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會選擇什麼樣性格的戀人?
邊緣型和自戀型,相愛相殺永不停歇了解一下。
自戀邊緣型伴侶關係:相關治療研究
這篇論文曾經在1985年12月13日的冬季AFCC會議上提到過。演講人,Joan Lachkar 士,California,Westwood私人心理醫生。
本文翻譯自Joan Lachkar博士的論文《NARCISSISTIC BORDERLINE COUPLES: IMPLICATIONS FORMEDIATION》
翻譯者:Paul
突然間,我的頭開始旋轉?一般,我感覺到非常暈和迷惑。我的頭?一直就這樣轉啊轉的。坐在我面前的是?一對結了婚的夫婦;他們?一直在走?一個死循環。我感覺到我自己被這種絕望的感覺淹沒了,這對夫婦需要去做心理治療,然後我忽然意識到,我就是治療師。
這種場景,這種特殊情侶的狀況,也許你並不陌生,在法庭上尤其常見。但是我們並沒有?一個共有的診斷學標準來分析其相關的病理學成因以及他們的人際間關係內容,也難以描述這種特殊伴侶的行為模式。越來越多的法庭工作者,家庭法律工作人員,諮詢師等都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並且被這種特別的二元組合所干擾,而難以進行有效的治療。雖然這種伴侶的狀況看起來似乎很常見,但是掩蓋在他們矛盾下的哪些頑固的,兒童式的幼稚行為,以及那些非常根深蒂固的矛盾問題,卻是難以辨識的。
在以前的論文中,我曾已經給他們冠名「自戀/邊緣 情侶」(Lachkar,1984,1985)。我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人也將他們放在?一起當作?一個組合(unit)。今天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對其歸納?一下:
1)描述他們的行為,心裡動力以及病理學的互動過程(他們之間的連接以及互動方式),然後展示哪些對於我們醫療工作人員來說,是危險的信號。
2)描述他們在診斷學上的異同點。
3)提出?一個治療的建議方案。
I. 行為描述:心理動力,病理性的互動(互動以及連接的方式),醫學工作人員應該注意的細節
我嘗試診斷這些特別的關係互動為「自戀/邊緣 情侶」,也曾經嘗試去形容他們性質上的區別(1984,1985)許多治療師都提到了診斷上區分這兩種人格問題的困難以及疑惑(Kohut,1977,1971;kernberg,1979;grotstei n,1980,1981,1983;Masterson,1981,et al.)部分引起這些困難和疑惑的原因是因為大家並不是完全肯定他們是否是自戀的或者邊緣人格障礙,又或者只不過是這種障礙的?一種傾向性,又或者在特殊的情境下,他們在?一起時,才體現出了自戀/邊緣的防禦特徵。並且,很多時候,這種「狀態」或者「特質」是具有搖擺性的,很難完全確定哪?一個才是邊緣,哪?一個才是自戀的。儘管如此,我們這裡仍然要嘗試去找尋這個特殊組合的的原因,特點,來幫助治療師,諮詢師更容易更好的處理這些相關的問題。
第?一個我想要提到的是他們那猶如「跳舞」?一般的互動關係---?一直進行的,循環?一般的,永無止境的(The DOLOOP,可以理解為?一直行進的環)----這就是他們令人印象深刻的爭鬥的特點。第二條,我自問,對於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來說,什麼才是最普遍存在的最主要的特點呢。邊緣型多數是關於被拋棄的恐懼,自戀型的人,則是害怕失去被人喜歡和自己獨?一無二的感覺。邊緣型的人總是尋求與他人有所聯繫。當這種聯繫受到威脅,邊緣型則會以指責和攻擊的方式來進行防禦。任何有可能引起拋棄或者分離的感覺,都會引起這種需求——以「索求/要求平等」的方式來達到「教會對方理解自己」,自戀型人常常傾向於退縮來迴避這種攻擊式。失去自我特殊的這種恐懼很容易會被感覺成受傷害或者憤怒,尤其當他們沒有被完美的「回饋」(鏡映)或者理解時,常常會過分誇大這種憤怒或者受傷的感受。自戀型的人總是想從對方身上得到這種特權的感覺(feeling of entitlement)。而對於鏡映的需求又會加劇自戀結構的強度。這些不同點也許可以這樣解釋:探望權,對於孩子監護以及撫養的特權性幻想,會覺得他們的孩子更需要他多?一些,而邊緣型則更願意發生?一場衝突,來」挽回「或者」教對方?一節課「。(責備/攻擊 防禦機制)
