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旅行和國內旅行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費用不同


國外旅行的話,能感受到更大的差異的文化吧,畢竟不同國家,制度建設、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還有飲食都有很多不同,獵奇感會更多些,我們去旅行不就是因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想要去感受世界的博大與精彩~

國內旅行,相對來說更方便更容易些,看國內大好河山,品民族多樣美食,更易滋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最大的感受就是國外很多地區的旅行比國內旅行省錢。

如果不想造成在國內旅行的錯覺,盡量避開中國旅行團多的地方。


舒適度


國內旅行經常讓人覺得這景點好坑,費用好貴。國外旅行你覺得玩的還行,值這個價。


國外旅行要假裝,國內要裝假。


我猜題主是踟躕在一個決斷的路口:是去國外旅行還是在國內旅行?

就旅行來說國內國外感受是因人而異,千人千面,旅行對於你有什麼意義,你想在旅行中得到什麼,逃避什麼,你又是懷著一顆怎樣的心去開始這段旅行,下面我僅僅說一下自己的一點想法。


我們為什麼要旅行?追根溯源到底是什麼驅使我們這些渺小的人類四處遊走。

我想了很久應該是這三方面的因素吧:

1.是我們人性深處的貪婪和慾望;

如果給你一個假想的世界,你會想要什麼?是首屈一指的財富,是舉世無雙的美貌,是強壯健美的體魄,是浪漫偉大的愛情,是促膝長談的四海佳麗,是沉靜深遠的智慧,成為擁有一切的世界之王。

沒錯這就是我們的慾望,是我們自私的基因驅使它的容器傳遞和表達它的信息,從而賦予了我們最底層的慾望---繁殖和擴張。毋庸置疑我們早已站在了生物圈的頂端,制霸寰宇成為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物種,適應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這一路的上下求索里衍生出了科學技術、藝術文化,成就了我們的文明世界。我們已經爬上了峰頂俯視著一切,但我們內心深處牢籠所困的洪水猛獸,使我們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里依然活得惴惴不安。

在文明社會道德準則的束縛和制衡下,我們的理智馴服了漫無邊際的慾望,讓它受控於現實生活的適度驅馳,將其化解成了進取和追求

我們一直在追求更好更有品質的生活,為求得美好生活的兢兢業業,不辭勞苦,冥頑不靈的進取著,想要更優渥的物質保障,更充盈的文化熏陶,更開闊的視野,想要在同類中佼佼拔群,想要優秀想要活得高人一等。而外出旅行似乎就是汲汲營營的人生逆旅中的一塊里程碑,旅行意味著更優質的生活,更開闊的視野,更豐富的人生閱歷。

2.是觸發我們智能的無窮盡的好奇;

人類無窮盡的好奇驅使我們探索到了文明的今天,還將繼續奴役我們向美好的明天掘進。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使我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探尋的衝動,之所以為人,好奇心於此居功至偉。從遠古時代開始的探索,讓我們這些雙腳站立的靈長類動物,眼睛不停的向外望,從觀察事物到探尋規律,逐漸習得並積累了智慧,進而使我們族群不斷壯大,千軍萬馬的奔騰在非洲大草原上,圍獵著昔日驕橫的野獸,疾風勁草般席捲到全球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在自然進化過程中獲得了指數級的加速度,將我們的同伴遠遠甩在身後。

我們從一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摸索,用嘴去嘗試一切,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漸漸的就知道了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然後漸漸的知道了自己世界之外的世界。從小到大這個世界在不斷拓寬,我們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在不斷磨合接壤,形成更廣闊的世界。我們通過閱讀來了解這個世界,可是我們更好奇地的是那個被描述的令人浮想聯翩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想動用所有的感官去真實的感覺它。

被探索過的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記錄,我們在看來自中亞碎葉的太白大仙「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時並不滿足於無限遐想,更想設身處地的經歷。我們想要旅行,無非是出於我們對於未知世界的無限憧憬,想用感官去體驗這個更大的世界,去自己親眼目睹一下。

3.是我們祖先在物質匱乏的紀元就逐漸寫進我們DNA里的遷徙。

遠古時代的物質匱乏造就了我們逐水草而居,為了生存必須趨利避害,哪裡有更充沛的水源我們就去哪裡,哪裡有可口的果實我們就去哪裡,為了族群生存必須不斷開拓新的領地,掠奪必要的物資。為找尋更適宜生存的環境長期處於尋尋覓覓四處遊走的狀態,進而獲得了極大的機動性,一直讓我們的祖先走出非洲遍布地球各個大洲板塊。

我們很容易就會在一個地方呆膩煩,如果在物質條件保證的情況下總想去到不同的地方去看看。現代文明使我們能夠運用科學技術來實現器官的延申,尤其是發達的交通網路讓我們可以不單單依靠雙腳就可以去往遠方,使我們從兩點之間的移動獲得了空前的效率。也正是這些交通網路促成了一個個不安分的人進行現代遷徙,同樣是為更好的生活而移動,成千上萬的交通往來無疑使我們的現代社會的更加繁榮發展。

