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觀通常受什麼影響?你有沒有和好友或戀人物質觀差別特別大的情況?

偶然,發現一個朋友說他辦的一張有名造型室的剪髮卡還剩4000想轉讓,然後吃了一驚,大概自己可能400都不會充。由此想到物質觀問題。

有人買幾十塊的包,有人買幾千幾萬,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差別?

比如: 從小的家庭環境?

個人的經濟條件?

性格價值觀?比如有人追求物質,有人物質觀淡泊

有人認為高品質東西才配得起自己,有人認為物質會帶來安全感

有人因不在乎這些被說沒品質低廉或小氣

物質觀到底代表了什麼呢?物質觀有沒有對錯?物質觀會不會影響精神層面?

(比如我發現和朋友物質觀差很多時,就覺得我們在精神上也無法保持平等了)

你有沒有和關係比較近的人因物質觀不同而產生分歧、隔閡?


問:物質觀通常受什麼影響?

答:影響都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經濟基礎」,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學生期的物質觀來自於父母的經濟基礎,步入社會後的物質觀來自於自身工作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好的,物質觀一般比較開放,而經濟基礎差的,物質觀比較保守。

一個人的物質觀基本在經濟基礎線上下波動,有的人消費比收入高點,有的人消費比收入低點,但都是圍繞線來波動的,很少人偏離得太誇張。

問:你有沒有和關係比較近的人因物質觀不同而產生分歧、隔閡?

答:物質觀有分歧是很普遍的,比如身邊有的夫妻就有分歧,男的想花錢,女的罵他浪費錢,經常吵架。有分歧是常事,那關鍵是怎麼處理分歧。

這裡需要從兩個視角看待問題,第一個視角是多錢者,第二個視角是少錢者。

  • 多錢者看少錢者不慣,覺得他們摳門、沒品位、低級。然而,多錢者是否考慮過,也許少錢者沒有那麼厚的經濟基礎呢?你不能拿自己的富有來作為標杆,讓大家都向你的消費觀看齊。所以,多錢者自己消費可以理直氣壯,但也應該正視少錢者,沒必要鄙視他們。更何況,現在有一些低調的有錢人,他們消費觀也不高。
  • 少錢者看多錢者不慣,覺得他們浪費、炫富。而且還帶點嫉妒和自卑,其實這也是沒必要的,首先,花錢無法提升他的能力,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自身能力,少錢者不需要花錢也能不斷提升能力,在這點上你不會因為錢多少而掉隊,反而你用他們逛商場消費的時間來提升自己,你的能力很可能超過他們。能力可以帶來金錢,而金錢無法帶來能力,他們很可能坐吃山空。

不管是多錢者,還是少錢者,沒有什麼消費觀是絕對的,每個人選擇自己的消費觀(物質觀)都無可厚非,比如有人信奉「極簡主義」,可極簡主義者有一條規則,就是不強制推廣「極簡主義」,不用刻意去與另一種觀念辯論。

你去辯論,很可能是你心虛,你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夠信任,所以,你想用辯論來堵住別人的嘴,贏得口頭來讓自己安心。

你要慎重選擇自己的物質觀,並信任它,而別人的物質觀,那是別人的,其實與你沒有任何關係的,你應該允許他們的同時存在,你過你的,他過他的,你吃蘋果,他吃梨,這樣不就沒有爭搶嗎?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倆夫妻,男的是極簡主義者,喜歡宅,看書,思考,不喜歡購物,女的正常的消費主義者,喜歡逛淘寶買衣服,化妝品,他們融洽相處,因為男的本身就不想花錢購物,正好把錢都給女的去購物就好了。


家境、家庭消費觀念、身邊的圈子等因素。

講個我和我初戀的故事吧。

高中的時候喜歡班裡學霸A,本地人(國內某一線城市),身高183,學霸(類似學神),長得也挺好看的,情商很高(班裡基本沒有人和他關係不好,老師們非常喜歡的學生),很有錢(家裡都是那種動不動十幾個億的生意)。我成績平平,來自28線小城市,家境中上,顏值6分,性格比較內向。

喜歡他人家也看得出來,一兩個月就在一起了。(後來他跟我講他當時對我沒什麼感覺,不過一個這麼好看的妹子倒貼他不要白不要)

在一起之後矛盾就挺多的了吧。我覺得我除了長相其他東西和他沒法比,成績,家境等等等。在一起找不到任何平衡點。所以在一起的時間還挺壓抑/自卑的。感覺什麼都配不上他……

價值觀差距也挺大的吧。約會經常帶我去當地的高檔餐廳。去過幾次了,感覺挺不是滋味的。感覺父母每天過的很節省,自己買菜自己做飯,偶爾心情好了一家人出去下館子也就一兩百。我天天被帶出去吃一頓五六百。覺得對父母挺愧疚的。

每次出門買東西什麼的他覺得幾千幾千的很無所謂,我就表面看起來淡定實際內心有點接受不了吧。因為不是我能承受的範圍了。

我也不是物質女。他幾次想給我買飾品之類的小禮物都被我拒絕了。一是覺得不想欠別人什麼,不想給自己太多壓力,二是覺得大家都沒有開始掙錢沒必要花父母的錢做這麼多事情。

時間久了我就挺壓抑的,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我攢了很久的錢給他買了一塊手錶,我都沒有送過父母這麼貴的東西吧。不過還是不如他當時戴的表貴。並且他也從來沒帶過那塊表……我其實挺難難過的。

我很在乎的東西有的時候在他眼裡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後來性格三觀差太多了就分手了,現在想想其實也挺好的。至少打消了我嫁富豪的不健康心態……還是找一個適合自己比較開心!


物質觀受成長家庭消費觀念、個人生活閱歷、個人三觀、部分社會價值觀誘導共同作用影響。

個人覺得其中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天性以及基於此之上形成的的三觀內因起決定影響作用。

有些人是天性偏重物質感官層面體驗的,比較重視物質層面帶來的感官層面滿足感,以獲得安全感和個人價值感。這是某種人群的正常表象表現,是可以理解的。(這類人下三輪能量比較發達)

有些人是天性偏重精神層面體驗的,比較重視精神意識層面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平常偏重精神性活動,如個人興趣培養、創作性事物精神投入、靈修等等。(這類人上三輪能量比較發達)


生長環境影響物質觀吧。有時兒時遇到的一些刺激,也很可能會影響。

還有就是個人追求不同,對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肯花錢。我還是比較佩服這種人的。

我就活的比較現實了,不敢追求,把有限的錢均勻分配。


父母的教育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 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