人們也許會問,為什麼這兩種人會相互吸引到?一起。似乎兩個自戀型或者兩個邊緣型就很難相互契合,形成這樣的互動,而原因則是因為他們的動力模式以及防禦機制。這兩種人格看起來截然相反,卻能形成這樣的連接,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相互間,幾乎是完美的契合。舉個例子,邊緣型會幻想,如果自己能做得更好?一點,對方就會滿足自己的需要。邊緣型缺乏自制力,並且總是批評攻擊他人的傾向會引起自戀型人格的退縮。而這種退縮會則會引起邊緣型人格對於拋棄和分離的恐懼,然後又更加導致邊緣型人格開始焦慮和攻擊對方。在這種二元互動的關係中,自戀型不得不?一直要面對自己其實是不完美的這種局限感覺,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外界世界所驗證和確認。
自戀型的退縮引起了邊緣型很大的焦慮感。邊緣型感覺到自己會很容易就失去對方,然後就會嘗試去把自戀型拉回來,為此她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然後邊緣型就傾向於強迫自體(be an 「as if」 personality ,人格特質就是總會想「如果我這麼做了,那麼」,就和祥林嫂?一樣)去成為自戀型完美的鏡映性的自體客體來滿足自戀型的需要,然後向其保證自己會變得更好。自戀型則會因為這個保證,回心轉意。但是這個保證是很難長時間保持的,因為邊緣型缺乏自制力,然後這種假裝或者委曲求全則會給邊緣型帶來空虛的感覺。然後這就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攻擊,迴避,委曲求全。這個循環永遠不會完結。
當我們描述了這種複雜關係的?一面,你也許就會更容易理解這種讓人迷糊的,複雜的關係,並且更好的去解決這個惡性循環。即使他們分開,沒有居住在?一起,甚至離婚,他們之間仍然有著某種聯繫,非常難以解決。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他們的潛意識中還是相互聯繫的。毋庸置疑,即使表面上他們之間再無瓜葛,他們仍然有可能存在這想要結合在?一起,相互依靠,無法獨立的特點。(這種固著的依存關係區別於健康的依存或共生關係)。對於邊緣型來說,這種極端需要保持關係與連接的感覺甚至比生命本身還要重要。所以她通過譴責,咒罵,攻擊,憎恨這些方式,保持這這種虛假的感覺,似乎他們還有所聯繫(常常是之前喪失的?一種復原表現)。對於邊緣型來說,以這種仇恨的方式維持關係,總要比自己孤獨的面對這個空虛,虛無的世界要好。邊緣型人格將自己對於以前空虛無助的母親的失望感,投射到了自戀型的伴侶身上,(理想化的母親則可以將之前的喪失彌補);通過責怪,攻擊這些防禦機制,邊緣型表達了對於母親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完好的」抱持環境「以及」完美母親「而感到失望透頂(Winneccott,1958),這種對於聯繫或者融合的幻想是可以給其提供了?一種」抱持「或者說安全的,受人保護的環境。當這種潛在的」抱持環境「受到威脅(比如離婚),?一種強烈的恐懼感,以及報復,」要求還回來「的感覺就會成為主導。在這樣情況下,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孩子常常就會變成這場戰鬥的犧牲品。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為什麼往往是」中間人「,」小大人」,他們扮演著調停者。在這場戰鬥中,他們同時也是犧牲者。(Lachkar,1983,1984)。
