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了總是愛找奶奶,感覺親爺爺奶奶勝過爸爸媽媽,從他出生到現在成了我的心病?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可能我的回答會比較現實一點,不喜勿噴。

第一,你們的關係中,奶奶肯定是比你更為強勢的一方,家中大小事務估計你們都得聽奶奶的,別小看孩子,他們非常的聰明,能感覺出來。人都更喜歡往強大的一方靠近。

第二,不要懷疑自己的第六感。當你強烈感覺到一件事情的時候,真相估計也八九不離十。我猜是奶奶在和孫子獨處的過程中會說你的壞話。也可能老人家只是單純念叨沒有惡意,但是小孩分不清這麼複雜的東西,他也許把這些不好的話聽進去了,導致更喜歡與奶奶親近。我就知道我這邊有個老人家帶孫女,整天在孩子面前說媽媽壞話,導致到後來小女孩很討厭自己的媽媽,見到媽媽就打就罵,推媽媽出門之類的偏激行為。

第三,你這樣的想法導致負擔太重,孩子更願意跟能讓他輕鬆愉快的人待在一起。

說說方法。

1、孩子是你的,撫養權在你手上,有關孩子的事,至少是大部分的事,你都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讓孩子知道,你才是他的後盾,你有能力保護好他,有能力照顧好他

2、高質量的陪伴。多陪孩子玩,多跟孩子交流,變著花樣玩,這點是很多老人做不到的,時間久了孩子會發現區別

3、耐心。陪著孩子的時候放下你的手機,放下你這些心理負擔,一定要耐心不能發脾氣,細心觀察他的神態,3歲的孩子是自主意識覺醒的時期,應給他更多的尊重。


媽咪心態放平哈。。。

感覺爺爺奶奶只是真心愛孩子而已,愛他就時刻想和他在一起,人之常情。而且老人疼起孩子來,都比較慣,投其所好,雖然這樣對孩子不一定很好,但是估計沒有孩子會抵抗得了這種愛的誘惑,從而更喜歡爺爺奶奶,很正常啊!

爭風吃醋這種事情,從來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如果老人在爭奪孩子,你不以為意,糊塗一點,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大家一起關愛孩子,陪他成長,也就不存在什麼爭奪了。

相反,正是因為你爭奪孩子的意願強烈,才導致了這場明爭暗鬥的遊戲。。。你對於孩子以愛之名的佔有和控制的焦慮,相信你的家人都是看得出來的。如果加上你只是一心愛孩子,求得他的親昵,而忽視了對老公和公婆的關愛,那麼明事理的公婆,可能不會理會,依然那麼疼孩子,還告訴孩子父母愛他。不明事理的,有可能都會在孩子面前離間他和父母的關係。

所以,如果你真的那麼愛孩子,那麼,請不要把所有的愛和關注放在他身上,分一些給你自己,給你的先生和公婆。對待孩子,你給他充足的愛,陪伴和安全感,盡到為人父母的養育責任即可,孩子喜歡誰,跟誰親,只要不幹出格的事兒,都隨他,不要緊。因為孩子首先是他自己,然後才是你們的兒子孫子。對於孩子的愛佔有慾太強,只會讓你不快樂和焦慮,讓孩子在你身邊也覺得窒息和不快樂而已。孩子和大人一樣,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要知道,孩子是你的,誰也搶不走;爺爺奶奶和孫子,他們互相喜愛,誰也擋不住;親情和血緣關係,只要你不作,也是不會改變的事實。就算是老公這種能被人搶走的東西,只要你心態平和,夫妻感情好,他也是搶不走的。放鬆點哈,是你的就是你的,能搶走的,原本可能也不屬於你。難得糊塗。。。

多關心老公和公婆哈,其實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親子關係,排在第一位的是婚姻關係。父母相親相愛,家庭團結和諧,有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才是給到孩子最好的禮物!

放鬆一點,累了就給自己放個假,對自己好一點。好好休息,心態平和。孩子嘛,隨他,讓他成為自己。

說句不好聽的,你現在擔心公婆跟你爭奪孩子,是否孩子大了,還要擔心媳婦跟你搶兒子呢?

都是些有的沒的瞎操心。。。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更新回答分隔線。。。。。。

媽媽放鬆心情,好好去愛孩子,愛家人。相信孩子天性向母,還是會跟你親近的啊!

