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補劑中的添加劑以及遲來的「原來如此」---【補劑品賞】

關注補劑品賞,優秀的健者都在這兒~


簡單來說,這篇我們要講食品添加劑,沒錯~~就是那些什麼亞麻酸、乙醯黃氨酸鈉這叫感覺頭疼和不安的化學名稱... ...

但是不要頭疼,這麼多年我一直致力於用最俗的話解釋「最高雅」的東西。

首先明確一點,文章中出現的所有添加劑都是合法添加劑,並且在正常添加劑量範圍內。

很多讀者談到添加劑都會想到的諸如三聚氰胺、蘇丹紅那些都不屬於食品添加劑的範疇,這本身就是非法的,它們是化工原料。

如果把它們加入到食品那就屬於非法添加物質的範疇。

這就好比警察執行任務擊斃歹徒和歹徒行兇,儘管都是傷人,但有本質上的區別。

接下來我們開始逐個方面來初步了解。

對於普通人來說,拿到一桶蛋白粉只能從表現性狀上判斷,所以我的這篇文章也都是從表現性狀的層面來領你認識那些添加劑以及它們的作用。

巧克力是深褐色的,草莓是紅色的,奶油是白色的,這是我們對於一個口味顏色認知上的關聯。假如一杯看著像番茄汁的液體吃起來卻是巧克力口味,你肯定會覺得十分怪異,哪怕它是米其林廚師做出來的,你也會覺得味道降了幾分。

所以食品著色是最基礎的添加劑之一,在蛋白粉中也是如此。

這就要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食品添加劑之一——色素。

色素的分類,主要是按照它的原料來源和性質來分,很簡單就兩類:

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

如果你觀察蛋白粉的營養成分表,在other ingredients(譯:其他成分) 上,經常會看到artificial color,這個英文單詞就是人工色素。當然也有天然色素。

另外還有一種是人工色素混合天然色素。

接著,還有一種乾脆把色素「標號」寫出來,就是類似色卡上那種編碼,一看它寫的號就知道是什麼色素。

至於天然色素我想不用多言,都是從天然材料中提取。

大家可能會覺得色素都是人工合成的。

其實早期色素使用的確如此。

早在1958年全世界範圍內使用的合成色素有90多種,現在仍然在使用的不足一半,大部分已經被淘汰掉。

以我國為例,允許使用的合成色素只有17種,相反天然色素的使用率卻在不斷增加。

實際上不管哪種色素它都只是增加食品的視覺刺激,從而增強你的食慾。就像我剛才所說,如果一個顏色和口味絲毫沒有關係的食品出現,即便是產品本身味道很好,你肯定會覺得怪怪的。

這裡額外講一個關於色素的趣聞:

2011年,媒體曝出加工廠在饅頭中添加檸檬黃用來增加饅頭色澤,然後將其定義為「毒饅頭」,實際上毒字一說被媒體誇大了,檸檬黃是我國允許的合法添加劑,並且我國有相應的國標(GB2760-2011),如果你翻看標準不難發現,蛋糕、蛋卷餅乾很多食品都允許添加啊,為什麼唯獨饅頭不行呢?

這就和剛才說的食物顏色和你的食慾味覺相關了,普通的白面饅頭如果染色檸檬黃後,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增加了粗糧比如玉米面的饅頭,這樣一來,同樣的材料,這樣看上去像粗糧的饅頭則可以賣的價格更高,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商業魔術」呢。

由此可見,色素在使用和制定中並非隨意添加。因為食葯監部門相關條例的制定者甚至可以考慮到冒充粗糧這樣的細節。

很多大眾一提色素就認為廠商在隨意添加,其實不然,這是一個誤區。

一個正規的預包裝食品,如果添加了色素是必須寫明在營養標籤中的。

比如可口可樂中添加了焦糖色,它就必須符合我國標準GB2760-2011。

而對於廠商來說,焦糖色添加也分食品,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焦糖色就對應所有食品。

比如可樂、啤酒、醬油這些加工方法不同,所以焦糖色使用也不一樣,還要兼顧焦糖色的負電荷以及PH值,所以即便是焦糖色也有大約4種不同的製作方法。

而且添加的劑量也有相對應的規定,因為要考慮到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所有的色素在使用量上都有規定。

