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下定決心要早起,但還是起不來。
好不容易起來後,又不知道要做些什麼。
想來想去沒事做,最後還是繼續回去睡。
早起是一種自律,而自律都是反人性的,人們就是喜歡睡懶覺。
以我多年的早起失敗經驗來說,決定早起的關鍵因素就是要有個目標。不能因為要早起所以才早起,要有一個比早起更高的目標,也就是說你為什麼要早起?你早起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與遠大的理想抱負(幾乎都有),我們想要這個、想要哪個,想成為這個、想做到那個...
但我們真正所做的卻和所想的相背而馳,我們總是買點這個、買點那個,吃點這個、吃點那個...
這些眼前的小目標更好實現,而那些遠大的理想因為其太遠太大,大到無法通過短暫的努力才能達到。
所以我們經常拖延,就是完不成那些需要長期努力才能達到的長期目標。
最近讀了《早起的奇蹟》我才明白,早起是一種縮小現實和理想之間差距的好辦法。
想要實現理想目標,就要先使自己配得上這些目標。想要做更好的自己,就要做能夠使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
縮小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早起來做有助於個人發展的活動。
但是為什麼非要早起才行呢?
白天需要工作沒時間,晚上有時間但沒有精力。我們需要為達成理想而擠出相應的時間,想來想去還是早起最有效。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少睡一會,比平常更早的起床。哪怕只比平常早起1小時,將這1小時全部投入到有助於個人發展的活動上。
如果每天如此早起1小時,那麼1年就有365小時,相當於多出15天時間。注意,這個15天是全天24小時的(不用睡覺的),如果以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那麼就相當於45個工作日。
如果每天早起2個小時的話,那就相當於多出了90個工作日。
90個工作日,想想就有點小激動。這麼一算,一年竟然多出了3個月的時間。
看來早起還真是時間管理中的核武器。
想像一下,如果你將這每年「多出來的3個月」全部投入到有助於個人發展的活動上面,那麼你必然會比同齡人成長的要快很多。
這時,你肯定會想:「早起呀,聽起來就會好辛苦。」其實不然,只要有目標感,再以興趣為驅動,你就會燃燒激情。
有激情就會有樂趣,沒有激情的做事才會苦逼。
那麼目標有了,時間也找出來了,關鍵的問題也來了。落實到實際的場景中,具體要如何做,做什麼呢?
主要的指導方針只有一個:做有利於個人發展的事情,以縮小現況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早起的奇蹟》中介紹了6種有助於個人發展的活動。包含3個「靜態」的和3個「動態」的。
「靜態」的活動為保持心靜,自我肯定和內心演練。這三種主要是修心,達到一種精神的卓越。就不多解釋了,說多了就像雞湯一樣了。
「動態」的活動為運動,閱讀和寫作。運動修身健體,使一天充滿活力。閱讀可以增長知識和智慧,你所有要達到的目標都是可以通過讀書去學習的。寫作的話可以先從日記開始寫,幫助自己思考和明確目標,記錄每天的成長與變化。
活動的順序可以自行調整,活動的項目可以配合理想目標做出改變。
最後再總結一下:
目標感是支撐整個早起計劃的關鍵。
早起的作用是縮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早起的活動要投入到有助於個人發展的項目上。
每天成長的點滴積累,終有有一天匯成江河
推薦閱讀:
TAG:早起 | 時間管理 | 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