有知友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並非如此。

我有兩個孩子,相隔兩歲,我一直全職和婆婆一起帶孩子。有二寶以後,大寶就跟婆婆睡,婆婆帶大寶帶的多一點,所以從現在看來,大寶是會跟奶奶更親一點,當然跟我也很親近。

有的時候,大寶跟我在一起也會找奶奶,我心裡也會失落,但轉念一想,更多的還是理解與感恩。奶奶付出了辛勞和愛心,這是她愛的收穫,應得的。我想我如果想收穫愛,也要像婆婆一樣去付出愛才行。我們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孩子,儘可能不要互生嫌隙,希望給孩子提供安全,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

我們永遠不嫌孩子獲得的愛太多,那麼,有一天,他想親近誰,喜歡誰,報答誰,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都是美好的值得鼓勵的。

我希望成為一個民主的媽媽。孩子更親近和喜歡誰,我不干涉;孩子想做什麼,只要他喜歡,認為對,我就支持。我認同一句話:不是讓孩子成為你希望的樣子,而是成為他自己喜歡的樣子。

養兒育女一場,我真心不求什麼回報,我只希望和他們同行這段旅程中,相親相愛,然後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知道我說著說著已經跑偏題了,可我就是想說。。。養孩子為了什麼?我看到過以下幾個版本的回答,覺得說得很好,分享出來:

版本一。

為了付出與欣賞。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她同行一段……

版本二,來自豌豆·蝴蝶花。

版本三,來自夏天的陳小舒。

對我來說,養孩子的「終極目標」,其實不是孩子多漂亮、多可愛、長大了學習有多好...而是成功的解除掉「原生家庭」魔咒。讓孩子和自己,都在新生命的成長過程中,變得更好。

以上,與各位共勉!


我家娃剛一歲,我婆婆跟我媽每兩三個月交替過來幫我帶娃,據我觀察下來,誰帶娃的時候跟她互動多她就比較粘誰,就說我自己吧,也就是晚上下班回家帶著玩一會,晚上帶著睡覺,出生到現在都是,帶的時候一直跟她韶個不停,互動不停,所以跟我很親。我婆婆年紀大了,基本就是管她吃喝拉撒,互動少一些,不會帶著太瘋,所以我,我老公我婆婆三個人都在的時候小孩是要我,她爸跟奶奶在的時候要爸爸。然後我媽在的時候,即使在我手裡抱著,我媽抱她她也是要的,因為我媽很喜歡小孩,經常帶她瘋玩。。。。所以說到底不是陪伴時間長短問題,是你帶他的時候有沒有真正的用心對他,安排好吃喝拉撒的同時還要陪她玩耍,小孩嘛,誰對她用心誰沒用心,他最清楚了


沒有孩子應該天生愛父母。就像很少有父母可以無條件地愛孩子一樣。

孩子更親爺爺奶奶,這不是爺爺奶奶的錯。只是單純當媽的跟孩子親密度不夠罷了。

以為見不到爺爺奶奶,自然就會跟媽親了?這不是已經被打臉了嗎?

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發展,需要持續地用心投入。用心不夠,無法建立起優質的關係。投入不足,關係無法得到維持和發展,就會逐漸減弱。

這裡的用心,不光是要有「建立親密關係」的願望,更要有正確的方法輔助。就以我家孩子跟他爸如過山車般起伏的關係來說吧。

我家孩子3歲前基本上沒怎麼見過爸爸。所以滿3歲一家團圓後,全家做了很多增進父子關係的嘗試。

  • 切實增加雙方的接觸時間。這是基礎中的基礎。只要爸爸在家,就盡量把孩子丟給爸爸,讓爸爸管孩子的吃喝拉撒,讓他們能儘快相互熟悉起來。周末,除了一家人一起出門玩,也經常讓爸爸單獨帶孩子出門。
  • 鼓勵爸爸多跟孩子互動:玩遊戲、講故事、聊天。玩遊戲、講故事這些常規活動,主要目的在於在父子之間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有利於殺手鐧/走心活動的展開。殺手鐧就是聊天了。聊天聊什麼?就聊每天發生的事情。每天的日常生活也就那樣,但是相互間開誠布公地就各種小事談感想,其實挺走心的。一走心,親密度就蹭蹭地往上漲。每次聊了下來,感覺父子倆看對方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 針對具體問題對爸爸進行事後指導。說是指導,其實都是從平常的交流開始。他爸想法很多,但最後還是必須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孩子崩潰的時候怎麼辦?孩子不配合的時候怎麼辦?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相對於育兒新手的孩子他爸來說,這些問題對於全職媽媽的我來說,答案可以說是信手拈來的。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父子關係穩步上升中。有一段時間,他爸早出晚歸的。孩子晚上睡覺見不到爸爸,早上起來也沒能看到爸爸,直接就淚崩了。後來孩子自己調整作息,早上起得比過去更早,就為了在爸爸出門前能跟爸爸多玩一會兒

