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來講教孩子知識重要還是長見識重要?
為人父母幾年了,現在會讓孩子讀很多書,增長知識,但是苦於條件有限,不能帶孩子到處旅遊,增長見識。但是作為父母,也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忍不住想給他報補習班,請問教育孩子到底是知識重要一些還是見識重要一些啊,有時候感覺很迷茫。
謝邀。古人說要立德,立功,立言。從現在角度看就是品質,能力,傳承。所以我個人認為,知識,見識什麼的都靠邊站,父母第一位教育孩子的是好的德行,明辨善惡,獨立思考。
以上。
謝謝邀請對知識我們有一個錯誤認識一般認為那些將來應付考試的就是知識,其實對於今後的孩子來說,所有應付生活的技能都是知識。從這一觀點來說,你的言傳身教都是培養孩子教材,比如你和孩子的談吐流露的智慧,你的為人處事充滿關愛。直接影響孩子今後接受系統教育的思想方法和處事能力。所以說日常中多看書,少看肥皂劇;帶領孩子幹家務活,少聚眾玩牌;孩子也會有更多的向上努力的趨向。知識不全在書本,見識也不在周遊。書中自有。。。
讀書或者旅行,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原本就是相輔相成的事情,何來多少
不請自來。很多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寄養在爺爺奶奶家裡。然後父母認為這沒什麼,因為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反正孩子在學校可以受教育——這就是最嚴重的認知錯誤,以為學校教育可以代替家庭教育,認為知識可以代替見識。
舉個栗子:
老一輩可能認為冬天衣著保暖最重要,沒有注意款式,而孩子在學校等集體環境下,可能會因為衣著普通而導致同學無意的嘲笑,影響自尊——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孩子是不會主動和家長溝通的,而老一輩有時又會忽略這些成長中的負能量對於孩子脆弱內心的影響,從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形成阻礙。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環,而且是現今失敗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力量(其實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但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躲不掉的囧)。由於學校教育是孩子處在集體環境的情況下展開的,而學生階段的孩子們心智尚未成熟,很多同學之間的碰撞和影響都會左右孩子人格的形成,如果沒有家庭教育扶正,孩子的很多缺點就會在成長的路上逐漸放大,形成一些人格缺陷。
也許有時候你會看到很多學校教育(補習班也是學校教育的一種類型),比如:
沒錯,看起來很炫酷,我們對於學校教育的印象往往是這樣,灌輸知識,提高技能,拓寬眼界,但是事實告訴我們——然並卵!學校教育能達到這種水平沒有幾十年是不可能的,關於我天朝教育水準、資源和教師素質等等問題我們不提了,我只說,優秀的家庭教育可以彌補這些缺失,但是缺失或者錯誤的家庭教育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很多隱患。
比如我小時候……因為太老實,但是又不甘寂寞,經常被班裡的同學欺負,結果整個人都很內向。而且從小父母離異,媽媽一個人的教育還是缺失很多。一直覺得自己很內向,越來越內向,而且很依賴網路,在現實中都是對人很冷漠。現在為了自己的孩子我在改正這一點,但是還是太難了,唉~說到這還是感慨良多……包括現在很多校園也會發生類似的事件,從未停止。
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的應該是一個傾聽者和引導者,而不是內容灌輸者。孩子從很多渠道都能獲取知識和觀點,那麼父母要做的是什麼呢?繼續灌輸所謂的觀點,所謂「對她好的經驗」?顯然不是,家庭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培養獨立人格,培養思考辨識能力,增強能力,增長見識,讓孩子們懂是非,會進取,知禮義。
即,家庭教育是教給孩子獨當一面的能力,是教給孩子如何不再依賴父母,家庭教育應是見識為主,知識為輔。知識應該是孩子自己尋找的。小時候我媽會給我看十萬個為什麼,就是這本,熟不↓
還有其它一些百科、名著,很多都記不住名字了。看這些都是為了增長見識,明白道理,有時候知識和見識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當它們不能兼顧的時候,給孩子能力、眼界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前幾天優酷出的一檔叫《我是誰》的節目,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這個節目簡單的說就是一些明星或者普通人(也叫素人)被變換一個身份,完成一些為了克服自己人格缺陷或者使自己更強大的任務和挑戰。為什麼說這個節目,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對成年人的「再教育」過程,和變形計有點像,但是感覺這個節目看完有成長。
比如節目里有一段陳小春提到他父親,對於他的教育就是有很多放任在裡面,常常暴躁,不留餘地,而且會講髒話,所以他整個青年時期都是同樣的暴躁,直到娶了和他天天刷屏的應采兒,才有所改變。然後他遇到了一對父子考古學家,那個父親是個非常有學問的考古學家,在他兒子說話的時候,無論說的是什麼,他都願意傾聽,他願意給兒子感受式的教育。
這個父親說,很多事情,例如數數,孩子5歲數數還只能將將數到100,但是「很多事他早晚會知道」,(請恕我套用節目里這些片段,別收我版權費- -)這就是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地方,父母就是要教孩子他們不知道的事,別人無法教給他的事。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你能不能懂,家庭教育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把「你想讓孩子怎樣」變成「你教孩子如何把自己變得怎樣」。做父母是沒有門檻的,沒有人規定懂教育才能做父母,因此社會上才有那麼多不優秀的人。見識對於孩子永遠比知識重要,先為人,後成才,希望為人父母的都能盡到教育的責任,讓這個社會更好一點。
