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金磚的重新解讀:偏執與突破

李凌佳琦 耳機與雜談

說起HIFI播放器這個東西,大家一件事肯定是先分個派系,國磚為一派,洋磚為一派,洋磚則再又細分為日磚和韓磚,按照正常人所理解的「隨身」播放器來說,索尼的NW-WM1Z,也就是俗稱的「金磚」,依然還是在發燒音頻的主流視野當中活躍著,並且是擁有著目前唯一的日磚旗艦代表作的身份。作為2016年9月推出的播放器,放到現在確實可以說是有些「上古」氣息,且儘管上市之初的狂熱話題度早已逐漸消退,但它卻一直在HIFI圈的主流視野中活著。

金磚以「發燒」的角度來衡量的話,一直是充滿爭議的一款產品,不可否認索尼在金磚上達到了許多技術層面的「突破」,但卻有些或許是因為「偏執」而帶來的不可忽視的槽點。

近些年的索尼,雖然在音頻領域的市場份額上依然是獨佔鰲頭,但對於發燒友們來講,它的形象卻不像過去那麼自帶光環屬性了。近期的音頻產品,索尼那種辨識度極高的品牌氣質與其在設計思路、技術方向上的特立獨行,在帶來爭議的同時,依然能夠在很多方面吸引索粉和發燒友們去探究和解構。

從Walkman系列的普通消費級產品,索尼就一直在開發自家的S-Master數字功放技術。這種技術路線和常見的DAC-AMP體系有很大的區別。DAC-AMP體系中,主控晶元配合IO讀取數字音頻源文件,輸出到DAC的數字信號管腳,DAC做數模轉換後輸出實質上的模擬音頻信號,一般DAC都無法直接推動聽音設備,所以需要在後級接入放大電路,也就是AMP。最後你的耳機和音箱都會由AMP的信號所驅動,轉換成耳中的聲音。至於平衡非平衡、放大方案、時鐘同步等都只是在這套體系中修改一些具體的實現,本質上沒有改變這套流程。

索尼的S-Master原理和DAC-AMP不同,經過多代的發展,它已經被應用於幾乎Sony全部的媒體影音設備產品線上。S-Master在工作流程中完全沒有操作模擬信號,所以可以算作純數字功放, S-Master的初始工作流程是主控讀取音頻文件,得到數字音頻信號流,通過索尼定製的晶元對音頻流調製為PWM信號,對PWM信號功率放大,經過最後一級低通濾波器就完成了模擬信號輸出,直接驅動聽音器件。只有在最後一級通過低通濾波器才會出現真正的模擬信號。

和傳統的DAC-AMP體系相比,數字功放的優點是非常高的電源效率,這要比AMP電路中常用的A、B類功放強很多。只要在完成信號轉換PWM時進度夠高,原信號的信息量能得到很好的保持(數字信號能出錯校驗、信號同步都很好做)。結合這兩個優點,移動設備搭載數字功放是非常合理的選擇。高效率和低功耗對於很多移動播放器而言,就是非常重要的使用痛點,這也是很多國磚無法解決的。

雖然數字功放有很多優點,但由於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也不能直接下結論:

1. 傳統的DAC-AMP體系非常成熟,測試標準全面且客觀,可以很快看出音源設備的硬素質。而數字功放的流程比較依賴和數字信號處理相關的轉換流程,這些部分沒有統一可參考的體制,夏普的1bit和索尼的實現不同,也沒有官方技術文檔,我們很難做同量級的客觀比較。

2. 數字功放系列的移動產品只有Sony在做,很難比較不同廠商的同類產品信息。

3. 以我個人的聽音經驗來看,數字功放的產品出聲比較「數碼味」,沒有傳統DAC-AMP產品聲音中的飽滿度,這是因為通過低通濾波器後對低頻頻段特性削減過度造成的,高精度的低通濾波器會存在這種問題。

在金磚上,索尼只介紹了它搭載了S-Master HX 全數字放大器,其他細節一概欠奉,只粗略的提到了支持以PCM轉換的形式播放DSD格式。在連接支持DSD的耳機放大器時,可以輸出原生DSD格式。但實質上NW-A45及更老的F886都搭載的是S-Master HX,從命名無法看出金磚的優勢;筆者猜想這是一套體系的名稱,裡面的具體晶元、電路設計有著不同的等級,否則對不起金磚這彪悍的售價。

相對於普通國磚,金磚必須克服數字功放的這些缺點,保證「非數碼聲」這樣的取向,才能完全發揮S-Master HX的實力;為此金磚還搭載了DSEE HX/ DC相位線性器。前者對320K 等低質量音源效果比較好,後者改善了PWM信號輸出到低通濾波器時的低頻段特性,這也是數字功放的缺點之一。

總的來說索尼在數字功放方面的堅持在業內也算是「獨此一家的偏執」,有人說索六萬放棄了這種方案,而走了傳統的DAC-AMP路線,是不是索尼在自己打自己的臉。但考慮到那龐大的體積,我覺得是索尼對隨身的定位產生了比較大的歧義,不能作為在移動設備上全盤否認數字放大的理由,這裡就不去深究了。

至於金磚的外形、工藝、操控,我就不打算在本文里細講了,如果放一個結論的話,只能說它目前的操控流暢度和體驗處於一個中游的水準,但橫向對比不少依然走傻大粗路線的國磚旗艦的話,可能還是佔優居多。只是,索尼畢竟是索尼,如果現在考慮選購一款旗艦播放器的話,消費者理應對金磚的要求的操控體驗更加嚴苛,從而導致一定的小失望,這其中原因,和它三年前就已定型的硬體配置有一定的關係,畢竟有些廠家已經開始在HIFI播放器中用上手機級的Soc了。

