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唱很多歌,但就是不會看譜子怎麼辦?

這我相信,我們都是這樣起步的。當我們喜愛唱歌,並能唱好多歌時,並不是先從會看譜子開始的。

不識字也一樣唱好歌。我認識的漂亮英俊的小帥哥李雲,就是小學都沒有讀完。他在卡拉ok廳唱歌,一唱就是十幾首。他的家鄉是安徽,他還會唱黃梅戲。說他不識字,他的同事們都不信。他非常認真地對我說,他會唱的歌都是聽會的。我們到部隊教唱歌曲,發現相當多的青年戰士不識譜子。這樣就往往造成了一首歌曲容易唱錯的地方,大家全都一樣錯。這個連隊怎麼樣唱錯,那個連隊也怎麼樣唱錯。

現在許多喜愛唱歌的朋友煩看譜子,只想唱著抒發感情,心情愉快就得了,還看什麼譜子,學習都學煩了。這是一種厭學的心理。

前面我講了,聽歌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但決不是只靠聽歌就可以不用看譜子。不看譜子的聽,只能是一種粗線條的聽。就是聽歌唱家演唱,他也不會把譜子唱得完全準確。不是說歌唱家唱得不對,而是歌唱家唱出的歌曲,是經過他本人二度創作的,與作曲家原譜是有不同的。學唱歌,只有一面聽歌一面對照著看譜子,才是可取的好方法。另外,多看譜子對提高試唱能力是有必要的。也許,看第一首新歌的譜子時,你還不會嘗到什麼甜頭,看上幾首後,你就會覺得,在看譜子的過程中,既可以選擇出自己喜愛的歌曲,又可以開闊視野,豐富頭腦。如此堅持下去,每日一歌,或每星期一首歌的看下去,音樂修養和藝術思維也都會隨之提高。

學會看譜子並不難

簡譜我們大家都認識,因為這是一種簡單的世界通用的記譜方法。所以,我國的歌曲,一般都採用簡譜記譜方式。認識了簡譜,並非就會視唱新歌。為什麼?關鍵在於視唱準確。

視唱新歌唱不準,只能是說明唱得少,多唱就會唱得准。

我國的簡譜是由日本傳來的,易讀易記。七個阿拉伯數字1234567,表示音的相對高度的排列。另外,簡譜易於視唱,是屬於首調唱法,唱起來調性感強,不易跑調。學生學會了,就一通百通,改調也非常容易。

在上樂理大課的時候,我發現,音階唱的不準,為什麼不準?主要是音階概念不夠明確,這是一;唱得少,聲音缺乏控制,這是二;沒有鍵盤樂常識,這是三。

音有基本音和變化音兩種。鋼琴;電子琴或手風琴上白鍵子所發出來的聲音,就是基本音。

基本音是七個具有獨立名稱的音階。即;音階:1234567唱名:dO ra mi fa s01 1a xi音名:CDEFGAB變化音在基本音的左上方加上一個小小的變化符號。

例如:#桿:#4bB:b7兩個音在音高上的相互關係,就叫音程。音程是用級數和音數來說明的,兩者缺一不可(級數也叫度數)所謂音數,那就是音程中所包含的半音或全音的數目。音程的音數是用分數、整數和帶分數來標記的,

如:1到1是純1度;1到2是大2度

1到3是大3度 2到3是大2度

1到4是純4度 3到4是小2度(音數為1/2)

