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人受到大量陌生人的指責(包含網路暴力)時,他的想法可能會有怎樣的變化?
面對突然冒出來指責的人,此人會認為對方不了解事情的全部而更堅定自己的想法,還是覺得自己做錯了?
如果有更大的可能性更堅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以解釋為這樣的懲罰超出適當的區間而內心失調,造成此人反而會堅定自己的想法的結果。
如果這樣的話,從這個人的心態以及未來可能行為來看,這樣的指責也許並不沒有達到伸張人們所謂的正義的效果。
由於網路暴力等多個陌生人的指責往往言論偏激,並且影響此人的家人朋友,在輿論引導下也容易誤解事情的真相或者是曾經另有隱情的事,持續時間久,影響劇烈,所以我個人認為是超出恰當區間的懲罰
曾經因為舉報了一組涉黃周邊的圖透並且智障的留下「已舉報」的評論後被五百多條評論罵過……在我平淡的人生里算得上是記憶深刻了。
辱罵我的人從我的愛好開始扒起,到我發的每一條微博,我說的每一句話,我點的每一個贊,都能成為他們攻擊的點。
一開始罵我的人還不多的時候我還能懟回去。
後來罵我的人太多了,我開始玻璃心,關掉評論提醒,換小號,不敢點開罵我的評論。
開始懷疑我是否做錯了。
開始去向別人求證我是否做錯了,想獲得認同感。
然後就是睡不著覺,覺得很煩悶,很委屈,脾氣變得很暴躁。
因為我覺得我沒錯。
見到淫穢色情的傳播行為(都特么畫十八式了)對其進行舉報,絕對是正確的行為。
然後我就開始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大概在兩天或者三天後,我開始感覺到平靜下來。
一周後開始切換回大號。
到現在有兩三個月了,還是不敢開評論提醒,有什麼可能會引起討論的評論也會切小號。
現在也是在匿名。
雖然帶來的心理陰影是有的,但我還是堅信沒錯就是沒錯。我的三觀是我的底線。
就這樣。
看個人。
雖說「言語就像風」。
但風有時春風化雨,有時狂風呼號。
「MEME」這個詞也不是無端產生的。
有人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有人甚至會為此自殺輕生。
我引申為,每個人受到「自身以外暗示」的接受度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比如我,去看電影的時候,那是經常感動的稀里嘩啦的。
但是哭的同時,我會分析出這個電影的這個手法等等。
也就是說,就有些時候我即使知道這個電影是強行煽情,手段低劣,那個音樂那個畫面擺明了就是讓你哭的,即使想透了,眼淚依然會流。
我覺得就屬於那種很容易收到「(感動情景)外界暗示」的選手。
同樣的,針對恐怖元素,我就不那麼感冒了,出現相應效果時,別人嚇得吱哇亂叫,我覺得一點都沒啥。所以我又是那種「(恐怖元素)外界暗示」冷感的選手。
而經常去觀影的朋友們,也各有各的「易感元素」。
所以其實什麼「笑點低」啦,「不會讀空氣」啦,「高冷」啦之類屬性,無非是每個人針對不同外界暗示的差異造成的。
說回到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確切答案。
在網路上你不知道屏幕那邊的人是什麼人生經歷,也同樣不知道屏幕那邊的人針對「外界暗示」的習慣。
那麼就會出現個體差異。
而這個差異就有可能會導致衝突,進而引發罵戰。
而針對謾罵,每個人的反應其實也不盡相同。
針對這個,沒有一個完全正確的理論說明「人接受大量陌生人的指責時就會怎樣怎樣」
千夫所指我行我素幹壞事的人(哪怕不是隔著屏幕,而是指著鼻子罵)一樣有(比如高鐵佔座那位或者遛狗不栓繩打孕婦那位,還有些前幾年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因為有人天生就覺得「自己幹什麼都是對的」
同時,有人天生就覺得「自己幹什麼都是錯的」
所以終歸還是看個人。
而你問題下面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有了方向性的假設了。
我覺得完全可以不用再問問題了。
陌生人.....不去理會。
認識的人......解釋
熟人.....解釋並求同情求抱抱
網民? 拔網線
謝邀。
這個問題她們可以回答一發。
@李藝彤
@楊超越
題主似乎預設了:網路指責/評論,是網民為了糾正某個對象的錯誤觀念/行為,或者至少是為了解決問題才出現的。其實往往不是這樣
首先要搞清楚,網路指責或網路暴力絕大部分跟伸張正義沒啥關係,大多是網友釋放積聚的荷爾蒙,圖個嘴爽。對別人進行責罵,教育,指指點點是會產生快感的。如果這個事件恰好跟正義沾邊,獲取快感的過程會變得名正言順,大家爽得一發不可收拾。網路上陌生人的指責,也許只是陌生人為獲取快感的行為,可別對這個行為賦予太多正面意義,不配…因為網路暴力自盡的都有,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謝邀!陌生人指責你無非就是打著自己觀點正確的旗號,發泄自己內心不滿的情緒。
一個個整的跟道德模範一樣,嗶哩吧啦的對你一頓指責就完事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