上離婚付孩子的撫養費截止到18歲!所以至少要讓孩子知道,按照法律,父母其實已經沒必要供養他了——當然一般孩子大學期間除非家裡經濟太困難父母都會供孩子到大學畢業——但是,界限感就在於,哪些是孩子的責任,哪些是父母的責任;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不能老是一筆糊塗賬!
我家是孩子初中後開始給零花錢,孩子幾歲時要求買玩具多了,我就讓他做點小家務(比如自己收拾書包之類)掙分換錢,孩子對於自己的錢自然會有計劃地花,直到孩子高中談到他以後的高考志願及發展方向,才告訴他已經給他買好了婚房,每月還貸多少等家庭經濟情況——青春期容易叛逆,跟孩子平等地談這些是把他當做大人來尊重,來商量,開誠布公地談開,孩子反而會因此增加責任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每個人對自己的東西都會去打算一下,對父母的卻沒有這個意識——我很多朋友同事也是這樣,高中早出晚歸,一般都會每周給孩子一二百飯錢,如果隨要隨給一般就毫無節制(花的不是自己的),但是如果說好這200是你這周的零花錢,省下來是你自己的,孩子就會計劃著花,攢下來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也是逐步建立起來的,父母說話要算數,千萬不要出爾反爾——比如我家老人是老師,讓孩子放了學寫完作業再玩,可是孩子早早寫完作業玩一兩個小時老人就覺得浪費,又找些課外題給他做——孩子後來就寫作業磨磨蹭蹭,後來偷偷告訴我「之所以要拖到十點多,因為我早寫完了我姥爺也是讓我再做一堆題,還不如晚點寫完」
界限感首先大人要把握好,比如給孩子的錢(書/玩具),他就有支配權,他想給誰給誰,想不給大人不能強迫他——比如朋友帶孩子來家拿走自己孩子玩具這種事,一定要讓孩子做決定,因為那是「他的」了,大人千萬別自己越俎代庖——孩子熟悉了自己支配自己的,然後試著攢錢花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即使孩子買了你覺得很不值的東西,大人也要剋制自己,尊重孩子,頂多建議商量,不要強迫——孩子自然會量入為出,自己算計著花錢了——要是沒有界限感,省了也白省,花了還白花,那白花誰不花啊?
想知道為什麼嗎?
- 你從小學就給他超出別人家孩子的零花錢,上了大學了,你讓他省點,他都習慣了那種花銷,咋省。
- 到了大學不再是中學那個小地方,也不再是校服時代,攀比和虛榮爆棚,同一個宿舍……
- 各種社團活動,同學聚餐,快遞外賣……
- 俊男靚女的大學,荷爾蒙吸引的地方,都不想讓男(女)朋友瞧不起,談戀愛也要燒錢。都想著去萬達吃頓好的,吃完一頓再來一頓,慢慢常態化
- 花唄,京東白條,學生都可以借,借容易戒難
- 抖音快手,各種化妝教程,試問幾個素顏出宿舍門的女生,天天就,偶買噶這個色號李魔鬼推薦……買它,買它,買買買它。
- 進入大學一年,再土的柴火妞,也成洋妞。
- 懶的兼職掙錢,沒錢就問家裡要。現在的大學生有幾個會去跑兼職,都在宿舍喝著肥宅快樂水,看著小電影,連麥開著黑,白天黑夜都不知道。
- 外出旅遊,看看現在出去旅遊都是什麼人,學生黨居多,說是窮游,打卡網紅景點,一趟500塊大洋
- 很多孩子不知道錢是好東西,不知道錢是咋來的,用我爸的話就是汗珠子摔八瓣摔出來的。
- 還是那句話告訴學生,有錢就玩,沒錢別燒。
- 想教趁早,想改別怨。
- 個人意見 不適勿怪
本是後山人
偶做堂前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遇見是緣 點個關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一些父母,自己不努力,然後對孩子說:我這輩子就完了,得靠你去努力?以及這些家庭孩子怎樣?
※科普:兒童的行為教育——強化、懲罰與消退
※恩諾教育:孩子的陰影你懂嗎?
※從Facebook 創始人給女兒的信,到《傅雷家書》
※暴打孩子的妞妞媽,出來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