這些規定的上限都是通過實驗論證得出的結果,看似簡單的添加一個顏色,這背後有著無數的實驗和相關工作人員的努力以及成果的分享。

再啰嗦一句,很多人看到國標號覺得頭疼。

其實很簡單,GB就是國標的簡寫,後面2760指的相對應的標準,2011指的是指定年份,這些都是不斷在改變的,比如隨著食品科學和試驗有了新發現,這些標準就會被重新指定,然後發布的年份就會變成最新的,同時會聲明替代以前年份的GB國標。

然而並非所有產品的色素都是有必要的,我們常吃的補劑中很多色素的添加儘管符合相關規定,但是顏色過於鮮艷和不真實,絲毫沒有起到為食品增分的感覺,起碼我(劍眉)這樣認為。

比如Muscle Meds的牛肉蛋白,本身味道就做得相當可怕,加上色素的添加,尤其是藍莓味的,如果你有興趣搜索一下的話不難發現,很多人食用該產品後,發現了本身應該土黃色的粑粑,竟然變成藍綠色... ...起碼從添加劑考慮上來說,這是該產品的敗筆。

Alcad說:

好尷尬啊,有沒有?

我們接觸一個蛋白粉品嘗它的味道,不管你覺得它多麼好喝,這都是食用香料和香精的味道,所以你覺得它好喝是你的味蕾認可它的香料配方。

和色素一樣,香料也分為天然香料人工香料。

我們接觸的大部分蛋白粉都是天然和人工香料混合。

正義的你可能會想:不良廠商啊,為了利益都用人工香料... ...

其實不然,之所以大部分商家選擇了天然和人工合成香料混合的口味,是因為天然香料往往按照同比例搭配的話味道淡了很多。

蛋白粉產品裡面同樣有添加天然香料的口味,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歐普特蒙、美瑞克斯都有天然香料版本,如果你嘗過這個口味,比如天然香草口味,不兌奶的話你甚至吃不出有什麼味道,所以天然香料比人工香料的「香度」差了很多。

為了讓各位加深了解這裡面的區別,我再為各位讀者講一個相關的事件。

大S的老公,汪小菲投資的胖達人麵包店一直標榜著使用天然香料。

後來,一位烘焙愛好者使用天然香料製作麵包,並未達到一樣的香氣和味道持久,於是他開始懷疑是否使用了人工香料,調查結果顯示確實來源自人工香料。

儘管人工香料使用的也是合法添加劑,但是這個事件的本質問題在於欺瞞消費者和虛假宣傳。

我們吃不同牌子的蛋白粉,哪怕同一個口味也會吃出些許或者巨大區別,這區別就在於香料配方。

Alcad說:

當然,有的粉的味道相似度加高。比如天賦分離乳清與和AST分離乳清。

有些品牌你會在它的營養表上看到它們已經正在進行註冊的香料配方,有些則沒有。當然註冊的香料配方好多都是花錢買的,國外和國內都有很多公司專門致力於製作「味道」。

但是對於蛋白粉這種綜合營養素較為複雜的產品來說,不光要考慮香料,還要考慮產品的其他營養素和添加劑。

任何一款你覺得好喝的蛋白粉,都是出於整個產品的綜合考慮。

這裡面其他添加劑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口感、甜度等等都和我們接下來要談的有關。

作為一名補劑商人,我們經常會遇見這樣的顧客,問我們:某某牌子的蛋白粉是不是瞞報營養表了,因為這麼甜的口味肯定加了很多糖。

實際上在食品工業裡面,相對來說糖的甜度是相對較弱的,也就是同樣的比例下,糖是最不甜的。

在運動補充劑裡面,很少有直接添加大量糖的商品,一是因為糖的價格太高,二是糖添加多了很容易把一個食品變成「垃圾食品」,而且糖尿病人無法食用,於是甜味素就成了很好的選擇。

很多甜味素的甜度都是糖的幾百倍,而且不會引起血糖波動。

這裡比較著名的就是可口可樂公司的零度可樂,雖然也有甜度,但是能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關於甜味劑的小新聞,比較著名的就是某可樂公司。

它在美國停止往本土的無糖可樂中添加阿斯巴甜,然後又往外做很多雙重標準的新聞。

其實阿斯巴甜是一種較為安全的添加劑,而這個公司之所以這樣做,在我看來刺激消費和增加所謂「責任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它即便不用阿斯巴甜,也會採取其他甜味劑。本質上來說它只是保留產品風味的前提下,從一種添加劑換成了另外一種添加劑。

