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情緒不好,每次有情緒都特別大該咋辦?
4歲多,每次都是又哭又鬧.......打混....
一句話解釋清楚,作為父母缺少看的能力,還缺少接納情緒的能力;
孩子不開心,哭鬧,你接收到這些信息什麼感覺,如你感到煩躁,著說明內心結構脆弱,輕輕風吹來你就晃動了;
如何讓你孩子從哭鬧到開心,你蹲下來,握著他的手問,小寶,為啥不開心了;
孩子也許說不清楚,你說出了你到底要什麼什麼感受,孩子的情緒立馬變得輕鬆快樂;
以上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營養,被看到被理解被滿足;
當然,這對於父母的成長是有要求的,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還是值得的吧,何況最大受益者還是自己;
而且,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被情緒困擾,被關係感情困擾,其實就是童年塑造的;
比如,您被孩子困惱煩惱,想想自己小時候如何被父母對待的就知道了
當孩子情緒亢奮或失控時,他們就會言行失常,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當你自己還是小孩的時候,其實也一樣。
自我情緒管理,意即管理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表達的能力,是情商的主要組成部分。孩子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則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來提高。
4歲左右的時候,大部分小孩就會開始使用一些簡單的策略,來應對他們受到的外部刺激。
比如說,當他們害怕時,他們會選擇閉上眼睛;當他們聽到刺耳聲時,就會捂上耳朵。
直要等到10歲左右,小孩子才會逐漸的使用一些稍微複雜點的策略,來進行自我的情緒管理。
這些策略大致可以簡單的分為兩類:一類是嘗試去面對並解決遇到的問題;一類是嘗試去努力忍受問題帶來的痛苦。
當孩子認為他有能力處理遇到的問題時,他們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本身上,想辦法認清自己遇到的麻煩並嘗試解決;
當他們認為自己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時,他們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感受上,想辦法去忍受和控制自己的痛苦。
以上提到的策略都屬於情商的一部分。情商包含了意識、理解力以及表達和管理情緒的能力。
絕大多數父母都只關心孩子在學校取得的成績如何,而嚴重忽視了孩子是否可以對自我的情緒進行管理。
這是屬於家長們的短視,研究表明,情商對一個人成功的貢獻是智商的兩倍!
自控——作為情商的一部分,對於孩子今後的成功尤為重要。
那些有能力抑制自己的衝動(經常是由情緒引起的),避免被各種誘惑分散精力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實現他們的理想。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寧靜致遠。
一項針對自控力的權威研究曾選擇了一批正在上學期間的孩子,持續追蹤他們的成長曆程,直到他們年滿三十歲。
這項追蹤調查的結果表明,從小具備優秀自控能力的孩子,要遠比那些擁有高IQ、優越的社會地位和家庭環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情商訓練的第一步是意識到並正確理解自己的情緒。在我們表達我們的情緒前,首先是理解並接受它們。
情緒並非一種障礙或麻煩,而是人類為了解決特定的問題而不斷進化得來的。
情緒的分離理論表明,我們擁有的每一種主要情緒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促使我們採取相應的行動。
悲傷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情緒,它可以讓我們安靜下來,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這就讓我們有機會可以找到令我們煩惱的原因並做出相應的補救措施。
電影《頭腦特工隊》有對悲傷所起作用最好的詮釋,那個小女孩兒能夠從崩潰的邊緣回歸正常,她的悲傷,功不可沒。
與之相反的是,憤怒會讓我們躁動起來,讓我們變得激動亢奮,四肢充血。從進化的角度來講,憤怒能給我們超常的力量,讓我們在戰鬥中獲勝;
而在現代社會,憤怒讓我們保持對周遭危險隨時做出反抗的力量。憤怒的存在是為了提示我們,我們的權利正在被侵犯,並且準備調動我們的能量來進行自衛。
我們應當重視並仔細分析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比如孩子為什麼會在一個完全沒必要激動的場景里,突然變得狂躁不安。
以我自己為例,我發現我的女兒會在那些她曾經成功處理過,但有時候又會處理失敗的問題上變得激動難抑。比如,在自己調節她的汽車座椅上。
在最近的官方報告中,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父母不要用科技產品來安撫孩子的負面情緒。
他們特別指出:「依賴電子產品或遊戲等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平復孩子們的情緒,這會導致孩子們在往後自己處理情緒問題上的無能」
根本上來講,孩子需要去體驗他們的各種情緒,並且練習控制這些情緒,以此來培養自己的自控力和情商。
由於情商對於成功的重要性,目前已經有很多關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情商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了解情商是如何發展的,約翰戈特曼首先觀察了大量父母對待孩子情緒的方式。他最後把它們歸納為如下四種:
迴避型父母認為孩子的情緒無關緊要,他們總是試圖儘快平復孩子們的情緒,選擇的方式常常是無視。
責罰型父母認為孩子不應該有任何的負面情緒,一旦它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類似的情緒苗頭,就會選擇處罰他們。
