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個人,為什麼說是精神分裂人人避之不及,改稱自閉症就變成值得同情的?

ASD人群的確有更高概率會診斷為精神分裂,比如糞菌移植與「星星的孩子」:飲食干預治療孤獨症-新聞-科學網

在上個世紀,今天大部分被DSM-V和ICD-11認定為ASD的,都會診斷為幼兒精神分裂,參考Why the world expert on Aspergers took 30 years to notice condition in his own son

Attwood was just 19 and volunteering at a special school in England,

where he was born, when he first encountered children with autism. Back

then, the children were described as having 「childhood schizophrenia」,

even though schizophrenia is a much different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參考 如何看待深圳自閉症兒童家庭入駐公租房被其他業主抗議,家庭成員個人隱私信息被曝光一事? 下面的大部分回答


因為在中國,很多東西都是帶有歧視性色彩的,長期在並不了解的情況下,根據當時情況的需求用作人身攻擊或者自嘲。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你說一個人有抑鬱症/焦慮症,他可能不覺得有什麼,可能還得幫你圓,還得感慨,終於找到知音了;你要是說他孤獨症,他也不覺得有什麼,可能還是會說,哎呀,你說的真對呀,大部分說自己是孤獨症的人都不知道自閉症和孤獨症是同一種病;你要是說他神經衰弱,那更不是什麼事;但是如果你說他有心理問題,他可就急了,甚至可能很洶湧地反駁你。

但是實際上,心理問題比神經官能症的等級低很多,要發展到很嚴重,才可能會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神經衰弱等神經官能症上,為什麼你說他心理問題,他就覺得很受不了?

原因就在於,我們國家,大部分人都用心理問題來作為人身攻擊的專用辭彙,致使很多人將自己的一些情緒默契的轉移到上面。而大部分人並不知道,神經衰弱實際上在精神病理學裡面,是歸為神經官能症的,所以很多人寧願被說成有某種病,也不願意被說成有心理問題,並且為此大驚小怪。

自閉症非常幸運的是,他的名字在中國的傳播 是在一個相比於過去比較開明的時代,患病群體又是兒童,在這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時代,各種關於此的文藝片和公益內容通過電視等媒體不斷向眾人傳播著,不僅是信息在傳播,連情緒情感也在傳遞、不停地轉移,於是引發了很多人的重視與關懷,大家也都開始慢慢認識到這是一群弱勢群體,沒有人會傻到去攻擊。但也有很多人會去辱罵、攻擊自閉症患兒和家庭,尤其在一些公共場合的不可控的行為,仍然有很多人在用著常人的標準來強制自閉症患兒和家庭,他們只求強制性遵守,沒有任何行為上的關懷。

至於精神分裂,從我們國家古代文學作品來看,並沒有特別大的歧視,很多東西都是傳過來的,包括情感和認知,尤其當外部強於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被動接受他們的文化,甚至是對某件事物的情緒情感。

比如說同性戀,這個在古代其實並沒有什麼歧視,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一種癖好,不好的愛好,但沒有覺得什麼病,或者變態。但是到了現代卻變成了一種偏見,大部分人第一個反應時變態,嗤之以鼻的人特別多,很多人說是傳統,但傳統還真不是這樣,相反國外倒是從古代,尤其是中世紀的宗教法庭有著極為嚴厲的懲罰。當外國力量強大的時候,我們對此的看法和內在的一個狀態也改變了。國際上早就對此發生了認知上的改變,並且大部分國家把同性戀從變態中刪除,我們國家也在前兩年把它從學生的教材里改變了說辭,不再告訴學生是一種疾病,而是告訴學生們,那只是一種性傾向的不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遺憾的是,教材歸教材,國家歸國家,民間的看法和情感還是民間的,排斥還是第一反應和第一選擇。中國人喜歡生活在一種固定狀態:固定情感、固定認知、固定事物、固定生活環境,大部分人並非無法改變,而是不願意改變。

人們對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感的改變,實際上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並非本土具有的。中國古代有個說法叫「失心瘋」、「離魂症」等等,無論人們怎麼稱呼這種疾病,但裡面都沒怎麼看見對它有什麼恐懼或者過分的嘲笑,更沒有什麼憎恨的情緒。但是到了現代,很多人一談到某某某有精神分裂,第一個情緒反應就是「害怕」,然後可能是憎惡,甚至沒來由的憎恨;而第一個意識病脫口而出的話就是「精神病殺人不犯法」;很多人罵人的時候的第一句話通常也是這兩句「你有精神病吧/你有病吧」、「你有心理問題啊/吧」。於是長時間把一個負面情緒和一個事物掛鉤起來,或者說成是「刺激導致聯結」吧,人們就會條件反射地產生一種恐懼和厭惡,並對此保持著警惕和距離。

這就是為什麼對待精神分裂和自閉症有著不同的態度的一個表面原因。但是請注意並非是所有人都關愛這些自閉症患兒的弱勢群體,更多的人還處於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染不得一點雜污。越是自卑的人,越是需要一種比較強大、高素質高水平、絕對不會有非中規中矩的行為這樣一種外在來維護自己可憐而又脆弱的自卑,所以在他們眼裡看來,只要是與目前社會不符的,有怪異舉止的,就是污點,儘管不在自己身上,也唯恐避之而不及,並且由於不了解以及不願意了解,就吹產生非常大的恐懼情緒,這種恐懼情緒會充分促使一群人發出排斥行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排斥心理立刻應內在需求,佔據了內心的要位。