Alcad說:

這也是補劑產品中常用的技倆。只和消費者說一方面,沒告訴消費者的另外一方面。

其實在監管和法規層面,甜味劑的批准和使用在歷史上也有看似「矛盾」的時候。比如甜菊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葯監局FDA曾經3次拒絕它作為食品添加劑,1995年通過批准了一次,又因報道可能致癌在美國和歐盟又被禁用,2008年FDA不反對其用作食品添加劑,從那以後甜菊苷銷售在一年間就增長了9個百分點。

Alcad說:

所以各位讀者看到「此產品不含阿巴斯甜,採用甜菊苷作為甜味劑」這樣類似的訊息,現在應該知道如何處理了嗎?甜菊苷並不是履歷特別「清白」的甜味劑,我想,它目前種種出現更多的是一種迎合市場心理的行為。

可以說消費者、科研機構、監管機構、食品行業,第三方監管機構這些都是一些看似矛盾,但是相輔相成的存在。

就以麥當勞等快餐企業為例,被冠上垃圾食品的稱號之後,一直致力於摘掉這個帽子。比如人們發現可樂這些高糖飲料實際上是肥胖和代謝疾病的元兇後,這些企業為了生存把代糖(甜味劑)加入產品中,形成了既有甜味又沒有能量的產品,而這些甜味劑之所以可以添加在食品中,正是監管部門和科研機構合作的結果。

而添加劑量以及安全性質疑則落在了第三方監管機構和消費者這邊。

每一次食品行業的作為,或者不作為都是這些「生物鏈」上各個群體發威的結果,互相逼迫最後的產物要麼是優勝劣汰,要麼是進化。

很多消費者會覺得某個牌子溶解度不錯,某個牌子會結塊,某個牌子溶解度不行... ...實際上這一部分和添加劑有關,比如乳化劑。

乳化劑是幹嘛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讓食品中的所有成分相溶,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乳化劑運用就是沙拉醬,我們通稱的沙拉醬其實原名叫蛋黃醬。

如果你仔細看過蛋黃醬的營養成分表不難發在配料上發現——蛋黃、植物油、水、檸檬汁、鹽、糖,這些看上去絲毫無法融合的東西最終怎麼變成白色的醬汁呢?

這要歸功於雞蛋黃內的磷脂,在攪拌的外力下,磷脂起到了一個媒人的作用,將水和油兩種無法相溶的原料撮合成了穩定的粘稠乳狀液,這裡面磷脂就是一種天然的乳化劑。

同樣,磷脂也在蛋白粉中常見。

當然,蛋白粉中這種天然乳化劑也很常見:它叫酪蛋白酸鈉,它是一種酪蛋白的鈉鹽。

上述這兩種成分不光可以用作乳化劑,磷脂它還兼顧抗氧化劑,同時,酪蛋白酸鈉它也可以兼任了增稠劑的角色。

而增稠劑則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另外一種影響溶解度的東西。

增稠劑和乳化劑有些功能是重疊的,有些乳化劑甚至也是增稠劑,這個在上一小節已經提到。

有些顧客感覺某些牌子的產品喝起來像水,心裡不踏實,因為他主觀上感覺更粘稠的液體應該濃度更高,實際上這兩者並沒有任何關係,而增稠劑主要是改善口感。

增稠劑也是分為天然增稠劑人工增稠劑

天然增稠劑一般來自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補劑裡面常見的阿拉伯樹膠就是植物增稠劑;

另外一種常見的黃原膠則是來自於微生物;

而上一節提到的酪蛋白酸鈉則是來自動物。

以上幾種在蛋白粉中都很常見。

通常你覺得衝出來比較粘稠的蛋白粉大多用了這樣的配方——纖維素膠、黃原膠、卡拉膠,這是一種很經典的組合。

因為纖維素膠可以幫助後兩種膠更好的發揮,而且纖維素膠本身和澱粉及其衍生物相處的也不錯。

當然,我只是舉個例子,因為各種添加劑組合搭配說到底是為了以達到廠商追求的質感,這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試驗嘗試的過程。

比如上述這個組合在澱粉或者澱粉衍生物相對較多的環境內還算是「經典」。

蛋白粉中會添加一種幫助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的物質——酶。

在食品工業中,酶分類兩大類:一種是動物源酶製劑,另一種是植物源酶製劑。

蛋白粉中通常添加的是植物源酶製劑,比較常見的是菠蘿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有些品牌則是把這兩種混合添加。