放任型父母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緒,但同時他們又很難幫助孩子調節這些情緒,也沒辦法教給孩子面對問題時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
教練型父母重視孩子的負面情緒,不會對孩子的情緒表達感到不耐煩,他們會把這種負面情緒體驗當做是一種與自己孩子增進關係的機會,因為孩子總是需要父母協助解決他們遇到的感情困擾。
戈特曼的研究發現,那些教練型父母的孩子們身體更加健康,學習成績更優異,同時跟身邊人的關係也更加融洽。
情感教練型父母一般採取五個基本步驟來幫助孩子處理情緒。當然,這通常這會花掉父母大量時間——大概會佔掉他們正常時間的20%到25%,所以戈特曼認為,如果父母沒辦法一直都嚴格遵照這些步驟,那也沒什麼好內疚的。
這五個步驟分別是:
步驟1: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
情感教練型父母對於自己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都比較敏感,他們會注意孩子言行的細節,不會等到孩子的情緒被放大到快要爆發的時候才察覺到不對勁。
步驟2:把孩子的情緒當做是與孩子溝通並教導他的機會
對父母來講,孩子的情緒並不是一種障礙或是麻煩。它們是你與孩子之間建立感情連接的機會,孩子也可以在正確克服這些情緒的過程中得到成長。
步驟3:傾聽並不斷確認你的理解是否準確
當你的孩子在向你訴說他們的情緒和感受時,請全神貫注的傾聽。並不時用你自己的話重新複述一遍他的話,並詢問他們,你對於他所說的理解是否準確。
步驟4:幫助他們精確表達情緒
當你自信傾聽他們的表述後,要幫助孩子建立他們對自己情緒的認識能力和精確表達他們情緒的能力。比如,讓他們準確的理解諸如煩惱、悲傷、惆悵、興奮等詞句的含義,以便他們能準確的表達自己感受。
步驟5:幫助他們合理控制情緒
精確表達情緒所有的情緒都應該被接受,但不是所有的發泄行為都應該被接受。通過提高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技巧,幫助他們自己有效的發泄自己的情緒。把情緒的發泄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這就需要你幫助孩子設立目標並提出方案來逐漸達成目標。比如,根據他們的情感狀態,來決定是通過運動、大喊、大哭一場,還是通過談心的方式來釋放他們內心的壓力。
有時候,利用上述方法來進行情感引導相當來講會比較快。但有時候卻會花掉大量時間,耐心至關重要。
如果孩子面對的問題比較麻煩,一時無法處理,那你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感同身受:
當孩子的情緒變得尖銳時,你應該想辦法讓自己與他感同身受。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遇到的問題,嘗試在大腦模擬他曾遇到的狀況,讓你自己陷入跟他一樣的感情狀態,然後想辦法找到排遣這種情緒的出口。
以上
天才發動機團隊
孩子 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要求父母滿足自己,這個方法一旦 成功了以後就會重複使用。所以做為父母一定要有原則,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要和善而堅定地拒絕,而且不能向他的哭鬧妥協,可以溫和地對他說:你平靜一下,清楚地表達你的想法,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會等 你平靜下來才處理的。 讓孩子 知道這樣的方式不是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願意好好表達的時候就認真傾聽,耐心地解釋,讓他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理解溝通才是有效的方法。這樣堅持下去孩子 的行為是可以得到改變的。
我家一歲半的也這樣,束手無措
安撫她
冷處理她
轉移注意力
強有力制止她
,,,,,,
我了解的,我知道的,別人介紹的各類方法,我都試了,可是效果不明顯,我還在考慮怎麼糾正她,她就美美的玩耍去了,
避免讓 她發脾氣吧
可是她的脾氣像風一樣,來的太快了
然後
然後
我都懷疑,這是天性么
孩子情緒不好脾氣暴躁有很多原因,比如經歷過沒準備好就與父母分別,受到過驚嚇,他最喜歡的人用這種方式教養他等等
要好好注意,給孩子安全感,安撫他的情緒,好好搞清楚是什麼原因,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情緒不好的話對孩子以後影響很大的,
一般來說,孩子年齡小時候,之所以愛發脾氣,甚至有時候在我們家長看來是無理取鬧,是因為她不理解自己的情緒,比如某一件事情讓他覺得孤獨或者沒有安全感,但她的腦海里是沒有安全感或者孤獨的概念的,她不知道那個是什麼東西。她只是單純地覺得不舒服、痛苦。
她理解不了自己的情緒,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有這樣地情緒,因此更加沒法解決這些情緒問題了,所以她的情緒就沒有出路,手足無措,怎麼辦呢?只能靠本能發泄出來。
因此,想要解決孩子的情緒,不能靠批評和責罵,因為她哭鬧本來就是因為不理解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該怎麼辦?你一吼,她就更手足無措了。
想要真真正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就要先幫她理解她的情緒,找出情緒的原因,再找到解決辦法。比如我們經常遇到一種情況是,孩子看見你在吃瓜子,就鬧著要吃,你告訴她,你不能吃這個,她不聽,繼續鬧。但是你把瓜子遞給她,她又不吃了。
為什麼呢?因為她根本就不是想吃瓜子,她可能是需要你陪她玩,想要你關注她。但是她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這個。
所以遇到小孩子發脾氣的事情,家長切忌不能上火。那該怎麼辦呢?說來話長,可以推薦一下《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和《父母效能訓練手冊》[托馬斯·戈登]這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