不了解並非是一個緣由,真正的情況是大多數人缺乏了解的慾望和意識,說白了就是不願意了解,覺得沒必要和沒義務(它把這暗示自己是一種義務,然後順理成章做出判斷,自己沒義務了解),並且以此為借口盡數施加嘲諷、攻擊、詆毀和指責,一旦被人揭穿,大不了說一句「我又不知道」、「不知者無罪」。不知者無罪,成了大部分人不負責任胡說八道的免死金牌,古今通用,屢試不爽。不知,僅僅代表你對此是否有所認知、了解,但不成為你行為的合理性,我相信這些人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和攻擊之時,心裡是知道自己是並不了解這是怎麼回事的。

冷漠的心,遠比無知更加可怕,且不分男女老幼。

外在原因簡述了一下,而至於內在原因是在難以一次性探討完,我就不扯了吧。


你知道嗎?精神病不僅僅是精神病哦,還有幾個名字,來來來,我告訴你。

  1. 武瘋子
  2. 有個性的人
  3. 抑鬱症
  4. 自閉症
  5. 天才

如果我告訴你,我是一個有個性人,你會怎麼想,你會想,如果這個人不是天才,就肯定是不合群的人,但是就算是天才,也不合群啊,比如歷史上很多天才都很孤獨。

如果我告訴你,我是一個天才,你會是什麼反應?你會覺得,這人人得了精神病,是有益處的,比如愛因斯坦也有精神病,但是他發明了很多東西,創建了很多的理論,所以精神病是不僅僅不是病,還是對他的人生有好處的,我上面說的有毛病嗎?沒毛病!

如果我告訴你我有抑鬱症或者是自閉症,你會怎麼想?哦哦哦,那個啥小孩子有自閉症,好可憐啊,我要幫助他,這麼小就得了,不就是自閉嗎,內向可以改變的,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抑鬱症?崔永元都得了,證明這部分人需要關懷,大家都去關心這些人吧。

如果我告訴你,我有暴力 傾向,是一個武瘋子?哈哈,自行補腦吧,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要不就是你化身正義的英雄,去舉報他,要不就是整日生活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哎呀,這是個定時 炸彈啊,如果他哪天發病了,捅死我不會犯法啊,我TM怎麼倒霉 啊,於是每天看到他總是想像著被捅死的畫面,哎呀,還是離職吧,這種人就是定時炸彈,我走了,拜拜。

實際上呢???

我告訴你這幾個東西是相等的,至少如果他是精神病,這些條件都是 可以成立的。為什麼會造成不對等性呢,並不是因為歧視,而是因為社會對這個病知之甚少,這才造成了這種不對等性,殼子不同,裡面的東西實際上就是一樣的。


大眾對於這些心理疾病的認識就是錯的,自閉往往被認為是羞澀而沒被當成一種心理疾病,這不得同情,也沒多少人了解精神分裂是什麼意思,我看到的一部分認為精神分裂就是有事表現出的雙面性格,哈哈,這連多重人格都夠不上。當然這一部分可能對他的想法是神經病,遠離很正常吧。其實還有一個很火的例子,所謂強迫症,大多數人是怎麼想的,比較特殊的個人習慣就是強迫症,強迫症可沒這麼簡單,是一種嚴重干擾人正常生活和情緒的強迫性反覆行為。還有什麼抑鬱,難受會兒就抑鬱了,那那些真正抑鬱的人你說不是重重度抑鬱?這些病,會干擾人正常生活情緒,以及靠病人自身很難甚至沒法調節過來的,也可能會帶有生理上的病變。哪是這點不痛不癢的小事所能比擬的。造成這種認知誤差的原因可能是某些人了解到了這個疾病,通過文字描述,然後這些精神病的癥狀描述很容易跟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正常的現象聯繫起來,然後那些人就以為這是那病,宣傳了出來,在社會上有傳播力的。比如那堆娛樂明星。


可能是因為精神分裂症被認為是不好的有危險的病症吧,因為有些病人會行為失控、會傷害到別人。現在香港和台灣已經把精神分裂症的名稱改了,叫「思覺失調症」。現代醫學並沒有研究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診斷也沒有客觀指標體系。抑鬱症也有幻覺,精神分裂症也有幻覺,不知道醫生是怎麼區分的。不管怎樣,大家如果病了,都要積極治療,樂觀面對,相信大家都會好起來的!


這個就是充分顯示了一個好名字的重要性

畢竟一般不是專門從事相關行業的基本上也都不了解,所以就只能從名字上判斷了,一個叫精神分裂一個叫自閉症(也可以叫孤獨症),一般人聽到精神分裂也都是敬而遠之,聽到自閉症便會有些許憐憫之意。

所以起個好名字很重要:)


因為無知,蘇格拉底幾千年前就說過,美德即知識


抑鬱症跟精分也可以作類比,前者廣受同情,後者避之不及,其實兩者之間的相似性還是很大的,許多葯可以同時治療兩者。


推薦閱讀:

TAG:孤獨症自閉症 | 精神分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