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裡有兩個孩子,父母一般都要求大的讓著小的,這種教育方式對嗎?


一個個案,不代表所有的家庭,但是卻極具代表性!

一次在商場的兒童活動區聽到有人爭吵,聲音很大,雙方吵到後面都已經很歇斯底里了!因為正好是家長休息區,後來了解了事情的全部內容!

吵架的是母女,帶著弟弟來玩兒,弟弟在下童車的時候(後來問了年齡,7歲了,還在坐童車,可想家裡很寵愛),無意中踩了姐姐的鞋子,弟弟說了句對不起就進去玩兒了!姐姐沒辦法接受弟弟的行為以及道歉,就和媽媽吵了起來!

母女各執己見,誰都說服不了誰,吵架升級,母親也接近歇斯底里的大喊,你有病,你神經不正常!女兒(14歲)這種情況下也變的開始行為不正常了,比如不停的暴力按壓免洗手液,不停的撕扯麵巾紙,不停的擦鞋,看起來鞋子的皮要被磨掉了,但她沒有停下來的感覺!

接著伴隨著母親的一句句你有病,你要去看心理醫生,女兒開始拿弟弟的衣服扔在地上不停的踩!嘴裡還在不停的說為什麼我要讓著他,他憑什麼踩我!

我其實深深的感覺到女孩子的無助,所有的行為都代表著她在發泄,而且沒辦法停下來!而媽媽還在不停的刺激!

在其他家長的勸阻下,女孩子到鄰店去玩兒陶瓷了!我坐下來和那位媽媽聊了聊,媽媽也顯得無助,她說她不明白為什麼女兒會有這種表現,我問她是不是有弟弟了以後才這樣的?她說以前不這樣,最近幾年越加嚴重!

後來又聊到平時女兒的表現,她說女兒平時很有禮貌的,而且他們夫妻對女兒和兒子也是一視同仁,但女兒在對待弟弟的時候就會劍拔弩張,屋子不允許弟弟進入,東西一旦發現被弟弟動過,就要扔掉,就連被子被弟弟碰過都會換掉!

僅從媽媽這裡聽到的就很明顯,姐姐的歇斯底里是有針對性的,但媽媽堅信對待兩個人一直是平等的,沒有偏袒!

我能夠想像的出這個家庭每天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媽媽很累,從她的表情和狀態就可以看出來!

就像樓上的朋友說的,教育沒有對不對,只有合適不合適,而且還要引人而異,因年齡而異,因孩子發展的不同心理時期而異!

我其實不相信媽媽說的她可以平等的對待兩姐弟,但我也不認為她是故意這麼說的!媽媽的無助很明顯!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並不公平,也沒有意識到會給女兒如此重的心理負擔!


謝邀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表示總讓大的讓小的是不對的,這不僅會讓大的孩子產生一種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感覺,缺乏安全感,更可能導致孩子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會成為問題孩子,而且會讓小的孩子過於嬌縱,不利於其明白事理,同樣可能會成為問題孩子。也就是說一味讓大的孩子讓小的孩子,父母可能同時培養出兩個問題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認為父母一定要保持公平,當然這種公平不是家長自以為是的公平,而是要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和感受上的公平。現在二胎家庭增加,很多家庭其實在迎接新生命的到了的同時,難以顧及大的孩子的感受,以至於有許多悲劇發生。在這裡,我希望父母一定要重視大寶的感受,讓孩子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行動中去,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他自己在家裡的重要性,而不是被忽視。


不患貧而患不均。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精靈,又精,又靈。精是聰明的意思,他們知道對比二胎前後的待遇差別,知道哪些些東西哪些時候,應該極力爭取,甚至歇斯底里,哪些時候應該躲得遠遠的,別惹小祖宗。靈是敏感的意思,家長的一個表情、一句話、一件事,都會對他們的內心產生巨大的影響,進而影響他們性格的形成。

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前提:年齡。不能因為小的1歲,大的3歲,就按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他依然是一個需要家人全身心愛護的小寶貝。

我從來都不贊同家長強調大讓小,一般的必需品,兩人都準備一份,不必要的大件,如果爭執,就分時段玩兒,或另找一件代替。切不可一讓了之。那樣對大和小的健康成長都不利。

切記。


他們只是覺得大的懂事了!

欺負老實人23333


教育方式無對錯,只有適合不適合之分 大讓小可以認為父母希望年齡較長的孩子能學會多多寬容,因為他們是哥哥亦或姐姐,所以他們有責任也理應關心別人 我可以把這認為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種教育方式,但如果弟弟妹妹做錯了事父母仍遷就著 那麼未免有些偏心。總之,我們應該站在道德的立場去規範孩子們的言行,而不是站在年齡的立場去加以偏袒。


謝邀。

不能沒有前因後果就論對錯。

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隔較大,在事情不涉及大的對錯的原則(例如爭玩具、食物)下,教育較為懂事的孩子愛護弟妹,這是對的。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不遠,我認為首先要分清是非對錯。不論實際情況,一味壓制大的或者小的孩子,都是不對的。


嗯?我覺得不對...先顧著大的~然後小的懂事以後,誰在理,就支持誰~


推薦閱讀:

TAG: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