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如實解,方知真實義(3)

三、《心經》核心:五蘊皆空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一段話說,「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就是觀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就是修行,「深」跟淺相對,這裡是「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觀自在菩薩在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

  什麼叫深般若波羅蜜多?剛開始我們解釋了現量和比量的差別,現在就好說了,什麼叫深般若波羅蜜多?現量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就叫深般若波羅蜜多。什麼叫淺般若波羅蜜多呢?比量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淺的修行。比如說,我們現在學《心經》,這也是在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也是在學習和修行,佛說的這個般若波羅蜜多究竟是什麼意思啊?怎樣才是如理思惟啊?我應該怎麼做呀?也是在修行聞慧和思慧的般若波羅蜜多。但是我們是用什麼修行呢?我們是用分別比較的方法,用這樣比較笨的智慧在修行,所以我們的學修就是淺般若波羅蜜多。

  觀音菩薩修行的深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樣子呢?聖者的智慧叫做無分別智,就是沒有我們凡夫這樣的分別,完全是現量智,完全是用無分別的現量來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那樣,他所有的信息都是頓現眼前的。我們凡夫的現量笨點,只能頓現什麼呢?色、聲、香、味、觸這五種認識對象。而觀音菩薩是一切信息都可以用現量智頓現眼前。比如說他要修行《心經》,整個《心經》就頓現在他面前。《心經》的文字聲音現在面前,《心經》的義,那種感悟,那種體驗,那種境界也現在面前,都是現量的,就好像我們一睜眼,所有的顏色和聲音等等都頓現在我們面前一樣。觀音菩薩修行的時候,所有的信息都是頓現眼前的。所有菩薩一直到佛的境界都是這樣的現量智,到佛就是頓現世界上所有的信息,因為在佛陀實證的真實境界里三界唯有「心」,而這「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在佛面前了了分明,絲毫不差,所以佛就是知道了世界上的所有信息。

  觀音菩薩在修行這個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發生了什麼情況呢?注意下面這句話,這是《心經》的核心。觀音菩薩在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照見五蘊皆空」。先說什麼叫做「照見」,我們凡夫的這個狀態叫無明,明代表智慧,明是明白、清楚、聰明,有智慧的意思,無明就是沒有智慧。為什麼說我們凡夫是無明呢?就是指我們沒有聖者的那種現量智,沒有那種一看一切信息就都現前的本事,這就叫無明。所以我們凡夫就只好用個比量分析的笨辦法,去猜測真實情況可能是什麼。

  注意,這個比量分析的世界,完全是我們凡夫在自己腦海里的一個假境界。此話怎講?你想,凡夫這種比量是靠分別作基礎的,就是說對顏色也要分別,白色、黑色等;聲音也要分別,這是雨聲、風聲,還是人說話的聲音;這個味道是什麼感覺,我們都需要分別。分別,就是要把它分成兩半以上。所以說這個分別呢,就只能在我們腦海里分,你不能把真實世界給分成兩半或者三份,更何況我們凡夫根本就沒見過真實世界本身呢,我們現在說到面前虛妄世界的本來面目,或說是真實情況時,還完全是依靠我們的想像和猜測,並不是世界的真實面目本身。

  比如說顏色,我們抬頭一看有藍天,有白雲,我們就分成了二,認為有兩種顏色,藍色跟白色。實際上,在所謂的天空和白雲本身來說,它是一個整體,你根本不可能把它分成藍天和白雲兩個東西。你說:我可以給他分成二呀!你分成的這兩種東西,只是在你的腦海里分成了兩種,只能是你「說」:我把它分成了兩種東西,實際上那個天空本身分成兩個東西了沒有啊?分成兩種沒有啊?你分不開的,它那個白雲跟那個藍天本來就是一體的,你分不開的,你只能在你腦袋裡分成兩種。

  所以說,我們分別智分別出來的東西,全部都是在我們自己的腦海里分別的,而且就是在你自己的腦海里分的,你的分別還不是別人的分別。你在這兒這樣分別,那個人在那兒那樣分別,你們倆分別得不一樣,一個人一個腦海,一個人一個虛擬世界。所以說,我們凡夫的這個比量智,完全是每人自己的一個虛擬世界,是你自己想像中的一個空間,是在你自己的腦海範圍內的分別,這完全是一個假的東西,不是真的。你不想,就連你作為分別基礎的那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了。

