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嚴格:葯家鑫,極端溺愛:朱曉東。
說實話,怎麼教育孩子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認為,如果大家都不刻意去教育孩子,那麼大人日常生活習慣和社會環境就會接管孩子的教育權。
也就是說不管家庭教育與否,孩子都會被教育,也可以說是影響。不過我不會說什麼漂亮話,說家庭該如何如何教育孩子。不現實,現實生活不是童話。中國也沒知乎說的那麼好。
我的建議是教育孩子,不影響他人,但同時也別吃虧。
舉個例子,比如排隊,如果大家都在排隊,那麼你就不要加塞。但是如果都不排隊,你要有能力管一下最好。如果沒這個能力,還死腦筋一直排。人少還行,人多就呵呵了。大致這個意思,實話實說,就是在書面上不好看。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孩子會打洞。
父母及親戚的性格,學識,工作,興趣愛好等等等等都會對孩子有重要影響。
為什麼有不少的人會子承父業,子承母業。就是家庭在影響孩子,哪怕父母不刻意去傳授孩子,但在潛移默化下,孩子已經有了這個萌芽,然後總會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刻意的去關注這些問題,然後萌芽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如果父母學習過音樂,舞蹈,外語,或者是工程師,醫生,律師,企業家,政府官員等等。那你總會在家裡去持久的做這些事情。
比如最簡單的就是放幾本這些方面的書,平常的時候看看視頻,再甚一點就是在家中會有些工作,比如老師備課,跳舞,彈琴,畫圖,接待客人這些都看在了孩子的眼裡。
稚童有著廣泛的興趣,這些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都是新奇的,一切都是他/她們學習的東西。這個時候父母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你不得不承認你是在影響著孩子。
孩子在去學校之前,都是在家庭的教導下。這個時候,孩子所處的環境會為他們構造粗淺的世界觀,構造粗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
有些人就說孩子繼承了我的天賦。其實不然,基因確實是變幻莫測的,目前誰都不可確定長期做一件事情,是否會對基因產生細微的影響。但這細微的影響傳承到孩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更主要的是,家庭對孩子的思維方式的影響。
這些影響就像烙印一樣,打在了孩子的腦中。以後如果變更生活環境或許可以改變,但長久的生活就固定了孩子的根本思維。
這大概就是天賦的由來,大概是龍子鳳孫的原因,因為你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上。
一個家族從微末中崛起不知要經歷幾代人時光,就像疊羅漢一樣,一層一層的往上。
人生下來大概都差不多,但是區別在於,父輩肩膀的高度。
——小鴻於鴻遠有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主要是與孩子關係最為密切的父母的教育行為。
第一: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
第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
第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最後,要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
總之,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
最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李玫瑾教授在網上關於孩子6歲之前一定要管的一段視頻。
雖然視頻較長,但李教授在談家庭教育方面的育兒理念字字珠磯,發人深省,聽完讓人感覺醍醐灌頂。比如她說:
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幾個問題,忍耐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6歲時候說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滾,可是你等他12歲再說不行,他可以拔腿離家出走,他可以說你不答應我,我就跳樓。
多麼可怕!才多大的孩子就敢跳樓?李教授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在研究犯罪心理學的過程中,李教授發現成年人的很多行為都和早年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無獨有偶,我最近閱讀英國作家奧利弗·詹姆斯的《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也談到了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作者認為,我們會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是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關愛和虐待等共同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