而關於「突破」的地方,其實講起來就比較複雜和微妙,我只能儘可能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來。這一個月把金磚當作主力機的時間裡,算是對它的素質與音色有了一個相對深入的了解,這次也帶著它逛了一圈上海SIAV展,我認為其優缺點分明的聲音表現,也確實對得起它承受的「爭議」。

咱們先從它的優秀之處聊起吧。

平時在使用金磚時,我會把DC相性器調整在A Standard的位置,根據一些資料顯示,這應該是索尼對傳統甲類放大器聲音的模擬,相比其他模式的話,A Standard的聲音更加自然,尤其是低頻的質量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就像接駁了一個普通的暖聲甲類耳放一樣,但同時又不會明顯丟失細節或者壓暗高頻。

另一個我會常開啟的功能是DESS HX,一是因為我的資源里有一部分文件,大概是我六年前入燒時從來歷不明的地方下載來的,聲音質量參差不齊,但因為我這個人稍微有點懷舊傾向,加上也懶得刪已經存入的歌,就一直保留在那。二是開啟它後 ,可以顯著提升細節表現,有一種聲音骨架更加結實飽滿的感覺,雖然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個升頻功能,但這個結論對任何碼率的音源都通用,目前也有其他產品有自己的升頻演算法,比如樂圖的墨菊,但都沒有DESS HX來的那麼自然,只是這個功能會一定程度上犧牲金磚原本還算優秀的續航表現。

前文提到了A Standard可以帶來類似甲類放大器那樣溫暖自然的聲音,那麼大家其實也可以猜到標題中的「突破」來自於哪裡。雖然我知道這帶有一定的主觀傾向,但我確實認為,金磚已經脫離了索尼過去的便攜HIFI播放器上明顯的「數碼味」,其音色厚實飽滿,骨架沉穩安定,結像體積稍粗,不會像傳統數字放大那樣聲音線條感纖細、清瘦,而且動態飽滿、瞬態響應優秀,驅動一些不難推的耳塞的話,很難想像這是索尼所呈現出的聲音風格。

很多人認為金磚的風格是典型的流行走向,其實不然,在我眼裡,它器樂的表現實際上要比那稍帶染色的人聲更加搶眼。金磚的高頻結像線條並沒有做的比較纖細而帶來聽感上的「凝聚」,而是實打實地做到了紮實、穩定,而且對亮度做的非常保守,卻能量感充足,但高頻器樂在大動態下卻不會有任何「刮耳」感,反倒是真正做流行化調音的器材才會去做強高頻的亮度與衝擊力。

如果以聽大編製交響的要求,去衡量金磚的聲場,那絕對是旗艦播放器中數一數二的水準,橫向規模雖然不算大,但是縱深表現非常充沛,且整體的聲場與結像位置是略微前置的(搭配得當的前提下),雖然不指望能達到「皇帝位」的感覺,但至少「指揮位」還是綽綽有餘的。另外就是不得不再提到A Standrd帶來的氛圍感,能夠感受到器樂的聲浪與泛音在空氣中彌散又衰減的過程,你可以認為這是刻意模擬或者增益出來的,但它就是和我們常規認知中,器材靠刻意加強混響帶來的「氛圍」,有顯著的差別,完全不是一回事。

金磚的短板,其實不用我太多地說明了,首先是它的推力和信噪比數據,應該是主推的播放器產品中最低的那幾台(有某韓磚品牌墊底),32歐負載下4.4的輸出功率剛剛超過200mw,不過這個表現的話,眾多入門級的國磚也能夠在金磚面前喊它一聲弟弟。但與此同時,金磚卻不支持Line Out輸出,最後能夠拯救它推力的途徑也被砍掉了。而近期所流行的靜電單元耳塞、高敏直推型大耳,金磚也是一概不能勝任,它所適合的,只有一些低阻易推的耳塞產品。相比一眾國磚能夠在高增益、大音量下保持極其變態的輸出參數,它只有在其所能勝任的推力範圍內,才可以表現出旗艦級的聲音水準來。

此外,索尼雖然在操作的流暢度上「無力回天」,卻在後續的固件中加入了目前主流的藍牙接收功能,支持LDAC編碼,也是能看出索尼希望它能夠擁有更強的生命力,且或許短期內也不會有替代品上市。

總結一下金磚的聲音的話,我認為是相對雜食的,尤其是普通的流行口水歌與嚴肅的大編製交響樂這兩個看起來風格都過於極端、常規認知中不太可能兼顧的音樂類型。後者我已經詳細地說明過了,而流行的話,主要是因為金磚的人聲染色染得非常舒服,男女聲均如此,而且索尼所面對的主要消費群體也以主聽這類音樂的用戶為主,作出相應的針對調音也不奇怪。

時至今日,索尼金磚還是會被燒友們津津樂道的東西,作為一款市售旗艦HIFI播放器中的「老人」,它依然擁有極強的個性和只增不減的信仰屬性。不論金磚會不會是索尼的最後一款S-Master方案的高端播放器,但這麼多年的偏執下來,在金磚上的所看到的突破,確實已經被時間和市場所檢驗。

參考價格:20999元


推薦閱讀:

TAG:播放器 | 索尼(Sony) | 國磚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