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挫折,為什麼還是不能快速長大?
感覺還是幼稚的像個小孩
被人算計,還不知道怎麼反擊不懂反思,一味怨恨不知道該怎麼成熟起來
瀉藥
題主被騙了,所以很生氣,想找機會報復對方,結果發現對方手段高自己高得不是一點點,完全沒有反擊的機會,於是一腔憤怒通通轉成無力感,然後發酵成怨恨。以上是在下讀到後推測的,不知有幾分準度。然後,在開始瞎扯之前先把問題回答了,挫折不能使人進步,使人進步的是挫折帶來的思考。——瞎扯分界線——
首先,題主在被騙後是否仔細思考過以下問題,敵我雙方差距在哪?為什麼題主會被騙?是信息上的差距還是認識上的差距?這是在挫折中獲得進步的第一步——反思。只有先知道了雙方差距在哪,自己的短板在哪,才能找到地方開始修補,這是在挫折中進步的先決條件。其次,題主是否在知道雙方差距後儘力去彌補?是否有認真看書,找一切可以學的資源學習,找一切能找的人請教?這是第二步——行動。只是知道哪裡有差距卻沒有行動是沒辦法縮小差距的,只會讓人的內心越來越不平衡。而且不單單要學理論,還要實踐,有言語吸引力上的差距就去找人聊天,或者是去找個要找路人填調查問卷的短期兼職,有身體上的差距就去鍛煉。實踐出真知,光有想法是沒辦法發家致富的,再不濟也要把它拿來好好推敲推敲,增加點思維的深度,或者是把各種情況下的行動好好的在自己心裏面預演幾遍,再不濟也能為未來增加點信心,削弱點無力感,不至於心理太過不平衡。其三,關於報復別人這個事情嘛,怎麼能用自己不擅長的去對付對方呢,相對不擅長的也不行,要以田忌賽馬為指導思想,以上對中,如果是一次的話就以上對下,對下下,下下下,這樣的才是報復一個人最好的路徑,能量也能省下不少。如果這個人真的全方位碾壓你....那還能怨恨個啥,老老實實低頭學習,等到自己有某個方面超過對方了在把腦袋抬起來。以上希望能夠幫到你
在某種層面上,這種認知也並不是完全錯誤。
但是區別就在於:挫敗感、失落感、無力感……
這些負面的感受不該由「人為」創造出來。
比如,為了讓孩子學會等待和自律,在ta要求某樣東西時,刻意的延遲滿足或不滿足,讓孩子絕望地哭得歇斯底里。
或者在孩子遇到挑戰、手足無措時,告訴孩子一堆看上去無比正確的道理,並施加壓力期待對方能立刻做到、堅持下去:
「你不能這麼沒用!」
「你要堅強!」
「你不要怕他!」
「你要好好說!不要一直哭!」
並期待以這樣的嚴格要求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獨立、勇敢的人。
這樣是沒用的!(猛敲黑板ing)
請記住,孩子能夠成功的走過挫折,是因為:
在他們受傷無助時,有父母堅實溫暖的擁抱在支持和陪伴他們。
父母不帶評判和焦慮的、穩定的、充滿接納的支持,可以啟動孩子內在力量,讓孩子可以去面對困難。
並且,久而久之,這種穩定而接納的力量會逐漸被孩子內化,成為他們自己的人格背景。
但很多父母給的是評判和焦慮,所以沒有任何懸念的,他們的孩子自然是把評判和焦慮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如果你聽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那是缺了方法論。關注周梵公眾號 zerofield0,學習愛情、事業、家庭關係的解決辦法,跟自己,跟世界,實現更好地溝通。
成長是對自己的豐富和發展,經歷挫折只是人生中的必經的事件。
想太多,你有被虐症啊,
誰告訴長大一定要經歷挫折的。
都是什麼奇怪的想法。挫折不會讓人成長,讓人成長的是在挫折里的思考。
你說的情況,試圖不恨該恨的,會失去是非尊重感,只在崇尚逃避的社會中能叫所謂成熟。你不恨也要記住換作別人是你也恨的理所應當,別反而顛倒是非想著誰恨是誰傻,該恨不恨沒半點值得自誇自吹之處,別想成正常人應該失去是非尊重感。
怨恨是用來牢記衝突、防止衝突的,為的不止是自己。並不是誰怨恨了別人誰就是錯,別被雞湯邪教洗腦了。
懂得反思更不是成熟或不成熟的事,是文明或野蠻的事。
能不能想出反擊辦法又是另一回事,不是懂不懂得反思,而是聰明不聰明的事。不聰明也可以懂得反思。
長大與否是由心決定的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