生命所賦予我們的不是靜止不動。我們早就開始了現代化的遷徙,習慣了四處遊走,習慣了走走停停。

深埋內心的慾望、好奇驅使我們腳步不停,指給我們遠方。

是去國外旅行還是在國內

說說不同感受吧,說了半天更遼闊的世界,自然使推薦你去國外旅行,而且帶著探尋去感受更廣闊的世界,才更能看清渺小的自我。埃隆馬斯克都在做航天旅行了,就感受下這個尺度。另外不妨去看看@趙行德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為了攻陷這座城1453年有人把艦隊搬過了山

當年從埃及海運過來的方尖碑

是什麼樣的意志催生了如此宏偉的建築

公元4世紀的瓦倫斯水道橋,這玩意就是為了讓人有水洗澡

地下水宮,也就是城市蓄水池,看過電影《但丁神曲》有上鏡。

這片遺址上當年生活著一群怎樣的人,堪稱是羅馬帝國的魔都

純大理石打造,哈德良皇帝時期的神廟

兩千年前的坐便,真高級

當時世界第二大的圖書館

當年阿拉伯的夥計們是如何慘絕人寰的迫害當地的基督徒,把他們逼到地下挖出了綿延的地下城

伊斯蘭教神秘主義蘇菲派發祥之地,有個老頭在跳旋轉舞

地處塞爾柱帝國首府孔亞的絲綢之路驛站

土耳其的中山陵,當年凱末爾領導人民抗爭列強,建立現代土耳其,裡面有老蔣在民國24年送的簽名照

你能想像兩千年前古羅馬人用混凝土澆築了這個跨度43米的大穹頂嗎?

http://weixin.qq.com/r/jXTN1dLEQI8-rZa29yG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國外旅行隨便一個街道看人家小房子都覺得很新鮮欣喜若狂。國內都是差不多的建築....


就像你對象是中國人和外國的區別


從三個方面說吧

花費:國內國外旅遊不能籠統地說國外一定比國內貴。畢竟去東南亞地區其實也不貴(我身處廣東),往返飛越南泰國的話也就2000左右吧(不包括節假日)。在國內去上海北京香港消費水平高的地方旅遊也不便宜,畢竟一晚的住宿就要600了(中檔酒店)。國外大多的旅遊熱門城市或者發達地區的消費水平會比國內高,到不能以偏概全啦。

觀光:主要是地理因素,大家處於地球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經緯度,不同的海拔,不同地貌,當然呈現出來的風景也是不一樣的。就拿澳大利亞來說,大洋路上的海浪洶湧澎,真的看了讓人心生敬畏。在廣東看到的海景大多比較平靜,讓人心情舒暢。雖然國外也有很多異國風情,但是在國內不同地區不管是建築特點還是自然風光都是截然不同的。畢竟我們大中國面積大,跨的經緯度跨度也大。

語言:這個不多說啦,在國內基本普通話能通行全國,在國外的話英語是必須的啦,但是也有一些非英語地區國家不一定能單用英語解決問題啦。

主要看自己想要看什麼景觀,什麼經濟承受能力了,還有什麼出行形式。


覺得國外旅行就換個地方看中國人


可能在於規劃吧,國內玩的話可能怎麼玩都沒事,國外的話就要稍微注重點規划了


看到的人不同而已


重中之重,你的身份會從本國人變成外國人,(港澳台地區先除外),異國他鄉,你的新奇感與不安全感成一定的正比。

1文化差異,語言背景

2使用軟體,費用差異

國外的支付系統其實沒有國內方便,國內的支付寶,微信要比信用卡支付方便,當然也和我們的使用習慣有關。

3.旅行方式

國內第一次去哪,自駕,跟團,單人行等

國外的話,一般都會選跟團,有人陪的那種,沒有人講解很難體會到差異美的背後文化。同時也省心


去旅遊的心情應該都是一樣的吧,那种放松自由的狀態,和認識新事物的心情


個人觀點:一個更新奇,一個有點新奇;外國是「吃麵包」,中國是「吃油條」(此處麵包和油條是特指,並非偏見)


地域差異更大,你沒見過的更多,同行的旅行者更有錢


國外能夠感受不一樣的國情和更多的了解,國內是感受自己國家的民族風情和特色。


心情不一樣吧,尤其是現在朋友圈盛行,即使出國看個小沙包都會覺得比國內遊山玩水更有逼格吧。


理性上感受是的最大不同就是對景區管理理念的不同。

其實也不用去很多地方就能感受到,國內景點旨在賺一次性的費用,雲南、雪鄉等地方,好好的美景沒有好好的開發利用,國外的旅行景點不一定有多美,但是管理簡單且比較人性化,門票也相對合理,不會覺得特別不值得。

當然,這是相對比較好的國家而言,比較貧窮的國家還會坑蒙拐騙,在金字塔下面被騙走一百元人民幣是我旅遊到現在最生氣最鬱悶的一次旅遊,體驗真的非常不好。即便金字塔多麼宏偉,埃及歷史多麼神秘,只會感到深深的惋惜。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心理學 | 旅行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