你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很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如同過眼雲煙……

我感覺他們父子關係已經很親密了,就放鬆了對爸爸的要求。結果……他爸開始偷懶了。

孩子在一旁玩玩具,他就在沙發上葛優躺玩手機。孩子要跟爸爸一起玩了,他就打開電腦給孩子放動畫片,繼續在沙發上葛優躺玩手機。孩子開始唧唧歪歪了,裝作沒聽見,繼續在沙發上葛優躺玩手機。(我摔!!!我也天天從早忙到晚,我也想葛優躺玩手機啊!!!)

這些還算好的,消極應對嘛,算不上什麼大過錯(就是親密度在慢慢掉)。問題是,天天葛優躺玩手機,早就把我之前教他的東西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本來孩子唧唧歪歪了,這時候稍微共情一下,引導孩子說出他的需求,滿足了就好了。但他爸放任不理,於是孩子下一步就是哭鬧,再下一步就是大哭大鬧。這時候他爸終於忍無可忍,開始吼起孩子來了。

這可能也是大部分不懂孩子的大人的普遍做法吧:無視孩子的心理,單方面的講道理、訓斥,有的甚至是打罵。這麼做有用就算了,問題是這麼做不僅沒用,還會極大地損害父子感情。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父子關係一度降到了冰點。周末他爸特意帶孩子去吃大餐、買玩具,沒用。這段時間他爸又特別忙,孩子幾天見不著爸爸也沒說想爸爸。周末他爸在家,卻非纏著要我陪不要他爸陪。我問他:不喜歡爸爸了嗎?他說不是。對媽媽是「非常」喜歡,對爸爸吧,可能就「有一點兒」喜歡吧。

還好,只要還「有一點兒」喜歡就還有救。

孩子心裡有桿秤,誰在用心對待自己,誰是在敷衍,誰是真心愛著自己,誰只是打著愛的名義的控制,孩子都明白得很。孩子不像成人有各種小心思,所以誰真心對自己好,孩子就親誰。

以前有首老歌,歌詞是這麼唱的:「那個爸爸不罵人,那個孩子不害怕。打是親來罵是愛,那個不是好爸爸」。如今打罵孩子都算虐待兒童了,自然不能任著性子來隨意打罵孩子。但是另一方面,明明心裡窩火的不得了了,卻想著不能在孩子面前發脾氣,把自己憋出內傷的做法,我也是十萬個不贊成的。

關係越是親密,衝突就越不可避免。關鍵是,要學會應對衝突的正確辦法,做到「越吵越愛」。一昧逃避不是辦法。一昧發泄不是辦法。一昧忍讓不是辦法。一昧控制也不是辦法。簡單說,正確的辦法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這裡還涉及到很多,就不展開講了。

借用張德芬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總之,只要有意願,懂方法,親子關係的改善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共勉!


這個問題我很有資格答。因為我兒子也是和奶奶親,他每天晚上都是和奶奶睡,我沒有上班。奶奶上班。我帶白天。從小我兒子比較吵鬧。一直都是我婆婆細心照料,而我初為人母,很多東西不懂,所以我也比較依賴婆婆,說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和婆婆睡了一年,我兒子睡在中間,那時候沒有斷奶,斷奶以後,兒子也是和奶奶睡。因為肚子里有了二寶,二寶現在一歲了,一直由我自己帶,講真,沒睡過一個好覺,我想你婆婆也是吧,被子踢掉了,要喝水,要尿尿,每個晚上不能睡個整覺,喂飯更是一個大工程,不管和誰親,多個人真心疼愛你的寶寶,難道不該高興嗎?親媽畢竟是親媽,你對他好。他自然感覺的到。你也要好好對婆婆,她帶大了你老公,又為你照顧寶寶。已經很無私了。


推薦閱讀:

TAG:婚姻 | 育兒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