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遇到的都是自己?
想問下題目這句話對不對,忘了在哪裡看的了。我們和自己的關係,決定了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如果這句話對的話,有大神可以詳細解釋下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與自己同他人的關係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人際關係可能還好一些。對我來說談戀愛經常讓我有一種想愛的不是我給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這個人本人。我可以愛上任何人,因為我塑造了他,塑造了自己。我很容易共情,所以如果通感就會特別不一樣,讓你覺得其實是自己和自己戀愛。
人們在生活中總是以個人經驗去認識自己、認識他人、以至於認識整個世界。
謝邀。
這個問題太專業了!自己也叫自我,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是感性與理性的辯證選擇,敢於正視自己內心深處的人,是強大的,與他人的關係也就會坦然自若不強求!個人偏見,不喜勿噴
什麼樣的人眼裡就有什麼樣的風景吧
很複雜,有的時候是相對應的,即愛屋及烏。但有的時候又是反向的,比如,自己是內向的人,就會喜歡外向的人。
很簡單,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
沒什麼大問題,這些人似乎都是你在某一時刻的自己,人好像都是一樣的,卻又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
基本正確。
很早以前聽過這麼一句話:每一段喜歡的音樂旋律里,聽到得都是自己的故事。
在我小時候,我習慣於給每個人設定獨特的性格表徵,根據別人的性格,來推斷他們會是怎樣的行為處事。準確率非常之高,但是很耗腦力。
等我稍大一些了,我突然發現其實只需把自己的性格代入進去,稍稍根據別人的性格做一些微調,得出的行為處事的結論往往也很準確,而且對於腦力的消耗極少。於是我開始嘗試以「代入」來分析、判斷和解讀別人。
等我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在無盡的書海中挖掘了這麼一個定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獨一無二的本質,大部分人都習慣了身為主角的視角而缺乏對關係的旁觀化分析、判斷和解讀。
所以當我們面對交互的人際關係時,與其說我們是在和無數個獨立的個體打交道,不如說我們是在和非我的「其他」個體打交道;與其說我們是在面對不同的性格下做出應對,不如說我們是在我們自身不同判斷後做出應對;與其說我們面對的是別人,是共有的世界,不如說我們面對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所塑造的世界。
謝邀 首先我把題目讀成是自我性格與人際交往的關係的聯繫
以下是我的一點理解
因為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性格,每個人會討厭不同的特點的人
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既和這個人有關,又和我們自己有關
比如你討厭一個人不一定是因為他的某個特質和你完全不同
也有可能是你也有這樣的特質,但是人承認自己的缺點並沒有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容易
同樣的你喜歡一個人
既有可能是你喜歡他和你共同的特質,也有可能是這個人喚醒了你內心的某種你沒覺醒的特質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祖宗的經驗得出的名言還是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