其實很多人即便是不添加這兩種酶也會很好的利用蛋白質,但同樣有很多人會有各種腸胃的敏感和不適。比如喝流質或者涼飲料會腹瀉,這個時候添酶就顯得很有必要,有些甚至對於程度較輕的乳糖不耐受也有緩解,當然這僅僅是廠商出於多種考慮的結果。

你是否腹瀉完全是根據你腸胃當時的情況,我一般建議如果喝蛋白粉腹瀉,那就別喝了,本身這個也不是什麼必須品,世界上補充蛋白質的途徑太多了。

Alcad說:

我對喝蛋白粉腹瀉這個表象,也是持著和劍眉兄類似的看法,實在不行你就別喝了,先調理好自己的腸胃。因為自己的腸胃有問題,不僅僅是喝蛋白粉,你吃其他的食物,消化吸收方面也有相應的下滑。或者你不介意腹瀉,當成飲料,那繼續喝。

不僅是蛋白粉中常見這兩種酶,菠蘿蛋白酶也常用於肉類加工。

比如嫩肉粉實際上就是菠蘿蛋白酶和澱粉的混合。

它並非是什麼非法添加劑,所謂的嫩肉,只是加速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這個過程,讓其結構變的鬆散,從而口感上不那麼僵硬,這一過程本來是在你的消化系統中進行的,短期內嫩肉行為是對肉的口感有提升的幫助。

Alcad說:

所以大家現在應該可以正確看待嫩肉劑,而不是早年那些在網上的唯害論。只要不是過量添加,正常的預包裝產品中,並不存在過大的安全隱患。食品添加劑本身還是為了食品服務。

在食品專業里,乾燥成分又稱為——抗結劑。

其實從字面上不難理解,抗結劑就是防止粉狀或者顆粒狀物品結塊、受潮等情況的發生。

以蛋白粉為例,大部分看著蛋白粉都是粉狀的,但是實際上它是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內,儘管你肉眼看不到。

我國標準下乳清蛋白的理化指標為每100克≤6克。

用肉眼直接觀察蛋白粉是不少消費者的習慣,所以很多人看著有些粉直覺上比較蓬鬆,有些則看上去比較乾燥,實際上這大多和抗結劑有關。

前些年鬧出的美國蛋白粉添加氨基酸的醜聞,在國內發酵了很久。

不少賣歐洲品牌,或者所售品牌榜上原本無名的商家都反覆借著此事發酵,以此來推銷自己的商品。

不是說蛋白質分解後就是氨基酸嗎?那麼添加氨基酸有何不妥的呢?

很多品牌會額外添加氨基酸,這屬於他們的配方,而且蛋白粉+人體必需氨基酸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營養上和普通的蛋白粉不存在明顯的巨大差異。

但是如果添加廉價氨基酸去冒充氨基酸指數則有些耍小聰明了。

Alcad說:

當然,道理明白了,但是我們看到多數牌子加的就是廉價氨基酸,或者不實際標出,甚至複合混合。什麼是複合混合?把多種原料分別進行與廉價填充物混合,再把這些進行過混合的原料,再度混合。所以買蛋白粉不要太去貪圖性價比。廠家是要賺錢的,量多,價格便宜。那麼橫向對比其他廠家,它的利潤從哪個點獲利?就是從自己能鑽的漏洞去減少成本。所以往往你貪的便宜,實際是花了更高的價錢。人最忌的就是貪字。蛋白粉本身價格所差不是那麼多,不要因小失大。

美國定義和檢測蛋白質,就和三聚氰胺事件前的中國差不多。

美國就是以蛋白質的氮含量來計算蛋白質含量,也就是說你添加任何氮含量高的氨基酸,都可以被冒充成蛋白質,所以這就是這個事件發生的原因。

如果從根本上杜絕這個事件,只能是美國修改相關標準,比如對蛋白質的定義方面去增加解釋條款。

如果從營養上考慮,比如一款蛋白粉,它的蛋白質含量僅有30%,但是它同時強化了必須氨基酸,而且量也很可觀,那麼僅僅從生物價值(營養價值)上來說它並沒有什麼短板。但是它不能因此就寫成WHEY(乳清蛋白),或者100%WHEY(意思就是說這個產品100%都來自乳清蛋白作為原料),否則那就是欺騙。

那麼如何看它都添加了什麼東西呢?

