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可以用以學習引導心理或行為的心理學書籍?可以改變自身的?
推薦三本
社會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
改變心理學的四十項屁眼實驗
對了,很多打著心理學旗號的書其實只是地攤書,例如天才在左,傻屄在……在作者自己(? ???ω??? ?)?
《少有人走的路》
也許適合您
謝邀,我認為心理學的書其實對於個體的重塑自我意義並不大,不如讀讀哲學,中國古籍,好處或許更大。
呃……能否改變自身……還得看自身了……哈哈哈!
心理學的書有很多,每個人的特點和想法不一樣,什麼書能改變什麼人這個很難講。
能改變自身的,也要看改變哪方面,以及當事人當時的狀態和需要。
改變自身行為和心理的也未必是心理學,但我又覺得那些書又無時無刻不是在說人類的心理。
我先推薦一些我比較了解的,翻看或精讀過的書。然後我會補充一些心得和推薦理由。
#自成長系列
《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與自己和解》《晚熟時代》《活出最樂觀的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
#正念系列
《當下的力量》《此刻是一枝花》《每日正念》
#自我調節或初步助人系列
《NLP簡快心理療法》《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
#人際與溝通系列
《非暴力溝通》《最熟悉的陌生人》
#專述與思維拓展系列
《父性》《孤獨》《思維的快與慢》《女性的情緒》
#親子系列
《正念養育》《傾聽孩子》《正面管教》系列,《情感依附》《遊戲力》系列《應對孩子的憤怒與攻擊》《親子關係全面技巧》《教出樂觀的孩子》
#哲學與靈性修行系列
《愛的覺醒》《心靈自由之路》《佛教的見地與修行》《正見》《林中路》《紅書》《人生的智慧》
#心理學學術入門系列
《心理學與生活》《社會心理學》《這才是心理學》《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心理學思想的流變》
#娛樂與獵奇系列
《叔本華的治療》《愛情劊子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幻想即現實》《丘吉爾的黑狗》《輪迴:前世今生來生緣》《天堂的證據》
讀讀克里希那穆提,悟性足夠高的話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我學過佛法,理論很高妙,怎奈操作層面不夠實用,後來遇到南傳的阿姜查尊者,直到學佛六七年以後遇到克氏,才豁然開朗。
隨後又潛心研學內觀,繞了一圈又回到心理學,發現還是心理學最解決問題。
學習到什麼程度取決於現階段你吸收知識的能力,學了這麼一大圈回來再讀書,無論是文學類還是哲學類,心理學類,消化吸收的能力大大增強了。
推薦克里希那穆提的書,悟性高的人受益匪淺。
紅書
《少有人走的路》身邊的人幾乎人手一本
《被討厭的勇氣》我自己正在看的書籍,特別推薦小心檢視,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為他人活了一輩子」《母愛的羈絆》也正在讀《局外人》《自卑與超越》目前看過這兩個,還不錯吧。
這裡推薦一些心理學方面的英文原版書哦,既能學英語,又能汲取 idea
- The Human Mind, by Karl A. Menninger
- Mind and Body, by Flanders Dunbar
- The Mind in Action, by Eric Berne
- Understandable Psychiatry, by Leland E. Hinsie
-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by Sigmund Freud
- Emotional Problems of Living, by O. Spurgeon English and Gerald H. J. Pearson
- I Ain』t Well—But I Sure Am Better,
- The Disowned Self, by Nathaniel Brandon
- A Primer of Behavioral Psychology, by Adelaide Bry
- I』m OK—You』re OK, by Thomas A. Harris, M.D.
- Freedom to Be and Man the Manipulator, by Everett L. Shostrum
- Games People Play, by Eric Berne, M.D.
還有推薦一本不算心理學吧,但是對我改變也很大的篇人生哲學吧,Tuesdays with Morrie,希望對你有幫助,看完可以交流呀
不知道
強烈推薦社會心理學
說兩個我自己覺得幫助比較大的吧,《自我關懷》《身體從未忘記》
謝邀哈
如果真的說一本可以用以自我引導的,那麼我推薦《因為痛,所以叫青春》,韓國一個教授寫的,一開始呢,看名字以為是青春爛俗小說,後來讀了一下倒是感動滿滿。
書中描述了一下很多不可多得的觀點,比如說對於人生的迷茫,年輕人要麼是隨波逐流的草船,要麼是一觸即發的箭派,對於這兩類人的觀點看法和建議。其次,對於大鐘獎與諾貝爾獎的對比,提出了新人獎的概念於年輕人的急於出頭的解析。最後也真的很切題的提到了青春之痛,它不是墮胎式的疼痛青春,而是悄然無聲的離開,親人的相繼去世,他本人一下子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剛出高中的孩子一下子要擔負起所有的責任與期待,這種往往是最令人成長的,也是最能另讀者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