  一般人說我有智慧,在這裡我分別出了多少種顏色、分別出來多少種知識,那全是只存在於你自己的那個虛擬空間裡頭假的分別,不是真的實際存在的東西。你分別得對不對,你還要到實踐當中去檢驗,看看按照你的分析到底能不能真正達到目的。實際上我們的目標也很明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呀?就是為了快樂、為了幸福、為了自在。現在世界上有幾個達到這個目的的?有幾個達到真正快樂、幸福、自在的人?你能找出來一個嗎?因此就證明,我們凡夫實際上是沒有真的智慧。

  但是觀音菩薩不一樣,他有真正的智慧。他這個智慧,如果用一個字就可以叫做「明」,就是明白,也可以說就是光明,這種智慧一生起,就可以把一切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可以把我們凡夫沒有智慧的狀態,比作在生死長夜裡、在六道輪迴的長夢裡頭,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我們找不到真實可靠的真理,所以我們找不到真正能夠解決煩惱和痛苦的辦法,就只能是在黑暗裡沒有盡頭地企求不知在哪裡的真正的光明,在煩惱和痛苦中不知所措地掙扎,雖然總是不願放棄希望,但誰也不知道真正的希望究竟在何方。但是觀音菩薩就不一樣了,他有了真正的智慧。我們一般把智慧比喻成明燈。他有了智慧的明燈,他這個智慧一生起,就像明燈一樣照破了黑暗,驅走了黑暗,照得到處都是光明,世界的本來面目、真實本質等一切情況都被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了。

  所以,在觀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用一個「照」字,真的智慧一生起,就好像光明一樣驅盡了黑暗。驅盡了什麼黑暗?「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我們的黑暗,五蘊就是我們的痛苦,五蘊就是我們的災難。「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把五蘊的黑暗、痛苦和災難一「照」全空,一掃而光了。

  「度一切苦厄」。苦,就是痛苦、煩惱;厄,就是災難、困苦。我們的困苦就是五蘊,五蘊就是災難,五蘊就是痛苦,五蘊就是煩惱,就是五蘊把我們給束縛住了,困在了生死長夢裡不能醒來。觀音菩薩的真智慧一生起來,就照破了一切黑暗。把什麼黑暗一掃而空呢?把五蘊的黑暗一掃而空。所以他的智慧一生起來,就「照見五蘊皆空」,五蘊都沒有了。五蘊沒有了,那也就沒有了苦,也沒有了災難,一切煩惱、痛苦都沒有了,所以就是「度一切苦厄」。度,度過去了,就像渡過江河一樣,到彼岸了,遠離了有一切苦厄的此岸,到了沒有苦、沒有厄的彼岸,度過去了,觀音菩薩度過去了,他就沒有一切苦,沒有一切苦難,為什麼?因為他照見五蘊皆空了,遠離了凡夫的顛倒夢想,當然也就沒有凡夫生死長夢中的一切苦厄了。

  後邊到《心經》講到證果的時候就講了,所有的菩薩呀,都是「遠離顛倒夢想」。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五蘊,實際上就是我們凡夫在自己的腦海里做的一個夢,在自己的虛擬空間里虛構的一個夢,你在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也就等於說你這個夢消失了,你從這個夢裡醒來了,你就成了一個覺醒者,你就見到了光明,你就見到了世界的真實面目。夢沒有了,自然夢裡的一切煩惱、痛苦、災難什麼的全都沒有了,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了。

  這《心經》的第一段話講完了,總結一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告訴我們說,在釋迦牟尼佛的法會上,觀音菩薩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生起了現量智的大智慧,這種智慧一生起,就能「照見五蘊皆空」,把五蘊的黑暗、煩惱、災難一掃而光,所以也就度盡了生死長夢中的一切苦厄。所以說,觀音菩薩沒有五蘊、沒有一切苦厄。

  這一句話已經把《心經》的核心意思講完了,下邊就完全是重複這個意思,也就是重複「五蘊皆空」四個字,或者說是詳細地來講這個五蘊皆空,所以說這一句話就是《心經》的核心。我們學的《心經》又是《般若經》的核心,這句話又是《心經》的核心,所以這個「五蘊皆空」,也就是整個《般若經》的核心了。換句話說,你學懂了「五蘊皆空」四個字的意思,也就是學懂整個《般若經》的核心意思了。

推薦閱讀:

TAG:心經 | 佛法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