在營養表格的下方,你會看到Other Ingredients的字樣(也就是其它成分),這裡面會寫明它的蛋白質來源都是什麼。

一般常見的就是濃縮乳清蛋白,比如whey protein concentrate,以及分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s,由於這是主要的原材料,所以不同品牌的主要價格差就在這。

如果不考慮商家任何蛋白質含量欺詐的前提下,同樣的蛋白質含量肯定是價格越低的性價比越高。

Alcad說:

不過這樣的品牌確實也是非常少見。所以我也經常說,專業的品牌比較少。專業是什麼?首先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不欺。然而對於補劑行業,這個不欺,在曾經和現今的大環境下,卻已經成為一種優選的標準,甚至是奢侈。各位消費者,買什麼東西不要在價格上貪便宜,買什麼都一樣。輸出型的行業,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的。劍眉兄也是有強調前提,是在不考慮商家任何蛋白質含量欺詐的前提下。但是我們要知道,這類欺詐,已經發生的次數太多了,只是我們不怎麼去了解。沒有欺詐行為的品牌可以說是佼佼者。 相信未來的運動補劑市場會走到它該進步的一天。

有些廠家會特意標榜自己的產品是用分離乳清原料為主。分離乳清的確在生物價上高於普通的乳清蛋白,可是這些差異並不會對食用者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但是價格上兩者卻差異巨大。

Alcad說:

我常在科普文章中做註解補充時說到蛋白粉之間除了增重粉(因為它的產品內容中,碳水佔據多數,這裡我們就不提它了),其他種類的蛋白粉(緩釋混合蛋白,普通乳清、酪蛋白、分離、水解)僅存在口舌回饋到的質感不同。濃厚,寡淡,輕薄,適中。每個品牌又各有原料的不同比例和添加劑方面微調。這些不同種類蛋白粉不存在營養作用的差距,更不會有什麼效果區別的產生。至於消化吸收速度,區別並不大,這個《訓後補充行為之深論》已經談到過,大家可翻看這篇文章。

之前的廉價氨基酸醜聞出現以後,有些商家(包括國外論壇上)會標榜自己所售的品牌沒有牛磺酸等廉價氨基酸的添加。他們基於的標準僅僅是營養成分表中Other Ingredients(其他成分)里並未寫明這些成分,實際上這是很膚淺的認知,因為額外添加氨基酸並未強制性規定標註。

即便是不存在氨基酸欺詐的品牌也可以額外添加比如色氨酸。

Alcad說:

簡單說,色氨酸可以讓人平靜,側面幫助睡眠或者改善情緒。令人愉悅的香蕉,巧克力,就含有色氨酸。當然,它還存在於其他食物中。色氨酸不足,就可能引起抑鬱或者焦慮,但是服用色氨酸補劑產品對睡眠效果或者情緒是否就有強烈作用呢?就像促睾產品和ZMA真能促進睾酮水平的問題一樣。我認為並不是,因為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和情緒不穩定,低落的情況太多了,不能單純說缺少色氨酸,色氨酸只是一個外在表象物質。而不是最深層的原因。

商家完全可以以運動後色氨酸大量降低為依據鼓吹這一添加,反倒可以成為一個具有廣告性的賣點。

Alcad說:

所以做的專業的品牌,真的是非常少。目前常說一個品牌「專業」,往往是它的套路很專業。而不是真正對於消費者專業。

另外,一些商家標榜自己產品「完美優質」,也是從營養表中找論據,比如他們會說自己的產品寫明了每份(或者每100克產品的含量)中所含氨基酸的營養表,其實這也並非強制性行為。在一些歐盟國家可能會要求蛋白質類食品寫明氨基酸含量,一些美國產品如果出口到歐盟也會在產品外包裝上標註氨基酸含量,但是這僅僅是符合外包裝要求的一種行為,並不能說明產品內部實際的真實的營養情況。

Alcad說:

一切還是以對產品實質內容的專業實驗檢測數據為準,這是比較準確的客觀可靠信息。產品外包裝上寫的,僅供參考。在無法做檢測時,我們一是看品牌之前的不良履歷,二是看品牌氣質。

