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八個關鍵期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在孩子的思想道德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父母素質、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育人方法,對下一代的成長有著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中國教育家陳鶴琴
從孩子一出生即根據其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結合個體差異,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教育、訓練和培養,這是每個做父母的天職。這裡,重要的是準確抓住時機,並確定教育課題。因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在關鍵期對孩子施以適當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杭杭是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小男孩,親戚朋友都很喜歡他,兩歲半的時候父母決定送他去幼兒園,可誰知入園僅僅兩天,就被老師退了回來,因為杭杭不能跟小夥伴一起活動,他一刻都坐不住,成了班裡的搗蛋鬼。以後父母接連送杭杭去過5個幼兒園,每一次都是不超過3天就被婉言勸退了。經過醫生的診斷,證明孩子患了「感覺統合失調症」和智力發育遲緩,跟關鍵期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有關,需要進行治療和訓練。
1935年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做了這樣一項實驗:剛出生的小鵝,如果最初看見鵝媽媽,小鵝就跟鵝媽媽走;如果看見的是洛倫茨,小鵝就跟洛倫茨走。如果不「讓小鵝看見到活動的物體,兩個星期之後,它就失去了「認母」的能力,也就不會出現這種行為了。洛倫茨把小鵝認母的這種行為稱為「印刻」現象,人類也不例外。科學家把人類的這種現象稱為「關鍵期」。
關鍵期是人腦某個功能區域神經網路構建突發生長期,也是人學會某種知識、技能、行為等的最佳時機。人的大腦發育的過程中,都有一個發育計劃時間表:在哪一個階段哪些功能先發育,哪些功能後發育。如果父母抓住了這個大腦發育時間表,在孩子那些大腦功能正在發育的高峰期,對孩子適時實施教育,則效果就要好得多。反之,錯過了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再對孩子實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許多。
美國心理學家蓋塞爾和湯普生做過一個著名的孿生兄弟爬樓梯實驗。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兄弟,他們還未滿周歲,喜歡滿地爬。一天,在他們的房間里出現了一架小梯子,「兄弟倆立刻對梯子產生了興趣,圍著它爬了一圈又一圈,試圖爬上去,但最後都沒能成功。蓋賽爾和湯普生先選擇了弟弟進行爬梯訓練。從出生的第48周起,對弟弟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梯訓練,連續訓練6周後,他才能勉強地獨自爬上樓梯。而哥哥是從出生的第53周才開始進行爬梯訓練。雖然兄弟倆的學習時間前後僅相差6周,但哥哥的學習能力似乎比弟弟強許多,他很快就學會了爬梯子。兩周以後,蓋賽爾讓孿生兄弟進行爬梯比賽,結果他們倆的速度不相上下。
這個實驗表明: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俗話說:春來不下種,秧苗無處生。孩子的春天就是關鍵期,父母的教育就是種子。如果錯過了關鍵期,孩子的巨大潛能就被白白地浪費了。父母千萬要注意,一旦錯過了關鍵期,你即使花再大的力氣也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教育孩子,父母是需要花費力氣的,可是不能愚公移山,而要使巧勁,用巧力。這個「巧勁」、「巧力」就是在孩子的關鍵期實施恰當的教育,充分發掘孩子的潛能。
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在教養自己的孩子時,就應該認識到關鍵期,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關鍵期。把握住了「關鍵期」,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關鍵期。把握住了「關鍵期」,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錯失了「關鍵期」去教育孩子,就會事倍功半。教育專家認為,父母應該抓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八個關鍵期。
關鍵期一:感官發展關鍵期(0~3歲)
孩子感官發展的關鍵期是0~3歲。
我國「豬孩」王顯鳳從小被繼父遺棄在豬圈中吃豬奶長大。她學會了在豬槽中搶食、啃草根樹皮、扒土、蹭癢。一直到8歲她才被人發現,救出來後發現她不會說話、穿衣、吃飯,跟豬的習性一樣,專業人員運用各種方法對她教育、訓練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她智商過低的主要原因在於錯過了感官發展關鍵期。
關鍵期二:語言學習關鍵期(0~6歲)
6歲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語言敏感期在6個月左右就已經出現,兩歲左右出現語言爆發,3歲前是聽的敏感期,3~4歲是說的敏感期,5~6歲是應用、閱讀、理解的敏感期。0~6歲是孩子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父母要經常跟孩子說話、講故事、提問,鼓勵孩子多說,促進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為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期三:動作敏感期(1~3歲)
3歲前是孩子的動作敏感期,這一時期也稱為孩子的第二次降生,要早點讓孩子學走路,充分讓孩子運動,發展大肌肉動作,因此建議父母不要一直把孩子抱在身上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個印度男孩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狼叼去哺養,8歲時才被人從狼窩中救出來。由於多年來與狼生活在一起,錯過了行走、運動等等關鍵期,他不會走路,不會用手拿東西,只會爬。他的習性是白天潛伏,夜間活動,午夜嚎叫,只會用嘴叼吃生肉。教育專家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復人性,但收效甚微。一個簡單的站立他學了兩年時間,走路學了6年時間。
