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對抗性球類遊戲,為什麼像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籃球的勝利條件不一樣?

前者是誰先得到多少分就獲勝、後者是規定時間內得分最高的獲勝。


前者多是把球送給別人,而後者多是把球控制在自己手上么。

前者都是有網的,後者多是無網的。這使得前者的每一個回合都能快速分出勝負,而後者卻不能。

前者接觸球的時間是一剎那,而後者接觸球的時間是長時間的。

前者的規則使得每個人接觸球的機會是均等的,而後者的玩法使得球權的控制時間是不均等的。


反向思維一下,羽毛球打十分鐘(凈時),誰分高誰贏,那得打多長時間啊,而且只要領先了就可以磨時間,而不是主動積極地去得分;足球打到三個球?還是五個球?那有可能十分鐘就完,也可能一天也完不了吧……


羽毛球和網球的另一個區別是,前者擊球之後得分的條件是對方是否能接到球,其不確定性在擊球後一段時間內掌握在對方手中。而籃球則是在突破了對方的防守之後進行投籃,也就是說在投籃之前就消除了對方所製造的障礙,最後能否得分完全取決於球員自身的投籃。

這就牽扯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擊球後是否得分取決於對手,所以在類似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這樣的運動當中,擊球的結果甚至是目的往往不是得分,而是讓對手打回來(甚至可以說是為了讓對手打回來,儘管這樣講略顯荒唐,但在看傅海峰張楠那場男雙決賽的某些瞬間真地產生了這種錯覺)。運動員也往往不是一擊就能得分,而是要通過多個回合的對戰積累優勢,最終一擊得之。

這是羽毛球和籃球運動理念的差別。


對抗性不一樣,羽毛球乒乓球沒有身體接觸的,而且都要藉助器具。而籃球足球純粹以身體作為工具,進行對抗。


規則不一樣。競技程度不一樣。用的身體部位不一樣。


因為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推薦閱讀:

TAG:運動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羽毛球 | 乒乓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