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都在用盡全力原諒父母
有一位網友坦言小時候在家族聚會上被媽媽當眾嘲笑過「唱歌難聽」,所以這麼久以來他再也不願意當眾唱歌。他當時努力爭取過,告訴媽媽這樣自己很受傷,可母親聽了之後大罵:「你是個男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生存!」
最親的人捅了你一刀,你說疼,結果對方毫不在意,沒事兒,多挨幾刀就好了。
還真是,往後的日子裡這些『刀』從沒少過。
01
鄰居來找我媽嘮嗑,她說自己女兒暖暖不孝順,畢業工作這麼久,除了給一點點錢其它的什麼都沒做過。就連過年,她寧願出國旅遊也不回家看看含辛茹苦的父母。想當年,為了養女兒.......
他們說了很多,而我媽一邊聽著還一邊掉淚,感慨生兒育女的不容易。可只有我知道,暖暖為什麼這麼做,她不過是討厭父母罷了。
有一次她頂撞了外公,媽媽沒問緣由反手就給她一巴掌,還罵她賤。她捂著臉大哭,以為可以得到安慰,誰知爸爸嫌吵,揍了她一頓讓她滾去沒人的地方待著。那天家裡來了很多人,大家都歡歡喜喜的,只有她待在房間餓了一天無人問津。
「我讀小學到高中的這些年,被打被罵像是家常便飯。上了大學才好一些,我不是不想對他們好,可每次看到她們就想起我被打被罵的樣子。上次回家提起這些事情,他們還說我記仇,怎麼不記他們的好。」
後來暖暖還是沒有回家,而他的父母也還在抱怨女兒的不孝。
這像是中國大多數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
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一半我就燒香了!
就你還想干XX,算了吧。你那麼蠢,連XX都做不好。生你還有什麼用,窩囊廢。......
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而伴著這些淚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脫離父母。
02
媽媽團里有一位母親分享說,自己不知道怎麼回事,明明那麼討厭自己的母親,可是現在卻成了她的樣子。
兩歲的時候,她爸爸就和別的女人走了。她媽媽的脾氣開始變得很暴躁,每次見到長得像爸爸的她就說盡難聽的話。『生下你是這輩子最大的錯誤。』『你長得像你那該死的老爸,我看著都覺得噁心。』『你就應該和你老爸一樣去死,永遠都不要回來。』
這是最噩夢的幾年,她發誓以後一定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受他曾經受過的苦。可孩子出生後她卻抑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每當孩子做錯一點事兒就情緒激動的大罵;等到冷靜過後又向孩子道歉。 她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童年缺愛,被傷害,受虐,沒有安全感,缺乏尊嚴的孩子,長大以後很容易出現自閉、抑鬱、自殺、暴力傾向、焦慮症等情況。但據調查發現,許多人在生了孩子之後,精神狀況好了很多,因為他們把精神痛苦宣洩到了子女身上。
03
我看過一條16歲女孩自殺的新聞,自殺的原因是父母的責罵;因為穿衣服太慢,洗頭時間太長。被罵完之後,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父母沒在意出了家門。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離開了人世。
女兒死後,父母回憶起女兒多次說過弟弟比自己幸福好多,大家都愛弟弟,每次發脾氣都是沖著她來。而且,女兒曾用他們的手機搜索過「安樂死」,還在網上購買過一把刀。
她發了很多次要自殺的信號可無人重視,最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孩子走了,在16歲這個花樣年華,她的母親跪在地上痛哭:「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
傷害還在,生命不再重來。
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僅僅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等到受不了了,所有的負面情緒迸發出來,也就無法挽回。
04
我有一個從小就被父母語言暴力的朋友,我問他,是不是你已經釋懷了小時候的事情,所以現在過節過年都會回家?
「當然不是,我現在時常會想起小時候的事情。可是那又有什麼辦法呢?我忍著,過節過年盡量不和他們吵架,不用小時候他們對待我的方式對待他們。我盡量溫暖,盡量用笑嘻嘻的臉去生活。可是我的心裡有一道口子,時不時的會疼一下。如今過節回家,是我拼盡全力做的最累的一件事情了。」
有些父母可能會說,難道我二十多年的養育就一文不值嗎?要不是為了養你,我至於這些年這麼辛苦嗎?
當然值,所以我們過節回家,定時給錢,可這樣的原諒,是我這輩子做的最累的事情。
本文由 莫小沫小姐 公眾號首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