最近正好思考過這個問題,試答一下。個人認為教知識和長見識是相輔相成的,並不存在先後的問題。論純知識的培養,一般人在孩子初中之後就很難有能力直接教會孩子某某知識點,幫助孩子解決難題,更多的時候要委託輔導班、培訓機構來教授知識,訓練應試能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父母能傳授孩子知識的時間是很短的。但是,如果從更深層次的學習方式,看問題的角度,思維能力,學習興趣的培養上來看,家長可做的就很多了,至少可以引導孩子熱愛求知,喜歡閱讀,尊重知識。而且如果家長本身學術水平還可以的話,應該能夠在早期給予孩子中肯的建議和一定的幫助。見識也是一樣,雖然父母的見識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孩子,並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超越孩子的認知水平,但終究有一天,我們所學的東西,所信仰的事物會被時代所淘汰,到那個時候,希望我們的見識不要成為孩子的絆腳石。然而,從小儘可能的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走走,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帶孩子與不同的人接觸,讓他認識到世界不是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人也不全是你身邊的那些差不多生活狀態的人,而是無限精彩和不斷變化的。世界上有這麼多不一樣的人和事,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做事方法和生活方式,有這麼多不一樣的選擇和機遇。就能夠在無形中鍛煉他不局限於家校的視野,以及與各種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等到孩子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自理能力,放孩子出去見見世面,接觸新的資訊,孩子會自己辨別他該學習什麼,該補充什麼,什麼事情是真正重要的,什麼事情其實無關緊要。我想,這樣的孩子,知識和見識都不會少。舉個小例子,我老爹1978年西瓜大本科畢業,學習工科專業,後來從軍調到北京從技術幹部逐步轉型至管理層,老媽大專畢業,好像是學財經的,後來在中央黨校接了個本,公務員。本人魏公村某理工學校經濟學小本法律小碩,目前研究方向知識產權。論純知識,二老誰也不明白我現在搞的是什麼東西,連我碩士畢業論文的題目都不知道怎麼斷句,在我目前的學術研究中不可能給我任何實質幫助。但這並不妨礙我跟他們講一講我在做什麼,看了什麼書,以及對一般問題的看法。而他們現在回憶起來最成功的教育一是培養我愛讀書的習慣和比較向上的價值觀,第二就是從小帶我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江山,見識了很多風土人情,鍛煉我見什麼人在什麼場合說話都不緊張,懂得把握接人待物的分寸,去五星酒店不會覺得稀罕,住青旅民宿也不覺得有什麼委屈。如果說十八歲以前的教育歸功於家庭,十八歲以後則更多的歸功於社會,那麼我想爸媽的知識和見識教育,絕對幫助我在那個轉型的階段走的更穩健從容。
一個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西班牙旅行的時候,碰到一對中國父子。父親因為到歐洲出差,帶著孩子一路遊歷歐洲城市,在巴塞羅那,然後又去巴黎。
孩子很開心,在高迪建築的展覽館出來之後,他的父親說,我覺得今天2小時的參觀,收穫並不會比學校里一學期的藝術課少。雖然我們請了假,但我們行萬里路,都是知識。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父親這樣讚歎多元化培養的妥當。
吃飯的時候,他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
我總覺得,我們那一代人,是有貧窮基因的,沒有良好的物質條件,也沒出去見過世面。這樣的基因,是囿於自身以及上一代人的局限。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後,都會有一種對生活的不安全,希望拚命賺錢,希望出人頭地,拚命地用物質裝點自己。而我希望,下一代人,不會是這樣。
所以,他儘可能多地讓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見外面的人。
他的孩子今年十歲,衣著樸實,會坐長途巴士去巴黎,也可以與人用英語流利地交談,低調而內斂。
聽完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一句話:父母見過世面,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同於有錢的父母。他們往往具備的是: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奮,有以此拼搏而來的經濟基礎,有後天他人和自我養成的教養,最重要的,是擁有對萬事萬物的平和。
他們讓孩子知道,一個人非常努力,是可以有機會成功的;一個人不需要為了物質而束縛自己,有更廣闊的天空可以去走。
所以,父母見過世面的孩子,更容易對物質保持一種天然的寧靜,對慾望有天生的收斂,對精神有無限的渴求。
一個很成功的男士在談起自己的成功時,他坦言父這都歸功於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喜歡讀書和打拚,於是,他小時候,總是看到父親一個人在檯燈下看書,隔著帳子,也不知道看書的父親幾點才入睡。父親後來成了小領導,沒有任何背景的他,成了一家人的驕傲。
衣食自然無缺,他說,那時,帶給他的並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而是他通過父親,堅定地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除此之外,他的父親最大的特點,還總是帶他去遊山玩水。以前外出出差,總是會帶著他,給他和老師請幾天假,然後會和單位多請假一天,開完會之後,帶他去遊玩。那些年裡的日子,他比孩子幸福的,不是有沒有錢,而是發現自己走過了大山大水,變得開朗和從容。
我很喜歡一句話是,父母是孩子的終身相伴者。他算不上導師,而是風雨前行的那個人。作為父母,和孩子走一路的時候,必須跑得非常努力,這樣,孩子也會努力跟上你的腳步。
成為一個有見識的父母,讓孩子懂得努力的意義,讓孩子知道未來的寬闊,讓孩子明白世界的廣袤,或許就真的會有平和的生活氣息和生機勃勃的勇氣。
以上回答出自於我的公眾號:有娃,喜歡我的回答不妨來關注一下哦~~
---------------我是分隔線----------------------
每天5條短音頻提供育兒指導,每周1本經典育兒書解讀。有娃,幫你成長為更好的父母。微信公眾號:有娃(ID:youwa3000)。
http://weixin.qq.com/q/02aZv_BXC_bUT10000M076 (二維碼自動識別)
見識重要唄,現在這個拼機遇的年代,知識可以慢慢補,學校也會教,見識卻難得呀!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