1到5是純5度 4到5是大2度 1到6是大6度 5到6是大2度 1到7是小7度 6到7是大2度 1到i是純8度 7到i是小2度

小2度的音數為1/2,也叫半音。

大2度的音數為1,也叫全音。

3到4、7到i是半音音程關係。

唱歌

不熟悉音程的人,在唱音階的時候,容易把3到4成全音。這樣一來,音階就沒法唱准了。還有7到i也是半音。要記住:基本音1234567,它們之間的音程關係。

反覆多唱幾次,把它們的唱名、音高唱准。

每天只要用一刻鐘的時間練習視唱。先學習簡譜,普及歌曲大多數都有簡譜歌片。進一步還要學習五線譜。好多藝術歌曲或鋼琴配伴奏歌曲,都是用五線譜記譜的。

學習唱歌一要有熱心,二要有耐心,三要有恆心。莎士比亞說:「無知是上帝的咒言,知識是飛向天堂的翅膀。」學習唱歌也要勤動筆。許多專業歌唱演員,都沒能做到這一點。寫什麼?要寫聲音概念上的認識,寫看譜作品分析,寫對歌曲音樂形象的理解,寫對歌曲表達從內容等等的看法,寫新譜子的案頭分析,寫老譜子的經驗整理……

你會發現,在學習歌唱方面,自己的理解力、想像力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多練、多看、多寫,發掘了你的潛能,會使你從不會唱歌,到能隨心所欲地唱歌。到一定階段還會產生飛躍、升華,成為受人歡迎的好歌手。

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1978年諾貝爾獎得主)和威廉·蔡斯(William Chase),試圖通過研究專家的記憶局限性來更好地洞察專家的記憶能力。

按照德赫羅特的研究思路,他們請各個級別的棋手重建曾被人動過的棋局。不過這盤棋局不是大師對弈後的殘局,而是一盤亂擺的棋局。在重建這盤隨機棋局時,棋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

這證明,象棋運動中的特異性記憶不只取決於象棋這項運動,還取決於棋局的類型。這些實驗驗證了早期的研究結果,有力地證明了能力的非通用性,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的能力。早在一個世紀前,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就首先提出了上述理論。當時他指出,拉丁語說得好不等於英語水平高,幾何證明也不能教會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邏輯思維。運動健將不等於運動全能。同理可證:學會視唱樂譜不一定要有高深的文化水平。

1956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Miler)曾發表過一篇著名的論文——《非凡的數字7±2》。米勒在論文中指出,人的記憶有一定的限度,每次只能處理5~9條信息。西蒙強調說,通過把不同層次的信息構建成一個一個模塊,大師就能突破記憶的極限。通過這種方法,他們會去捕捉5~9個模塊,而不是5~9個具體細節。以(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這首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歌曲為例。歌里的信息模塊數取決於聽者對歌詞與樂譜的熟悉程度。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這句歌詞是一個非常大的模塊——奧運歌曲的一部分;對於懂漢語卻不懂歌曲的人,這就是一個一句話的完整模塊;對於記得英語單詞卻不明白含義的人,這句話是幾個單詞模塊;而對於認得字母,卻不認識單詞的人,這句詞就是幾個字母模塊!

在歌唱新手和指揮大師之間就能清楚地看到這種差別。假如有一個音樂總譜放在面前,歌唱新手和大師會怎麼處理其中的信息呢?新手滿眼都是音符,而譜子又有高音譜表、低音譜表等多種記法,因此他獲取的信息模塊遠多於15-20個。那麼指揮大師呢?他會將樂譜整體化,然後把總譜分割成5~6個模塊,這樣記起來不就輕鬆多了!根據獲取一個新的記憶模塊所花掉的時間,以及普通歌手成長為大師級選手所需要的時間,西蒙估算出了大師的大腦中存儲的信息模塊數:5萬~10萬個!就像我們聽幾個字就能背出一首古詩一樣,大師只要看一眼樂譜,就能從記憶中提取出相應的信息模塊。

訓練有素的樂手在背譜的情況下,能以幾乎正常的水平演奏。

在這裡我提出一個要求,學習歌唱一定要學會看歌譜!不然,有新創作的歌曲要你首唱的話,就會尷尬了。你看一下,那個歌星還是歌唱家,沒有自己的首唱歌曲呢?


推薦閱讀:

TAG:譜子 | 唱歌 | 唱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