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朱棣文:人生要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帶著熱情去迎戰

本文來源:演算法與數學之美

「朱棣文」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他30歲進入貝爾實驗室,40歲成為斯坦福大學首位華裔教授,50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60歲就任美國能源部部長。他的家族更可怕,三代皆教授,12位博士。

高曉松在提到自己家族的時候,曾很自豪地說過:我們家都是知識分子,碩士都算是文盲。的確,在高曉松的家族履歷中,「清華」、「院士」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滿眼都是國之棟樑。

高曉松出生在一個顯赫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不過,如果高曉松看到朱棣文的家庭情況,可能除了嘆服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因為朱棣文他家簡直就是「常春藤收割機」和「博士生產器」。

外祖父,李書田,天津大學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家、水利學家。

父親,朱汝瑾,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美國三所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母親,李靜貞,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哥哥,朱築文,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斯坦福大學醫學系教授。

弟弟,朱欽文,政治學博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美國頂尖律師。

(左)朱棣文、(中)朱欽文、(朱築文)

妻子,吉恩,物理學博士,斯坦福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朱棣文與妻子吉恩

朱棣文的家族履歷其實不止於此,據了解,他的父兄輩中至少有12位博士或大學教授。朱棣文絕對是有強大的DNA的,但是少年的他並沒有表現得與眾不同。小時候有點離經叛道,幼兒園燒壞了家裡用餐的塑料桌子,中學時期曾經輟學過兩個月,大學去了離家不遠的相對平凡的羅徹斯特大學。

讓他真正開掛的是,大學以後。他興趣廣泛,並且有一股「釘子」精神,善於實幹和鑽研。他是那種挖井一定要挖到水的那種人。初入大學,朱棣文醉心數學,並且獲頒羅徹斯特大學斯托達數學獎;大二時,一本《費曼物理講義》讓他決定轉戰物理學,他畢業時,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雙學士學位;而後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因為物理研究的突出表現,獲頒國家科學基金會博士預備生獎學金、國家科學基金會博士後獎學金;在貝爾實驗室的四年時間裡,朱棣文和研究夥伴AllenMills,專心學術,分別研究正電子問題和激光測量問題,用四年的時間共同得出了原子體系之中量子電力學修正的最精密測量方法。

江蘇太倉的朱棣文小學

之後朱棣文在斯坦福大學執教之外,繼續專註自己從1983年就開始著迷的原子冷卻技術的研究,1985年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 。1987年到1992年間,他在斯坦福大學實驗室製造出了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減慢原子速度。因此他被譽為「能抓住原子 」的人,同時憑藉這項創舉,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獎為朱棣文帶來了全球聲譽,他不止步於此,他說服一些大企業捐資,在斯坦福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個Bio-X實驗室,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Bio-X實驗室;他還創建了精密測量實驗室、玻色-愛因斯坦實驗室等世界頂級物理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中,朱棣文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科學新秀在他的指導下成長起來。

朱棣文支持對可替代能源與核能的研究,並認為必須用它們來替代現有的化石燃料,以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他的想法也成功引起了奧巴馬的注意,在奧巴馬的提名和支持下,朱棣文成功就任奧巴馬政府能源部部長一職。朱棣文是繼勞工部趙小蘭後第二位華裔部長。

這個毫無政治經驗的科學家並不羞怯,也絕不逞強,為了美國變得更加能源高效,減少碳排放量,應對全球環境危機。他盡自己所能領導「太陽神」計劃,用革命性的方法,將各種纖維直接轉化為能源,最大限度地獲取太陽能。四年後奧巴馬連任,朱棣文適時地請辭,回校繼續教學和學術研究。

他的成功,或許是刻在骨子裡的DNA,或許也是流淌在心中的那份堅守和努力。

朱棣文在經歷過自由的幼年,堅持不懈的青年和中年,對後來人說:「在一生中,你必須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帶著你的熱情去迎戰,不輕易放棄。」

參考文獻:

1、華人第一學霸家族:三代皆教授,12位博士…他說自己算失敗者,

sohu.com/a/225671235_55


推薦閱讀:

TAG: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 | 能源 | 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