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物質是怎樣產生的?
對於宇宙伊始,現在比較認同的理論就是大爆炸理論。那麼在一片虛無之中,又是怎樣的力量使其爆炸的呢?那麼這些豐富的宇宙元素又是從何而來呢
大爆炸模式下的宇宙,是質能守恆的封閉宇宙,最終在萬有引力下停止擴張,加縮收縮。
但這與觀察事實——宇宙是加速膨脹的,不相符合。為了彌補,提出了產生斥力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但直到今天對這二者的觀察仍一無所獲。
大爆炸理論打補丁的方式和算命先生的做事風格有點相似。
假如我們把宇宙改為周期性複製增大,在新宇宙的引力作用下導致原宇宙的加速膨脹現象,一改封閉宇宙的假設,那這個風格有點改朝換代的感覺,但人類會接受嗎?
我們只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等今生結束,一切真相大白,哦,原來人類的思想真的太狹礙。
所以,物質由大爆炸而來與否,其實只是人的態度問題。用開放的心態想想宇宙或者是由胚胎宇宙開始不斷周期性複製壯大的觀點。這個觀點需要人類接受一個本體和創造的概念。
大道至簡,名同為一。一,就是本體,就是宇宙之外的存在,直到今天仍在產生新宇宙的存在。
官方的說法:宇宙大爆炸。
我感覺宇宙可能是初始狀態是高維的。在不斷的降維中產生空間,和物質。
三體里一個例子,吧香煙過濾嘴的吸附面積全部展開。這個面積可能會撐滿一個房間的地板。同樣的,四維空間的一個物體,在三維展開,那會是想像不到的巨大。那想想看從11維展開。
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大爆炸為什麼會發生,在創生的時刻現在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失效的,因為時空的曲率是無窮大,數學不能真正處理無窮大的東西。在沒有量子引力理論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對創生的時刻做太多的評論了。
對於化學元素的由來倒是可以有更多可說的,大爆炸產生了大量的基本粒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的溫度降低,自然就生成了氫和氦這兩種較輕的核,在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又能生成少量的鋰。而後直到鐵的更重的元素是在恆星內部的核反應中生成的。恆星的質量越大,核心的溫度就越高,就越能生成更重的元素。(但是只能到鐵)大質量恆星的一生中會經歷一個叫做超新星爆發的時刻,這代表著這顆恆星壽命的終結,它在一瞬間引爆它自己外層的氫完成聚變,釋放的能量甚至比它之前一生釋放的能量還多。巨大的能量使得其可以合成像金那麼重的核。還有一些重元素可以通過兩顆中子星(10~30個太陽質量恆星的歸宿)的合併過程產生。最後,不得不提一下人類在合成新元素上的貢獻了,更重的核已經都是一些人造元素了,那是由加速器產生的。
思考宇宙起源的問題,首先需要跳出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的框架,其次還需要一些想像力,最後,找找資料,先有個基本概念。
題主想問宇宙大爆炸的觸發條件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屬於哲學範疇。首先,觸發條件這個概念有一個最基本的屬性,那麼就是和時間相關,宇宙大爆炸之前,還沒有宇宙,怎麼會有時間呢?時間只是一個維度而已,類似長度一樣,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度量單位,沒有時間那就談不上觸發機制這個問題。因為沒有」在宇宙形成之前」這一說,宇宙的形成是時間的開端。
但是,我感覺題主問的並不是這個意思,那就舉個例子瞎扯扯吧,假如有一天,人類認識了宇宙所有的規律,那麼,人類甚至可以在計算機上去編寫一個微型的和我們這個宇宙類似的程序,那麼在這個程序運行的時候,人類就成功的創造了一個宇宙,宇宙大爆炸就開始了。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觸發條件——在一個更高級的世界裡,有一群生物將宇宙的規律琢磨地一清二楚。哈哈,那群生物就是我們的造物主啊,是上帝啊,是不是突然感覺到我們現在所引以為傲的自然科學是這麼地弱雞,宇宙的起源除了引出神的概念,似乎別無他解。
至於豐富的宇宙元素嘛,那都是由夸克等基本粒子在高能環境碰撞產生電子,中子,質子等,聚變,裂變反應再生成基本元素。
當然,宇宙大爆炸模型要比這個複雜的多,我
也是一知半解。
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物質與能量都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消滅。只能轉化,從一種(或幾種)形式轉化為叧一種(或幾種)形式。
宇宙大爆炸理論不符合唯物主義。
首先,宇宙大爆炸的起始是奇點!對於奇點的狀態是否還適用經典物理特性,這個未知!可能猜測的是在一個密度無限大的,溫度無限高的,體積幾乎為零的那麼一點,微弱的平衡(未知平衡態的附存)因為可能的一絲波動(這或許有人會說第一推動力的上帝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此)被打破,而後爆炸宇宙產生!其次,物質形成,基於質能方程產生基本微粒(但能量的從無序到有序是很不自然的過程,該過程需要藉助外力,對於外力可能的解釋是溫度下降),而後基本粒子相互碰撞聚變形成元素,元素碰撞、聚合、耦合、聚變、裂變等方式產生紛繁複雜的物質世界!
Timeline是從大爆炸這一瞬間開始的,所以可以認為「大爆炸之前」這種說法無意義。
物質本身是什麼還沒有研究出來?本人認為最基本最微小的物質成分的形成是哲學方面的矛盾結合體,下面是我的一個小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