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之間如何進行交流?

父母和孩子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大不相同,比如父母會認為不和孩子進行交流是個問題,但孩子卻並不認為這是問題。父母和孩子交流的話題總是孩子迴避的問題……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如何正確交流?


示例:怎樣將《如何說孩子才聽》這本書落到實處

文丨月方

這一周我一直在刷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相信大家也都對這本書耳熟能詳。

許多父母和我一樣遇到困惑時,我會推薦他們去看這本書。

但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樣,道理都懂,做起來卻很難。

因為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是一種,而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是另一種,要糾正長達幾十年的「熏陶」,的確不是一件易事,但為了孩子,我們還是要認真地去實踐書中的方法。

沒有變成實踐的道理,也只是道理,沒有道理指揮的實踐是亂實踐。

誠如我上師所言,實踐和理論猶如雙目和雙腿。沒有雙腿只有雙目走不了路,光有雙腿,沒有雙目,那就是瞎走路。有的親子關係,就是被盲目帶進了小溝溝,現在,我們可以藉助這本書,帶著孩子,再從溝渠里一點一點爬上來……

我們常常說尊重孩子,也不知道怎麼個尊重法,有時候會認為尊重就是溺愛,有時候認為尊重就是不管。

比如這樣的場景:

——媽媽,我想請明明到我家來玩。

——不行,寶貝,今天晚上媽媽有客人,他不能來。

——我都跟他約好了。

——約好了也不行。

——你太討厭了,我都跟明明說好了。(大哭)

——怎麼可以這樣跟媽媽說話!

——你是個壞媽媽!我就要明明來玩!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通情理?

——壞媽媽,一點也不愛我!(大吵大鬧摔東西)

——媽媽愛你,怎麼能說媽媽不愛你呢?好了,好了,別哭了,你讓他來吧!(媽媽只好妥協了)

看到了嗎?管教一下子變成溺愛了。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媽媽,我想請明明到我家來玩。

——寶貝,今天晚上不行,媽媽有客人,你覺得是約在明天還是後天?(拒絕的時候給孩子一個選擇,讓她有自己做主的感覺。)

——我都跟他約好了。

——我知道,約好了卻不能做到讓你很難過,但今晚媽媽確實沒有精力招待客人又照顧你們。(認可孩子難過的這個感受-;然後說事實,媽媽照顧不過來。不要講道理啊「你要體諒媽媽」之類,你都沒有體諒孩子,如何讓孩子學會體諒你?更不要責怪「以後約人回家要跟媽媽商量一下」,這隻會將事情搞得更糟)

紅紅就哭了:「你太討厭了,我都跟明明說好了。」

「我不喜歡你對媽媽說討厭!我先去做事,你想想吧,是明天還是後天,想好了來告訴我。」(指出錯誤,堅定而溫柔,晾一邊,不必太遷就)

……

然後,媽媽就聽到在客廳,紅紅打電話給明明解釋要更改一起玩的時間。

看到了嗎?態度都一樣,但說法不同,結果就大不相同。我們在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機會練習這種對話,不經意間就收穫神奇的效果。

我隨意挑生活中我的幾處實踐來供大家參考,然後一起進步吧!

01

書上的指導理論1

當孩子告訴你一件事的時候,不要急著評論或建議,而是聽他說,做出應有的回應。應有的回應是肯定孩子的感受,他說難受,你就重複「你覺得難受」,他覺得某人討厭,你就說:「你覺得某人討厭」,為什麼這樣?這是肯定孩子自己的感受,讓他覺得自己的感受被尊重,他就願意跟你說話。但是,不要在他形容某個男生搶自己橡皮的時候,你忙著下結論:「那個男生真討厭」,這會阻斷了孩子的思維,過早給孩子的情緒貼標籤,因為孩子在說完自己的橡皮被搶以後也許會說:「我又搶回來了,我們的遊戲真好玩!」

我的實踐:

 「媽媽,為什麼許多同學都願意把秘密告訴我呢?我覺得好奇怪!」

「是啊,好奇怪!」

「我都替她們後悔…」

「你替她們後悔…」

 「為什麼呢!」

「奇怪啊,為什麼呢!」

「媽媽,給你一個機會,從心理諮詢師的角度來幫我分析一下她們為什麼信任我、被我出賣了也在所不惜!」

 「讓我想一想…」【有時候孩子問你事情,並不是想得到答案哦,你可以用「讓我想一想」而來讓他想一想,你這是在培養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