很多蛋白粉品牌會刻意寫明每勺含有支鏈氨基酸(BCAA)的數量。

一些商家會誤以為這是額外強化(添加)了支鏈氨基酸,以此作為賣點介紹給顧客,實際上這是誤讀。

乳清蛋白寫明支鏈氨基酸含量實際上只是在標榜自己蛋白質的價值的技倆。

因為支鏈氨基酸是乳清蛋白質的主要氨基酸,是它價值的體現。

如果看一款蛋白粉中是否額外強化(添加)了支鏈氨基酸,依舊要從Other Ingredients(其他成分)中入手,或者營養表中的氨基酸含量一欄里觀看。而不是看包裝顯眼處的1勺含有多少g去看。

最後,食品添加劑實際上是為食品質量而服務的。

僅今年我國頻發一些非法添加劑用在食品中的問題,使得很多人對添加劑有了本質上的排斥。

這是一種誤解,食品添加劑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儘管很多不同食品的商家用了純天然、無添加等字眼,但是只要成批量生產的食品,都多少有著添加劑的行為,這不是退步,而是食品發展到今天的進步。

今天我僅僅粗略地給大家介紹了蛋白粉中那些常見的添加劑,而對於食品添加劑這門學科來說,我所述的這些連毛坯都不算。

我國使用添加劑的歷史可謂悠久。

比如文中提到的色素添加,早在北魏末年賈思勰就在《齊民要素》中記載了如何從植物中提取顏色,那時並未形成一門學科,而已今天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天然色素。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膠質增稠凝結,比如比較有名的阿膠。

古代勞動人民蛋白質主要來源的豆腐,也是添加劑的作用導致的產物。

而我們生活中很多細節也都體現著添加劑的本來功能。比如我們切完土豆絲會把它泡入水中,用這種阻斷氧氣的辦法防止土豆氧化變黑。在食品工業中同樣的抗氧化行為,更常見則是用維生素和檸檬酸的水溶解。

好的,這裡文章就結束了。

感謝讀者閱讀。各位讀者有問題請留言,

劍眉兄作為食品安全,健身科普作者,補劑經銷商老司機的身份和我們講述了關於補劑中食品添加劑的種種。

【補劑中的食品添加劑】,注意,是食品添加劑,並不是像我們想像中存在諸多食品安全隱患,但也僅僅是從食品添加劑來說。

大家要知道,作為一種食品補充定位的運動補充食品,比如蛋白棒,本身它的原料組成在補劑業內就是比較低的行業水平。極少有做得比較好的品牌。

好,並不是指名氣或者市場佔有率。對於我們消費者,產品本身儘可能的安全才是好的,我們不能因為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作為理由去忽視運動補充食品存在安全問題。為什麼?

1.因為我們運動人群本身就比較少接觸那些較大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的產品。

2.談運動補劑和周邊產品,就事論事。

比如某些品牌的蛋白棒會使用到氫化植物油,會使用劣質明膠, 來源於動物例如:面部皮膚,蹄,角以及骨頭等未完全提取的蛋白質副產品。也包括許多的填充劑,粘合劑等。

總得來說,蛋白棒比蛋白粉的【平均安全水平】(注意看,我說的是平均安全水平)低得多。

同時還有很低的平均安全水平的是更多普通人會去喝的減肥奶昔,減脂補劑,氮泵,促睾。。。

讀者們或許聽說過牛肉蛋白粉。 這個真的是牛肉做的嗎?實質多數可能是血,邊角料。真的用牛肉的話,這成本還是比較高。

我們不做內容填充。

絕不,每篇我們發的,都是有原因的。

絕對不會是那些泛濫的網文。

認真,不是為了想要贏誰。

只是因為

這個時代,缺乏認真。


關於Alcad:

訓練全貌信息 營養全貌信息 補劑極端測評 極凈快手料理分享

業內realtalk

【文字】

公眾賬號 補劑品賞

知乎 Alcad chuan

【視頻】

B站 補劑品賞Alcad

微博 補劑品賞

抖音 補劑品賞

【業務】

補劑實體公司批發 Chuanremix_V

補劑精選真品零售 Chuanremix_V

我們是亞洲頂級健身原創媒體:

補劑品賞

跟住這個系列,明白地練,明白地吃,健康地瘦。

你那些真正認真健身的朋友都在看我們。



推薦閱讀:

TAG:健身補劑 | 蛋白粉 | 減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