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人寧願在大城市裡卑微的生活 也不願選擇小城市?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每每想起在家的日子可能會更美好時,現實打擊更劇烈,也許並不是我不願意回到父母親人身邊,而是社會進步太快,我的理想生活在那樣的大環境之下被擠得分文不剩。

會有很多人說我是在逃避,我可能真的在逃避,畢竟人類的進化過程就可能是一場逃避史:循利而去,躲避苦難。

會有人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回到我喜歡的那個小城,我自己也在心裡問過我許多次,當我變成我想要的那個我時?還是她變成我想要的那個她時?

想多了只能徒增煩惱,她還是按照她那個節奏往前推進,絲毫沒有顧及我又沒有跟上腳步。

我在心裡對自己說,我會回來的,不管你變成什麼樣,不管我變成什麼樣,我會回來的。


這個今天還真和朋友聊過了!我得答案不是為了面子,教育醫療等等,大多數人更多的原因在於隨大流!我在濟南上的大學,09年畢業找工作就留在濟南,13年周邊朋友濟南買房稀里糊塗就跟著買了,13年6月因為公司需要又買了車,因為房子在濟南,工作在濟南,結婚後自然而然定居在濟南!這麼多年大多數朋友,人脈,對城市熟悉度都在濟南!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各種各樣的選擇,念頭往往存留在部分階段,大多數的決定都是隨周邊大多數人的大流!


沒有錢在哪裡都活得很卑微。只不過過大城市少一點多管閑事的人罷。


說白了,大城市有你需要的東西,不管是面子還是機會,你都覺得這裡更適合你,更能讓你有堅持的理由。小城市裡缺的是你內心需求的,所以大城市生活很累,但每個人都拚命往裡擠。


大概是因為夢想?


小地方就不卑微了?你爹是縣長?


其實在某些小城市的關係社會裡,你連卑微的權利都沒有。大城市至少還講一些規則。


瀉藥

我沒在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生活過,

我坐標廈門0.0(二線?三線?)

二三線的工資 一線的房價 哭唧唧

但我也不想回老家上班啊,沒有好的工作機會,就醬。


有道是,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

在大城市掙扎的人,大概是不願舒坦了肉身而委屈自己的靈魂。


大城市意味著機會。但人這麼多,哪有那麼多機會呢。最重要是,大城市你的能力有用武之地,IT、金融、地產行業的尖端都在大城市,這裡更認可你的努力,大家各自高效工作就好了。

小城市可能會存在更多的人脈關係牽制。


為了下一代著想,窮山惡水出刁民!


考上研究生那年,學校要求本人去檔案所在處調檔案,我的檔案在人力資源,去的時候一切辦妥,結果開學後告訴我檔案還沒有郵寄到學校,那時候我人在年會會場,就讓我媽媽去幫我調檔案,結果那個工作疏忽的人死活也不讓我媽媽調檔案,說沒有這個檔案也是能上學的,我調檔案是為了得到獎學金,怎麼也不讓調檔。當天是爸爸找了單位領導才辦妥了這件小事,那一刻我知道生我養我的小城市只能是老家了。


發朋友圈定位的時候更有面子


其實總結一下其他的答案,就兩點:城市的聚集效應和成本分攤問題。《城市的勝利》這本書已經非常明確的舉例回答了這兩個問題。聚集效應不僅僅指人力的聚集,亦指其他資源的聚集,尤其是各類與民生相關的公共與社會資源,比如醫療,教學,市政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現拿醫療資源舉例說明吧。

此圖為2016年官媒排出來的名單,我們忽略一些外部因素來講還是比較有可信力的。可以看出這100所在全國名列前茅的三甲醫院大部分在省會及題中所說的大城市裡,這就是很明顯的聚集效應。邏輯鏈條是地理位置優越--形成貿易中心或者交通樞紐--行政力量介入--人口聚集(人才聚集)--物資聚集--最終形成大規模的城市。附帶結果是亞文化群體因為人員聚集而基數變大。

由此鏈條我們可以引出第二條,所謂的成本分攤。用小劇場來舉例,北京市大概有20-30家左右的小劇場,常年進行話劇舞劇演出,北京市的周邊的縣市呢?(北京周邊大部分是河北省轄區,而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據我所查基本不超過10家,因此可以推斷北京市周邊的小城市裡的小劇場更是寥寥無幾)。北京因為有能欣賞話劇歌舞劇的群體所在,所以能平攤小劇場的運營費用,因此才會有這麼多小劇場存在。以此類推其他亞文化的存活也是因為人口聚集的因素而產生成本下降能持續進行下去。

所以,拿腳投票不過是一種經濟行為。


因為大家相信,能考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活得很體面!小城市壓力小,機會也小


推薦閱讀:

TAG:城市生活 | 城市 | 大城市 |