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朋友幼時越叛逆,長大會過得越快樂?

在一個二胎家庭里,哥哥6歲,妹妹2歲。

6歲的哥哥看完動畫片,可能受動畫片的情節感染,興奮地開關冰箱門,「咚咚咚」的響聲讓房間里的媽媽心跳加速,趕忙走出來阻止。但是,哥哥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或者他可能耳朵屏蔽了所有聲音,要不然他為什麼還在「開——關」呢?媽媽有些不高興了,指責孩子不聽話,哥哥這才不情願地關上冰箱門。但當媽媽一進房間,哥哥又繼續玩冰箱。這一次闖禍了!因為關門用力過猛,好幾隻雞蛋掉了出來,碎了。

媽媽立即從房間衝出來,看到這一切,體溫升高、怒氣驟升……正想說些什麼,忽然留意到客廳的另一個角落,2歲的妹妹拿著玩具,正想往電視機的屏幕戳上去,媽媽趕緊大叫「不要」,妹妹抬頭漠然地看了媽媽一眼,義無反顧地還是把把玩具堅硬的外殼在電視機屏幕上戳、刮不停……

這一刻,媽媽的「生氣蟲」衝出了籠子,她揪著兩個小孩的衣襟,丟進了一個小房間,然後關上房門,任他們拍門和哭喊。「真的太過分了,我已經大叫『不要』了……」,這位媽媽跟我描述那一刻的憤怒感覺。

2-6歲,「萬人嫌」的年齡,被她同時遇上了。很多爸媽常常跟我說,「孩子以前很可愛,如今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我有時在怒火中,會真懷疑有誰給我換了個孩子」……幼齡叛逆期的孩子,會讓無數父母措手不及,因為2歲前的小寶寶給爸媽們留下可愛的印象太深刻,一舉一動都能激發大人無限的愛,可是隨著年齡增長,一切似乎都變了。

兒童心理學者Paul Kaplan等人發現,2歲開始,寶寶們會越來越喜歡發脾氣,因此常常會有「可怕的兩歲」的說法。小朋友開始會故意做一些爸媽不喜歡的事情,或用哭鬧反抗父母。到了孩子5,6歲時,父母們也常常發現,孩子會把大人的當「耳邊風」,拖拉、磨蹭、不聽勸。這其實是孩子們正在經歷第一次叛逆期和第二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也叫寶寶叛逆期,2歲到3歲左右發生;第二次叛逆期,也叫兒童叛逆期,6-9歲左右發生;而12歲後,便是孩子們的青春叛逆期。

經歷幼齡叛逆期的小朋友,會有什麼具體表現呢?

孩子們從2歲多開始,慢慢會愛上了說「不」,在行為上也表現為「你要按照我的來」。例如穿衣服時,一定要穿那條黃色的裙子,又或者大熱天一定要穿冬天的毛衣;出門時一定要穿上他那雙藍色的笨笨熊鞋子,別的都不行;晚上回家必須由他開電燈,大人開了就不幹了,一定要關掉讓他重新開;大人電腦前專心做事,他也要「插一腳」,否則就哭鬧;吃東西、玩玩具,也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步驟來,否則他們就會發脾氣。

稍大後,孩子們的叛逆會表現為: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大人在一旁說,孩子在一旁聽,即使態度虔誠無比。有些叛逆期的孩子,會因為強烈的自我意願,故意跟父母對著干,「你叫我向人打招呼,我故意沉默」,「你叫我不要喝飲料,我偏喝」,「你叫我認真寫作業,我偏潦草」,「你叫我收拾玩具,我跑去看電視」……他們雖然不會嘴上這樣說,可他們內心常常是這樣想的。難怪很多父母說,「老天,上帝給我送來了一個小惡魔!」

孩子們為什麼會經歷「幼齡叛逆期」呢?

常常有媽媽說,「孩子為什麼要有叛逆期呢?孩子們總是聽話、懂事、順從該多好!」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沒有父母喜歡「任人擺布」的孩子,這種被動的態度,也不是一個心理健全的孩子應有的表現。孩子們經歷幼齡叛逆期,是他們「自我」意識發展的標誌,孩子們在表達「自我」,而不是壓抑「自我」,這不僅是他們建立良好自尊感的基礎,未來他們也更容易成長為心智健全、心理積極的人。

當一些孩子在他們的幼兒期表現得更叛逆,事事與大人作對,一定要堅持己見,未來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在事業和生活上,會變現得更獨立、更有見地。為什麼?正如美國知名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經過研究發現,叛逆,其實是孩子在學習掌控,孩子們在學齡前學習掌控,未來會建立起不怕困難的習慣,也更容易形成樂觀的心態。

這方面的事例,我們不少見。

話說有一對姐妹,姐姐從小乖巧孝順,嫁人也是以招婿入門的方式,還讓自己的孩子跟姥爺的姓。妹妹從小叛逆,搞惡作劇、與父母對罵……劣跡斑斑,大學後也不聽父母勸阻,一個人去了印尼,還嫁給了當地的農夫。可是,隨著姐妹倆的年齡越來越大,身邊的親戚朋友漸漸發現,妹妹越活越年輕,姐姐終日鬱鬱寡歡,最後還患了抑鬱。姐姐經常說:「我這一輩子被『乖巧孝順』拴住了,再也不能翻身……」

難怪很多人說,太聽話的孩子其實不快樂,不聽話的孩子常常能主宰人生!

關鍵字:寶寶叛逆、兒童叛逆、心智成長、幼兒心理、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TAG:叛逆期 | 育兒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