對於自戀型來說,則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這種連接與關係,對於自戀型來說,更應該說成是單方面的崇拜,確認,欣賞自己單方面的誇大型自體。自戀型的人樂於跟那些能同情自己,共情自己的人有所連接,而他自己則是被「壞的」邊緣型父親或者丈夫,或者母親折磨,那些他自己曾經錯誤的相信的人們。這樣則給了他更多的機會去誇大和滿足自己的自戀自體以及對於特殊待遇的需要。很有意思的?一點,自戀型總是會因為邊緣型的新的保證而重獲希望而原諒她,然後又總會說:」看吧,你總是這樣。」重要的是,儘管痛苦,這些行為本身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應該說,這些行為其實是早期原發兒童時期的渴望,需要,願望表達的?一種再現或者再演,潛意識裡,他們認為這樣重演過去的痛苦經歷,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最後也許會得到好的結果,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遺憾的是,情侶們因為這樣的神經質需要(magical thinking,「如果你愛我,你應該知道我要什麼」)或者重複性行為模式,往往很少能從中學會什麼(Bion1959,1962,1967;Lachkar,1983,1984,1985)因為,錯誤和矛盾,無法通過重複來修正的。
這樣,我們就能很清晰的明白,很多時候,在法庭上,這些情侶並不是為了治療才來的,事實上,諷刺的是,他們更喜歡留在痛苦裡。他們不是來尋求意見的,他們拒絕聽取意見,他們常常拒絕意見,扭曲現實,然後重新回到他們的幻想系統和熟悉的行為模式中,他們更願意通過責備/退縮 而不是正視責任去解決問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他們之間的這個惡性循環,不眠不休的行為模式。當其中?一個對這些行為有了某種感受,往往暗示著會形成新?一輪的問題。
我看過一個例子,一個在外國比較臭名昭著的殺手,他在進入監獄後經過心理學家的診斷,確定他有嚴重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和反社會人格障礙。
他的妻子,在與他結婚的30多年裡一直在遭受他的家暴,好幾次瀕臨死亡。但是他的妻子因為害怕他會傷害孩子和她的親人就一直沒有報警。
他們初見的時候是在一家倉庫,這個殺手是被他未來的妻子的純真和善良所吸引。
其實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大多數是在童年遭受過傷害,所以一些擁有美好品質的東西便會吸引他們。
溫柔。很溫柔很溫柔極度溫柔的那種。
說話輕聲細語 也不會生我氣 並且包容我
可惜 我弄丟了幾個這樣的孩子啦。
可能是個例,不代表全部。曾經接觸過一位女性,嚴重暴躁症加輕微精神分裂症。她選擇伴侶是不定向的。怎麼說呢?在一般情況下和正常人的表現無異常。但只要遇到自己想要的,會不擇手段超乎正常道德倫理的去做這件事。她的女性朋友只要有男朋友,她都會去勾引,和他睡覺。並且發照片給她的女性朋友。在她看來,我是最優秀的,你看你們的男朋友,他們都不是愛你的。
她一直都單身,且是一個高學歷的女孩子。在她身上發生過很多事情。在這不一一敘述了。她有服過葯,但是後來就斷了。至於什麼原因,不清楚。後來被強制送去精神病院,最後因為打鬥和不願意吃飯死去了。
所以在我看來,一個有精神病的人,他的選擇你永遠猜不了,無論之前有人說,包容,接納,容忍。當他做出超越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你也只能送她去醫院進行治療。
找個性格好,不會離開自己的。看起來比較好操縱的那種。最好有愛心同情心,可以包容自己。
陪伴你,能理解你,能包容,愛你的
正常人早就遠離了,只有討好型的人格,這種類型的人容易包容隱忍,很多時候發現對方有問題也會找理由怪到自己的頭上,所以討好型遇到了邊緣人格的人簡直就是悲劇,可能害了人家一輩子。建議邊緣人人格的人就不要去禍害別人了,自己去醫院或者找心理諮詢好好治療一下。
不要了 不敢要了 愛不起也給不起
懂得自己有極強的控制欲,所以,只想默默陪伴她,不說話,平時不知道去哪也行,只要能默默的閉著眼趟在草地上就行
不知道別的患者是如何選擇。
不過我是想跟誰跟誰。
在一起了不開心了就分。
開心了就繼續。
遇到過的類型都不一樣。
不定吧。
多半還是看心情。
推薦閱讀:
TAG:性格 | 人格障礙 |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