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教育在無形中否定與諷刺現代社會,而嚮往以前的生活?

本人大一,我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和三年高中里接觸了好多教材里的喜歡否定現代社會和城市生活的文章,比如人們很忙,沉迷手機,破壞環境等等。語文作文中相關的命題作文,出題人也會偏袒以前。可是我一點都不喜歡以前的生活,以前沒有這麼發達的科技,人們生活不便利,大多數人思想沒那麼開放,男女不平等,而且我在內心相信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是一切問題,比如人們為了造一次性筷子砍的樹實際上是特意種,反而保護了環境。而且一些問題以前就沒有嗎?比如現代人沉迷手機和以前搓麻將也沒差啊,再比如階級差距,以前更難實現寒門出貴子吧。而且我接觸的雜誌什麼的也多傾向與批判現代社會與城市。我並不是說一定要尬誇不能批判,但是這樣一味地批判的風氣讓我覺得很噁心。哪些享受著現代社會的便利為了博眼球去詆毀現代與城市的矯情作者真的太噁心了。更噁心的是教育為什麼要認同噁心的人的噁心想法?可能有人要噴我歧視農村,好吧,我好像真的歧視農村,ps我是農村出生,但是我拼了命的想要脫離農村,進入城市。


謝邀

題主你的問題描述的很好,論證起來還大致上有理有據,我也就說說我的看法。

中國的現實是,社會發展不平衡,落後的地方還很窮,發展得比較快的地方卻面臨著大城市病的問題,教材是統一編寫的,問題就更複雜了,很多作文出題,共享單車,高鐵,移動支付,可是很多地方的孩子,生活中並沒有這些東西。這就好比你告訴一個孩子,速食麵不營養,是垃圾食品,可對他來說,這種垃圾食品是他難得得改善生活的食物,不然他只能吃饅頭鹹菜。

這是你對現在的教育的教材不認同的原因。

而你覺得教材否定和諷刺現代社會,現代社會就是這袋速食麵。

我也願意解釋一下這種否定和諷刺的原因所在,其實並非否定和諷刺,不如說是一種反思。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科技並不是萬能的。它可以讓大家生活更便利,接觸更多的信息,更富裕,但是它解決不了意義的問題,情感的問題,人的問題。人在其中迷失了。大家文明,有禮貌,有邊界感,遵守規範,但是相應的是陌生感,和疏離感,和孤獨感。

科技讓人類生活更美好,可是科技也造原子彈,應用於戰爭。製造聳人聽聞的種種新聞,置事實於不顧。刺激你的種種慾望,告訴你要有這個,有那個,讓你放棄追問,問你自己,我要它……幹啥啊?搜集你的信息,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人們不是全村所有人天天打麻將吧,那就只能喝西北風了,可是你看誰沒有天天走到哪兒帶手機的,吃飯,坐地鐵,上課,走到哪兒,帶到哪,不帶出不了門。

這不是矯情。

只是這不是你面臨的問題,讓你沒有深切的感同身受而已。

感同身受可能並不存在,除非你面臨相似的境遇。但是要全面地看問題,不要片面地理解問題。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

城市—農村也不是二元對立的,批判現代文明的人懷念的也絕對不是一個愚昧落後貧窮保守的農村,就像文藝復興也並不是為了恢復希臘文明存在的,相反,借復興的名義,其實是為了更好的追尋。

而懷念從前,也並非現代人的專利。

比如柏拉圖認為,早先時代的人,比我們更好,也比我們更接近神

我最近讀到的一本書中這樣說。


你說的我都認同,我也是拚命想要留在城市裡的人。故鄉固然美好,但貧窮就是貧窮,落後就是落後。

我不覺得是選題人故意選這些題目,而是我們的教育總愛把觀點新穎、內容豐富作為選題標準,但我認為觀點合適,內容詳實得當更為重要。


本人一線城市,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現代社會生活的兩面性,沒有見過題主說的「否定現代社會,嚮往古代社會」。由於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有這些問題我認為是正常的。(以下省略政治內容,手動狗頭)

在我看來,題主會有這種想法,可能是因為誤解了老師的意圖。現代社會的便利性毋庸多言,而社會現象以及它背後隱含的原因是我們需要關注、探索的。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辯證性思維,應當是語文教學的目的。

寒門難出貴子,這個問題每個時期都不一樣。古代肯定不用說。不過我國20世紀比現在更容易出「貴子」。至於原因,可以多看看知乎上相關問題。


負面影響太多

都出都可以穿出來負面的教育方式

現在的消息傳播之快

以前是記者 出版社

現在呢是衛星以 盆友圈 快手 抖音 火山小視頻等等

消息一出鋪天蓋地而來太害怕了

以前需要看電視 報紙才可以知道

最害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負面傳播害怕


我覺得以前的教育里也沒太多說現代社會不好的,很多的文章裡面也在批判當時社會的階層問題,貧富問題等等。

桃源生活也是人們的一種嚮往,在這個追名逐利的社會裡尋求一絲的安寧,這就是沒錢的人只想賺錢,有錢人還要嚮往更高層面的東西。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教育 | 社會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