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需要合群嗎?為什麼?

P>


剛剛好寫了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

青春有你胡春楊,請相信,內向也是一種實力

最近小七被一位練習生圈粉了,顏值高,有槽點,台下是內向奶凶的小可愛,台上卻散發鐵凶魅力的大可愛。

唯一不足在於,不自信,不過,就是這種不自信,小七也是喜歡得不要不要的。

那為什麼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實力的小可愛,卻登上初級評選名次的上位圈,成為了100人之中第五名呢?在小七看來,他除了好看,還有一個強大的魅力,叫做內向。

小七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內向的人比善於說話的人更自帶光芒。

確實,隨便說出幾個自帶光芒的人,都是比較內向,比如喜劇之王--周星馳,不可複製的經典--奧黛麗赫本,還有網紅企業家--羅永浩,記得羅永浩曾經在演講的時候說:

你們別看我站在台上能扯淡那麼久,其實我是個很內向的人。參加超過5個人的飯局我就會全身不舒服,每次飯局以後回家都要一個人狠狠讀一天書才能緩過來。

但遺憾的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內向好像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品。有時候,成功好像會更加偏愛外向者,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90年代就指出,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的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自省和思考。

所以,其實內向或外向所代表的只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因為偏見,大多數人似乎習慣把「內向」看作是一個人的缺點,好像內向的人形象就是:

沉默寡言,不合群,內心乾涸,消極厭世,天生就該是個Loser。

除非TA改變這種性格,向外向者看齊。

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內向者真的被社會誤解太久了。

確實,生活在很多時候,都在告訴我們,你必須出眾。很多時候我們好像不得不外向。

就比如上學,我們被教育,跟老師同學打招呼,是禮貌。於是,我們不打招呼時,就會後悔,自責,害怕會給老師留下壞印象。我們在學校里表現得有多外向,我們的成績可能也會成正比的上升,特別是進入大學之後。就這樣,我們的性格情緒都在被學分,成績,這些東西影響。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胡春楊自己,會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能力跟名次不匹配。但我想說,胡春楊,你值得。因為,能夠堅持自己的性格,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能力了。就像節目中,李汶翰對一位不合群的優秀練習生說的,做你自己就好。

願你在後面越來越好,也願你在後面一直堅持做一個內向而善良的人


人需要合群。

馬克思認為社會的實質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每一個人都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個體的社會屬性表現出來就是他與其他個體和群體的社會關係。

如果一個人不能和社會達成良好的適應關係,不能與社會其他成員建立正常的社會關係,他就很難完成社會化。如果個體沒有完成社會化,那他將在社會中寸步難行,因為任何社會行動都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關係。


如果你可以跟身邊的人合的來 合群當然是一件好事 可以擴大朋友圈 交更多的朋友 也會認識到更多不同的人

如果你合不來獨行倒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我從初中開始就學會自己一個人咯也不是說我不合群 我只是更喜歡一個人獨處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很舒服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


不想合群就不用合群,合群需要耗費一些時間去做無意義的事,還會感到一種空虛,有時候看著一伙人狂歡就有一種恍惚的感覺,空蕩蕩的不舒服,既然這樣,不如獨處。

一個人看月朗星稀,聽蟬鳴,聽風聲,聞花香,許多許多事是只有一個人做才可以有感悟的事情。

或者靜靜等候,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會遇到那個特殊的人(摯友或愛人)能陪伴你享受安靜的時光。


需要的,因為那裡可以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每個人都有很多群,不需要都合的,但你總要有合的,不然很危險


推薦閱讀:

TAG:孤僻 | 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