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極端嚴格:葯家鑫,極端溺愛:朱曉東。


說實話,怎麼教育孩子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認為,如果大家都不刻意去教育孩子,那麼大人日常生活習慣和社會環境就會接管孩子的教育權。

也就是說不管家庭教育與否,孩子都會被教育,也可以說是影響。

不過我不會說什麼漂亮話,說家庭該如何如何教育孩子。不現實,現實生活不是童話。中國也沒知乎說的那麼好。

我的建議是教育孩子,不影響他人,但同時也別吃虧。

舉個例子,比如排隊,如果大家都在排隊,那麼你就不要加塞。

但是如果都不排隊,你要有能力管一下最好。如果沒這個能力,還死腦筋一直排。人少還行,人多就呵呵了。

大致這個意思,實話實說,就是在書面上不好看。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孩子會打洞。

父母及親戚的性格,學識,工作,興趣愛好等等等等都會對孩子有重要影響。

為什麼有不少的人會子承父業,子承母業。就是家庭在影響孩子,哪怕父母不刻意去傳授孩子,但在潛移默化下,孩子已經有了這個萌芽,然後總會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刻意的去關注這些問題,然後萌芽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如果父母學習過音樂,舞蹈,外語,或者是工程師,醫生,律師,企業家,政府官員等等。那你總會在家裡去持久的做這些事情。

比如最簡單的就是放幾本這些方面的書,平常的時候看看視頻,再甚一點就是在家中會有些工作,比如老師備課,跳舞,彈琴,畫圖,接待客人這些都看在了孩子的眼裡。

稚童有著廣泛的興趣,這些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都是新奇的,一切都是他/她們學習的東西。這個時候父母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你不得不承認你是在影響著孩子。

孩子在去學校之前,都是在家庭的教導下。這個時候,孩子所處的環境會為他們構造粗淺的世界觀,構造粗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

有些人就說孩子繼承了我的天賦。其實不然,基因確實是變幻莫測的,目前誰都不可確定長期做一件事情,是否會對基因產生細微的影響。但這細微的影響傳承到孩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更主要的是,家庭對孩子的思維方式的影響。

這些影響就像烙印一樣,打在了孩子的腦中。以後如果變更生活環境或許可以改變,但長久的生活就固定了孩子的根本思維。

這大概就是天賦的由來,大概是龍子鳳孫的原因,因為你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上。

一個家族從微末中崛起不知要經歷幾代人時光,就像疊羅漢一樣,一層一層的往上。

人生下來大概都差不多,但是區別在於,父輩肩膀的高度。

——小鴻於鴻遠有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主要是與孩子關係最為密切的父母的教育行為。

第一: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

第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

第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最後,要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

總之,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


最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李玫瑾教授在網上關於孩子6歲之前一定要管的一段視頻。

雖然視頻較長,但李教授在談家庭教育方面的育兒理念字字珠磯,發人深省,聽完讓人感覺醍醐灌頂。比如她說:

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幾個問題,忍耐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6歲時候說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滾,可是你等他12歲再說不行,他可以拔腿離家出走,他可以說你不答應我,我就跳樓。

多麼可怕!才多大的孩子就敢跳樓?李教授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在研究犯罪心理學的過程中,李教授發現成年人的很多行為都和早年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無獨有偶,我最近閱讀英國作家奧利弗·詹姆斯的《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也談到了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作者認為,我們會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是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關愛和虐待等共同因素造成的。

01 我們為什麼和父母總是一樣?

有一次和妹妹聊天,吐槽和同事間發生的不愉快。

她突然說了一句,感覺你在為人處事方面和媽媽越來越像了。我心裡一驚:媽媽性情溫柔,從不和別人因小事發生爭執,正因為媽媽性格過於軟弱,與別人拌嘴也總是吃啞巴虧。我小時候親眼目睹過大人之間的爭鬥,心裡暗暗發誓:絕不要像媽媽一樣。可是沒想到,長大以後,我的性格也變得唯唯喏喏,從不敢和別人正面發生衝突,像個駝鳥一樣。原來父母做人處事的方式早已深入我心,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

奧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開篇中講道:人類自出生之日起,就一直迎合自己的養育者,期望贏得他們的關愛,並獲得物質方面的滿足,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有可能面臨死亡,不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

對於子女來說,想要獲得父母的贊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完全複製他們的所做所為。奧利弗·詹姆斯將這種行為稱為「後代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什麼是「後代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場銀行搶劫案中,受劫持的人質對綁匪產生了同情,還認同了綁匪的許多觀點,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由此而得名。

而且父母會通過言傳、身教、和身份認同三種行為機制影響子女的成長過程。這也和我們中國傳統教育里講到的教育方法是相似的。

孟母三遷和孟母斷機的故事是言傳身教最有力的事實依據。我們總是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起不了好的榜樣,就別指望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02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生下來便是如此嗎?

除了這三種學習機制以外,奧利弗·詹姆斯在書中還提到,虐待是子女同父母相似的最大成因,這是因為虐待會開啟絕望而強制的機制,進而造成人們重蹈覆轍,困難的是要克服幼年時遭受虐待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作者說,對於我們現有樣子的成因,我們都有自己相信的理論,找到你認為極大程度或全部由基因決定的心理特徵。

所以這一切都是基因惹的禍嗎?