然後,我女兒很滿足地喝水去了。

高一的孩子並不好對付,她有時候會捕捉到你的用心,有一次我們這樣對話:

她說:我們班某某發生了什麼事情……巴拉巴拉

我就回應:你覺得這件事讓你什麼什麼…

她又告訴我物理難。

我就說:你覺得物理難。

然後,她笑著說:媽媽,別用心理諮詢的那一套對我。

接著又說:你只是重複我的話,我卻真的覺得好多了!

02

書上的理論指導2

對於辦不到的事情可以跟孩子盡情想像,比如孩子現在想吃某種餅,而根本買不到。孩子傷心失望地哭了,你就說:「我多麼希望現在有人能給某某送一塊餅,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心坐下來,拿起餅,先用舌頭舔一舔,再咬一口,慢慢嚼慢慢嚼……」這樣一想像,孩子馬上就變快樂了,還會參與到你的想像中去。

我的實踐:

中午她回來說覺得自己腦子真笨,課上的都懂,做作業卻都不會,這門也是那門也是,好像都是。

  我就坐下來和她一起想像:把丫丫腦袋打開,某個不通的神經打個結…

  她說:「不能打結,打結就完蛋了,你居然幫我打結?」

  「那好,不打結,捋直……」

  她說:「再上點油。」

  我說:「好,上點油,捋捋直捋捋直……」

  她就哈哈大笑:「我覺得我的腦迴路也有點問題。」

「好的,腦迴路皺褶要多才聰明,我就把你腦迴路往中間團,團,團……」

某孩就很開心,似乎自己真的變聰明了,然後總結說:「我們真會玩!」

……

這些小技巧真正去做是很容易的,關鍵是生活中我們要克服搶答、代替、指導、講大道理等痼習,跟我們的習慣性思維做鬥爭,斗贏自己就會斗贏孩子!

寫得匆忙,這兩點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理論大家該去書里讀,這本書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很想跟大家分享這本電子書,但似乎牽涉到版權問題,大家自己去買了看吧!

月方的話:

明天晚上7:00!月方跟大家有個線下交流,交流的內容是《為何我們的情緒總被他人左右》,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內容,因為的確「我」變了世界就變了。。因為現場場地有限,可能會同時進行線上直播,直播內容如果滿意,我會公眾號推出,當然,文檔稿肯定會在月方客廳推出,敬請期待哈!


是這樣的,對孩子來說他們覺得是問題的更多是眼前事,父母更關係發展事,自然會有衝突,當你想跟他講講藝術的重要性,今後周末要給他報班的時候,先問問他周末下午有沒有和小朋友約好出去玩,問題就簡單多了,講長遠的事情前先考慮一下孩子面對的眼前事,就不會覺得和孩子無法交流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被我媽忽悠著去學了二胡和武術,國畫,書法,還有N個輔導班,,,,mmp


作為一個90後的孩子和60後70後父母溝通實在太費勁了,有時候價值觀的差異讓你很難認同上代人的想法,同時言辭強烈的回應又會傷了父母對我們的「關心」。我的做法是不迴避也不回應,其實自己怎麼想對於父母來說並不是很重要,他們或許也聽不懂,你只要讓他們放心你能hold 得住,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打下哈哈也未嘗不可。


我和我爸靠喝酒???


首先說明:我沒有孩子,也沒有結婚,只是一個年輕的幼師,所以以下回答只是我感覺比較有用的

剛開始先不要著急問他各種他看起來屬於小秘密的話題,先把朋友關係建立起來,然後慢慢的,他可能會自己給你吐槽一些小煩惱,這時候不要驚慌,別把小事情弄大了,其實還是,當朋友相處就好了


謝邀。現在我孩子還不大會說話,都是我對她說……


題主這麼專業的問題,可以去看武志宏。


我覺得應噹噹做平等人來交流。盡量少擺出命令和說教的語氣出來。

具體可以參考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代溝 | 溝通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