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問答記錄(二):內景、一陽初動、忘身

問答記錄(四):諸般內景之詳解

某甲:感覺眼睛閉著上後有亮光,沒管它過了會頭頂突然很熱,感覺小腹收縮,全身燥熱後背出汗,心裡想著專註呼吸就好,但是一觀察心跳有點過快了,而且自己好像呼吸怎麼跟跳動一樣往返很短,嚇的我趕緊睜開眼睛。

靜下來呼吸細微下來後看到恐怖的畫面,具體是什麼我也沒看清楚也不敢看。本來專註呼吸的但是我確實害怕,就心裡默念了一會阿彌陀佛,出狀態了。

師:第一,您描述的靜坐感受是什麼。觀呼吸修法中如果方法正確,一定會出現呼吸在自我覺知中變成一個搏動的點這種景象。這是即將忘身的前兆。道家修至此若不入歧路去轉修氣脈,再進一步則可入玄關,完成後天境界重返先天的轉換。佛家則即將跨越欲界定。

第二,諸多身體反應為什麼出現。靜坐到呼吸成為一點這步,呼吸已經比較細微,注意力集中度較高,道家觀點認為身心無為神氣自然有所為,此時陽氣初動,體內會有莫名溫暖氣機萌動,陽氣熏蒸入腦,頭會熱。有經驗的人可以一眼看出行者打坐是否獲得小驗,其中一條就是看這個陽氣是否升起,陽氣是否蒸騰入腦,昇陽的人外在會有顯著的變化。

第三,腦中出現圖像,這是靜坐到此必然出現的,也是佛家欲界定的一個標誌,不是標準是標誌。此時因注意力較集中,可以看清平時忽略的念頭,每個念頭都是圖像,平時不注意不能發現而已,此時注意力集中便顯露而出。道家此步為真妄相攻,幻境非幻亦非真。覺知中有光明出現,道家叫性光顯露,再往後會虛室生白。佛家叫法比較多,說幻光者,說有相光者,說心光者,皆是此景,南傳認為是禪相初顯。小腹抽緊,自然內縮,這個現象年輕人在呼吸細微的狀態下極易出現,並被很多老修行認為是判斷是否即將進入或者進入止息的標準之一。性慾增強,是體內陽氣升騰,小腹自然內抽的直接產物,年輕人會很顯著。失眠也是由於陽氣入腦導致,睡眠是陽潛於內陰浮於外,陽氣升騰剛好反其道而行,西醫理論血液流動增強能量供給充分,腦細胞自然活躍度增強。更何況有這些靜坐景象出現,心中有好奇有得意有恐慌,更是影響入睡。

小腹收縮這點再說的明白些吧,免得不明所以被人忽悠。社會上很多教胎息的培訓班把這個當秘訣,丹田抽動。原理其實很簡單,由於呼吸減弱或閉氣,肌體平日的呼吸習慣導致自然的橫膈膜抽動,帶動小腹收縮,就形成了所謂胎息形成前的丹田抽動。其實這種橫膈膜抽動只是源於往日的呼吸習慣,而非腦缺氧,只要平靜放鬆的度過這個階段,仍可以保持閉氣很長時間。傳統道家功的丹道修習中,過了氣脈運行的階段,真氣歸元小腹自然緊縮,會有肚臍吸緊後背的內景,出現此內景就要開始引氣歸元泊然入定的階段了。在科學不普及的年代,這階段內景屬於不傳之秘。接著說第三點如何對治。首先,您最不喜歡的小腹收縮這種呼吸方式,對身體並無害處,也與身體健康程度並無太大關係,肺活量的增強也不會幫助消除這個肌體的自然反應。(錚按:有人指點某甲需增強運動增加肺活量來對治小腹抽緊,完全不知此段功夫緣由,以盲引盲,實可嘆矣。故於此師有此說。)當然,平日里增強運動多鍛煉非常有益健康,永遠是對的,只是並非此景的對治之法。這個景象最大的影響只是會分散原本集中於呼吸的注意力,會干擾繼續深入定境。

此時應對之法很簡單,就是繼續放鬆精神,將注意力繼續集中在呼吸上,肌體會逐漸適應呼吸微弱這種低氧狀態,橫膈肌收縮會自然停止。當然,還有比較直接的訓練方式,稍具危險性,這裡就不談了。單就靜坐而言,放鬆精神繼續專註於正念,已經完全可以解決問題了。腦中圖像問題,也是這樣,只是因為你修止晉級了,勢必會觀到細微的念頭,這是相互配合的,隨著止的程度深入,能觀的更細微。這是單純修觀者所不能理解的。出現圖像,你去關注了,就走神了,圖像其實就是妄念,無需緊張害怕,這些圖像與你最開始靜坐時腦子裡的各種雜念並無本質區別,只需要不理會,繼續關注呼吸即可。還有熱氣問題,如果修道家氣脈的,有些傳承會轉入其他方式,會有很多身體景象出現,妙不可言,但對於禪定而言則屬於歧路了,這裡不談如何深入氣脈修習,僅談如何繼續深入禪定。其實不用說,明白了是什麼為什,自然也就明白了應如何,就是一些不理會,繼續專註於呼吸,這是萬能鑰匙不二法。時間有限,大概就說這些吧。至於是否繼續靜坐,還是要看自己需求,運動鍛煉健身效果顯著某些方面更勝靜坐。即使打坐也應適當運動,動靜相兼不可偏廢。


