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您的家裡有一個失能老人時

編者按:「家有一個失能老人,拖垮一家人」,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照護問題已成為養老服務的「最痛點」和底線民生的「最短板」。

本文轉自財經早餐(ID:Femorning)

作者沈三萬老沈

過年的時候,老沈聽聞了家裡親戚關於「失能老人家庭和護理保姆」的一則故事。

親戚家有一位近九十歲的老人,七年前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近兩年發展成為了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重度失能老人。兒子和兒媳都很孝順,日夜照顧老人,但近兩年,在老人重度失能之後,已經六十多歲快要奔七的兒子和兒媳也感到了力不從心、體力不支。就這樣,夫婦倆請了一位24小時全職護理的保姆,一同幫忙照顧老人。

令老沈注意的是,護理保姆在親戚家的待遇:工資不輸白領,每周雙休;一日三餐由僱主買菜、燒飯,保姆只需看好老人即可;保姆每年回老家四至五趟放長假,來回機票由僱主負責;僱主不僅負責機票等路費,還負責親自開車送保姆去兩小時高速外的機場,全程接機、送機;保姆每次回老家時僱主還需額外送上紅包+特產禮物等。

在這種情況下,親戚還對老沈表示:生怕自己為保姆提供的待遇還不夠好,留不住保姆;你不知道,現在為失能老人找一個全職保姆太難了……

老沈本以為這是偶然現象,查詢資料之後卻發現,「失能老人難找護理」的現象原來已經如此普遍!

  • 網友A表示:現在保姆特別難找,尤其照顧痴呆症老人,有錢也難找。
  • 網友B表示:老年痴呆最難護理,隨時跑丟,隨時闖禍,屬於高危行業,有選擇的保姆都不願意干這個。
  • 網友C表示:護理類本就缺人,普通老人尚難找全職保姆,更何況痴呆症老人,做久了容易抑鬱。

那麼,我國目前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嚴峻現實!

什麼是失能老人?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通常,老年痴呆症患者到達後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

中國尚未廣泛開展失能鑒定與評估工作,到底有多少失能人口也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廣泛被引用的是全國老齡辦在2016年「第四次我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中提到的數據:2016年,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個年齡節點需要關注。

  • 一是75歲。75歲之後的失能發生率會大幅提高。以德國為例,75歲以下老年人的失能發生率不到5%,75歲-79歲上升到9%,80歲-84歲接近19%,85歲以上超過40%。
  • 二是85歲。85歲之後的老年痴呆症發病率激增,失智風險加劇。據估計,到2060年美國的阿爾茲海默病人數將是現在的3倍,佔總人口的3.3%。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這句話正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成為現實。具體來看,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長期照護病床一床難求。

去養老院,這是大多數失能家庭的第一想法,但現實中卻很難實現。

從2017年統計結果來看,我國至少有1000萬失能老人需要長期照護床位,最保守估計急需的服務床位數是565萬張,但目前還不到130萬張。

第二,護理人員一人難求。

沒法送失能老人去養老院,就只能請護理人員,但這一條卻更難實現。

央廣網消息,按國際慣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護理人員,以我國4000萬失能老人為基數測算,護理人員需求約在1000萬人。當前,護理服務人員隊伍匱乏,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的不到10%。

在現實中,撇開普通家庭難找護理人員的問題,連專業機構也難找護理人員!據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2015年對上海民辦養老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有92%的民辦養老院遭遇招工難題。在濟南的一家養老院,負責人表示,10個護工承擔著60多個老人的護理工作,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很難招到人。

面對問題重重的現狀,「怎麼辦?」,這是每個人關心的首要問題。

政策頻出!

要解決養老問題中的最大痛點,首先離不開的還是「政策」二字!

經常看我們財經早餐簡訊的朋友,一定會對2019年開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頻繁出台的關於養老問題的政策印象深刻。

比如,2月23日簡訊:

2月19日簡訊:

2月17日簡訊:

2月13日簡訊:

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可謂前所未有!這表示,國家已經高度重視養老問題!而從地方來看,作為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也在快馬加鞭地起到示範作用。

以上海為例,2019年1月,上海金福養老院董事長徐兵委員就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大會上明確點出了「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他從五個角度提出了建議,包括配置政策工具、推行以社區為載體的居家養老、以需求為導向優化現行長護險制度、合理提高護理員薪酬待遇水平、撬動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介入等實質性內容,可謂句句精準。

延伸閱讀:

徐兵委員:上海長護險制度的實施,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失能老人照護需求,但由於老人總體經濟狀況一般,支付能力有限,接受度不高。為此,五個角度提出建議:

一、加強頂層謀劃和政策整合。儘快推進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設計,明確民政、衛生、人社等職責定位。以長期照護服務為核心,橫向銜接相關救助、醫療等政策,整合失能老人照料和護理服務項目。配置政策工具,構建以長期照護服務和保障為主的綜合政策體系。

二、健全完善社區、家庭、機構融合發展支持網路。以社區為載體,制訂長照治理計劃,推進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深度融合,支持養老機構將服務延伸輻射社區和居家,探索設立「家庭照護床位」模式,讓老人足不出戶享受到機構服務。降低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准入門檻,簡化申請條件。

三、以需求為導向優化現行長護險制度。梳理與養老保險制度、社會救助制度責任邊界,健全服務規範和質量評價體系等配套政策。結合失能老人養老特點,科學劃分照護層次內容,為失能老人提供全面照料,突出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完善籌資機制,發揮基金會等互助共濟作用。

四、全面提升養老護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建立健全護理照護類職業體系,探索實施護士多點執業或特殊護士制度。設立專業護理技能培訓機制,引導支持家庭女子參與統一培訓、持證上崗。合理提高護理員薪酬待遇水平。

五、撬動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介入。通過政府購買、公辦民營或PPP融資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長期照護服務。培育專業化、公益性長照機構,增加有效床位供給。結合學校開展德育實踐,將為失能老人義務服務作為考核評定內容。

逃不開的年華老去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作為養老問題中最艱難的部分,「失能老人護理問題」已經成為了關乎人性、財力、能力等多重因素疊加的複雜問題。隨著平均年齡的延長,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概念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國古話說「養兒防老」,但當一個近七十歲的兒子,要長期日夜照顧一個九十歲的失能老人時,也不禁會讓人為之捏一把汗:照顧者也已到老年,實屬難矣。

我們期待,養老問題在政策的扶持之下,能漸漸獲得改善!這不僅是為現在的老人,更是為以後的我們自己,畢竟,世上無人不會老。

推薦閱讀:

TAG: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