基因表示不背這個鍋。

無數研究證明,幼年時的照料不足,才是脆弱性甚至極端精神病的罪魁禍首,基因並非原因。在39項有文件記錄的事例中,孩子或是被野生動物撫養長大,或是被提供食物而沒有獲得任何人類照顧,沒有習得語言技巧,也沒有任何社交技巧。之後便證實,在育兒機構長大的兒童,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比如自閉症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英國作家毛姆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聲名顯赫的律師,母親溫柔體貼。8歲前他一直過著被寵愛的日子,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美好的時光。然而8歲以後,母親因病去世,兩年後,父親也去世了。10歲的毛姆變成了孤兒,他被牧師叔叔收養,但是他的叔叔對他十分苛刻,自私。缺乏關愛,孤獨無依,毛姆變得孤僻、自卑,還患上口吃的毛病,在寄宿學校里,受盡同學們的嘲笑和諷刺。成名之後,他將童年的經歷寫進了《人性的枷鎖》。

如果命運再有一次選擇,沒有人喜歡受虐的童年。

早期的受虐經歷會導致孩子壓力過大,大腦開始做出適應,預測可能出現的厄運和痛苦。在激發人反應過度這一環節中,皮質醇激素起到了關鍵作用。

03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教育下一代?

① 一切從源頭做起,在懷孕期間,應該避免壓力,尤其是孕期最後三個月。孩子出生後,儘可能自己照顧孩子,在孩子關鍵的成長期用心陪伴,培養和孩子親密的感情,多帶給孩子正面向上的管教。

② 如果你是二胎父母,那麼要注意不要過分偏愛某一個孩子,2/3的孩子表示,父母會對兄弟姐妹中的一個表現出某種形式的特殊對待。這種偏愛大都是父母的經歷導致的,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出生順序及性別來決定自己對孩子的優待反應,這樣做的代價往往是,引起兄弟姐妹之間的同胞競爭。

③ 所謂的天才兒童,大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的管教,加上正確的引導。6歲前莫扎特的練習時間已經達到3500小時,所以莫扎特成為史上最成名的天才之一。大量的時間加上正確的練習,就能使兒童精通某種技能。

所以6歲之前父母是培養出天才兒童,還是小惡魔,主要看父母能否掌握幸福家庭密碼的鑰匙,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後天的培養模式才是孩子與父母相似的真正原因。奧利弗·詹姆斯的《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可讀性極強,它告訴人們:父母的言傳、身教、關愛、虐待等因素才是整個家庭幸福或不幸的基因密碼, 世代流淌,所以常言道,三代才能培養出一個貴族。


我來說說一個,大家可以適當採納。

我先講講這個家庭的環境

父親有志向,從農村出來,想在大城市中拼出美好的生活(90年代),而且,必須是干大的,打工是真的看不上的。後面是乾的有點起色了,但是也沒買房買車。和媳婦在城市裡過著,有了幾個孩子。親戚朋友想來城市打拚,都會找到這位父親,靠這位父親介紹工作等,現在都混的有聲有色的。

然而,後面的事情是大家都預料不到的,生意失敗了。和兄弟幾個合夥開的餐廳倒了,負債了。

從此之後,這位父親就過上了聽天由命的生活,成也運氣,敗也運氣,只要運氣來了,什麼都會好起來的。

家裡沒有經濟來源了,一直靠著自己幫過的親戚朋友們的借款過日子,因為早起思想的封建,也不讓媳婦出來工作。

到了家庭教育的部分

這位父親非常看重每個孩子的學習,幾個孩子無論買任何學習資料、學習設備都是一人一份,甚至電腦都是一人一台。看著是挺好的,但是這不是絕對好的,影響孩子的不單單是這些。

兩口子天天在小孩面前吵架,甚至有時候吵得會把離婚掛在嘴邊,而且吵架來來去去就是一個原因,我大致理解了一下,就是自己沒有能力了(卻自認為自己還有能力),會擔心媳婦心裡不好受,會離開他。

孩子在需要做任何決定或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都是以一種先否定的口吻來面對他們的。當孩子要要去做某件事的時候,父母會質疑他。拿一件事來舉例子,有一個孩子,他的成績其實並不理想,但是他想要提升自己,好好學習了,在約了同學出去學習並告訴了父母后,父母卻問他,「你確定你是去學習嗎?」當我知道了事情後,我馬上訓斥了這對父母(因為我知道了這個孩子他是真的去學習了),並且告訴他們,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

小孩的接受能力都是很強的,無論是行為還是心理層面。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孩子到底會怎麼樣?到底接收了什麼?

1.不敢邁出嘗試的第一步

2.總是否定別人、否定自己

3.運氣是關鍵

4.婚姻層面

5.盲目自大,實際上自己並沒有能力

不要以為孩子理解不了這樣的事情,對心裡有影響的小事情是可以直接改變孩子的世界觀的。

這是拿了一件朋友的事情來說的,寫得比較亂,但是孩子的教育真的真的是被這些事情影響的。


有時候覺得家庭教育相差甚遠

是的,倘若你也想和我們一起交流孩子成長的話題,可以關注公眾號:yydm678 並且獲得一些少兒讀物以及英文原版書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育,反而忽略了我們自身的素質!我們對孩子一直在要求,而我們忽略自己應該先做到!家庭榜樣是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須從自己做起,樹立很好的榜樣,希望孩子好好讀書 那麼我們應該先養成讀書的習慣,我們一邊玩手機,一邊罵孩子不看書只知道玩,不感到可笑嗎?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有作用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會圍繞著教育兩個字,而在教育的過程中分為兩到三個教育環境,一是學校,二是家庭,三是課外機構。

而就目前的教育環境來說,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因素。

1.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2.孩子的成績好壞也與家庭教育有很大聯繫。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也能反應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我認為小時家風品德做人更重要,中期後期在這之上毅力抗壓拼博夢想堅持更重要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