(五)一陽初動言難盡

某甲:入靜進進出出,呼吸在短和停之間來來回回,可能是小腹收縮狀態還未穩定下來。只要一入靜就勃起,但是沒有男女畫面就是光光勃起,感覺很舒服影響我入靜的時間,在門口進進出出。

師:建議你觀察並描述一下勃起前的「入靜」是怎樣的狀態。靜坐中發現勃起那一刻之前,你處於何種入靜狀態,是否在觀呼吸,呼吸狀態如何,有無呼吸,是否能覺知到身體,心裡活動是怎樣的,等等細節。這些細節觀察明白了,當可更上層樓。當然,如果你發現勃起之前就去觀察這些細節,就是分心了。(錚按:此處為靜坐一重要關口,自古道家只用一陽生解釋,師於此欲點化某甲更上層樓。)

某甲:當呼吸某一刻變短了,這個時候小腹緊貼,人感覺熱,環境身體外感變得厚重、模糊,感到較黑,鼻端附近感受更明顯,就像是如如不動。

然後呼吸就更短,直到像跳動或是呼吸消失了(幾秒甚至半分鐘),就突然一下子身體更熱了腦部發熱,好像也有點眼冒金星被人打了一拳一樣,背自己直些,勃起。

然後我不管它,就像坐地鐵不理會旁邊飛馳而過的廣告牌。這個時候就出現問題了,勃起的舒適,雜亂畫面,呼吸時停時不停,就是亂,我很難在這個狀態好好觀呼吸。

師:這些都不是勃起前的細節,建議你反覆多次觀察,這一步涉及到丹道和禪定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辨別過來人的重要指征。另外,明白你說的如如不動只是個形容,但此時色身覺受未除,與真正的如如不動尚距遠矣。

你所描述的勃起後的亂是清晰的。這個亂,不止是因為你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身體覺受上,還在於其具有物質基礎,此時亂與不亂不是能靠主觀意識決定的,不亂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外,入定與腿疼沒有任何關係。有腿疼時不是入定。入定了腿絕不會疼。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入定時不知腿疼,出定後發現腿實際上是疼的,這屬於沒有入定過的人臆想編造,以訛傳訛竟成了標榜入定的指標。(錚按:入定不知腿疼出定仍疼的說法時來已久越傳越廣,謊言說多了就被大家認為成真理。真入定者,周身鬆軟,豈能身痛。其中理法我師不願多說,包括很多靜坐修行的細節原理,多避而不談。非師保守,而是更容易讓自欺欺人者無所遁形。)

你自述呼吸變化的過程,呼吸停止的那一段,覺知目標是什麼,這點非常重要,需要觀察清楚。禪定是高度覺醒,而非不知,覺醒與不知皆是針對所觀目標,而非妄念,知妄念則非定。知什麼,不知什麼,這點未入定者或未觀察清晰者是認知不清的。另外,還是建議您觀察清楚一陽生前一刻發生了什麼,非常重要。一陽生是自我喚醒,如果觀察不清,弄不明白,則會止步於此無法繼續深入禪定。道家於此多是繞路而行的,用其他方法重新入境,於是便產生了諸多法門諸多派別,但最終還是要殊途同歸的,只是絕大多數學人繞路後便迷於歧途,玩弄感官為樂,則終生摸不見門檻了。(錚按:師於此處再點某甲,雖未詳解原理,但已指明如何掃除前行障礙,希望某甲通過細緻觀察明了此段功夫由來。可惜某甲於大障礙處無意深究,轉而問向其他,錯失機緣。法不對機,師便不再多言。)


某甲:身體的周邊皮膚感覺熱熱的是氣感?每次坐到呼吸自動抽動或者不呼吸一小段就開始發熱。可是我脈都沒通。

師:覺知敏感,氣機萌動是好現象,也是入靜必然出現的,但同時也會分散注意力,對於禪定觀呼吸來說,對身體反應的覺知是妄念。繼續專註呼吸,勿關注其他反應即入中道。道家天元丹法也是如此。而修氣脈的法門會轉向舍氣從脈,內景變化萬千,雖然有趣,終落下乘。

某甲:唉知道要一直專註呼吸。就像一萬說禪里說的除了你專註的正念其他都是妄念一樣,做起來是真的難啊,尤其是怕中斷斷斷續續。

師:無需畏難,覺知到身體變化是自然反應,和你靜坐中其他妄念沒有本質區別,不迎不拒就是了。知幻即離,怕的是不知,既知即離。另外,道家所講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是要身心兩忘玄關開竅返還先天才會出現,得之者沉痾即起,效驗如神,多數行人盡其形壽未嘗聽聞,更不要說遇到了。

某甲:可能10幾秒就入靜了。很快腦部發熱入靜,但是下半身感覺像一坨石頭在那有些重,感覺了下手沒了腳還在。

師:能巡路而行,快速入境,說明訓練方法有效驗了。手最先消失,屬於常態。勿有意尋身,守真志滿,逐物意移。發現規律,複製成功,是成就世間法的基本要素。(錚按:覺知到手腳消失已是分神了,禪定時關注的目標只有呼吸,若是執著於是否忘身而不斷去觀察身體,只會大大增加更進一步的難度。)

路是自己選的也是自己走,旁人只是告訴你哪條路上有何景觀。君今初窺門徑,距登堂入室門檻尚遠,需持之以恆方有所得。(錚按:法緣盡,師去。)


推薦閱讀:

TAG:禪定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