在這個關鍵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以促進左右腦的均衡發展。另外,要進行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這樣不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關鍵期四:秩序關鍵期(2~4歲)
孩子的秩序敏感力表現在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2~4歲是教孩子知曉規矩的關鍵期。
媽媽很注重培養3歲的德德的秩序感。就連吃飯都被媽媽利用上了,每次吃飯前,媽媽總先讓德德洗手,然後用毛巾擦手,然後拿一個小碗、一把勺子,最後坐到位子上吃飯。這一系列活動長期堅持下來,竟然培養出了德德做事的良好順序感。
在這個時期,父母應逐漸引導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鼓勵孩子多與別的孩子交朋友。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訓練他們養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後適應社會規範。
關鍵期五:音樂能力發展關鍵期(3~5歲)
教育專家指出:3~5歲是孩子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俊俊很有音樂天賦,這得益於媽媽從小對她的訓練。兩歲時俊俊對節奏明顯地表現出極大熱情,媽媽就使用身邊的玩具或者器皿讓孩子自己「製造」樂器,如敲打玩具、碗盤等。到3歲時,俊俊又開始模仿熟悉的或者喜歡的旋律,還會跟隨音樂「翩翩起舞」,媽媽就又買了很多適合她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話故事音樂的光碟給她學習。4歲的時候「為了幫助俊俊學古箏,媽媽還給她專門請了一個教古箏的老師。
如果要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一定不要錯過3~5歲的音樂智能關鍵期,可以讓孩子多聽聽古今中外名曲,多參加音樂活動。
關鍵期六:想像力關鍵期(3~6歲)
瀋陽小女孩金今1歲習畫,3歲吟詩,5歲出詩集,6歲成為中國十大希望之星。她的成功跟媽媽抓住她的形象力關鍵期有莫大關係。
從金今半歲到5歲,媽媽始終刻意地為她營造著這樣一種童話般的氛圍。點蠟燭,放音樂,編一些狗王國、花家族、太陽公公的故事,將孩子的生活變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藉此培養孩子豐富的想像能力。
這個時期,父母要讓孩子多聽孩子喜歡的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多看圖畫,多看動畫片、科幻片,識字後多讀書。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後,可以讓孩子看畫編故事,或續故事,或與父母輪流講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關鍵期七:文化敏感關鍵期(6~9歲)
孩子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以前;而到了6~9歲,即在我國小學中低年級階段,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而對學校的課程,感覺「吃不飽」。
愛迪生從小好奇心就特別發達,最愛問「為什麼」,喜歡對一個問題追根究底問個明白。有一次老師講一位數的加法,同學們都認真聽講,愛迪生突然舉手問老師:「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老師被問得張口結舌,一時難以回答他的問題。父親也常常被他問得無言以對,只好拍拍兒子的腦袋瓜說:「去,問你媽去!」只有媽媽能夠回答他那些奇怪的問題。
因此,愛迪生8歲進學校讀書,只學習了三個月,就不得不退學回家,由當過鄉村教師的母親輔導他自學。對於兒子的稀奇古怪的問題,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讓兒子去看書。當她發現兒子對物理、化學很感興趣後,就給兒子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她還勸丈夫把家裡的小閣樓改造成兒子的小小實驗室。
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在孩子興趣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包括對於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的資源,滿足他們如饑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這個時候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很可能孩子這方面的渴求會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搗亂、多動等。許多聰明孩子在課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等等毛病,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關鍵期八:黃金閱讀關鍵期(8~14歲)
抓住閱讀關鍵期,能輕鬆地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她母親是個思想開放,很喜歡文學的女性。在母親的啟迪和訓練下,克里斯蒂從小就是個閱讀狂,她曾經如饑似渴地閱讀各類作品。她從6歲開始,就一頭扎進家中多得所有房間的書櫥都裝不下的書堆中。到12歲時,她已經讀完了各個學科的很多圖書。
5歲左右,孩子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歷了孩子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父母會自然而然地為孩子提供成長的必要條件,除了讓孩子吃飽穿暖,還會提供玩具跟孩子遊戲,但父母往往是憑著感覺做事,經常抓不到重點,自己做了很多工作,效果卻不明顯。其實,如果抓住了關鍵階段的關鍵問題,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會變得更輕鬆、更成功;如果錯過了關鍵期,問題解決起來就比較難,往往是事倍功半,鬧不好還會走很多彎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